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商務 > 正文

《中關村商情網》--從IBM談呼叫中心COPC敗走中國

日期:2017-02-10  來源:中關村商情網
[字體: ]

全球呼叫中心行業起伏幾十年,中國市 場過去十幾年也演繹了故事。有如AVAYA當年從北電等的夾擊中,一路沖殺創出佳績的,也有如IBM CallPath在2000年剛與中國華為共同宣布華為C&C08-Q排隊機和IBM CallPath中間件第一階段對接測試取得成功,就在隔年被收購,從此在中國銷聲匿跡。今天我們來講COPC在中國的遭遇。

   COPC在中國有十幾年了,以現在看確實一盤好棋下爛。筆者也是較早期參加了COPC,當時呼叫中心在起步,COPC對于我這個當時的初學者還是有些幫 助,更好地認識了相關定義和術語等。但隨著全球互聯網的發展及中國各種類型呼叫中心的成長,COPC基本一層不變,遠遠跟不上技術和管理的要求,這是其受 認可度大幅較低的主要原因。

   記得早期有一次到微軟中國應聘,應聘進入第二輪與面試官交流,我提到參加了COPC學習,面試官聽了以后一臉鄙夷。之后,就沒有第三輪了。當時了解了一 下,COPC是一家小的咨詢公司,在美國遠不如ICMI,市場和接受度并不高。后來,我去面試時就再也不提COPC了,再后來我進入了戴爾等公司了,再后 來,就主要是我面試別人了。。

  2000年初,國內呼叫中心還較初級,平均一個座席建設成本要10萬。呼叫中心系統建設動不動就是幾百萬,幾千萬。對于呼叫中心建設與管理等,多數人也處于初步學習和摸索過程,COPC在那個時候起到了一些幫助。

  COPC說是美國的,但在中國十幾年,直至今日在中國居然沒有美資企業正式應用COPC,更不用說全球性世界500強外資企業,這不可謂奇跡。。這,對于美國企業,不被外資企業認可,應該算是較為可悲的。

   現在中美信息安全博弈,美國新總統特朗普又上臺了,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應用COPC又會涉及到諸多信息,時至今日,COPC在中國政府領域沒有任何應 用。從信息安全角度,COPC在中國未來基本沒有機會。未來,特別是政府機構和國有企業,將很大可能會對涉及信息安全與保密的COPC采取相關措施。但 是,總體來說COPC作為企業呼叫中心初建時,還是可以取到一定幫助的。

  COPC在中國的正式使用,細數起來,當年的上海移動曾初嘗了一下,后就沒再繼續,微創軟件做了郵件支持應用就沒再繼續。十多年COPC應用案例還停留在個位數。平均一年一家,總體來說,應該說是非常失敗的,因此我們叫它,COPC敗走中國!推出歷史舞臺是一種趨勢。

COPC難以被企業接受,結合研究原因如下:

 第一、 COPC內容過于理論性,實操性較差。 

  COPC書因為是中英文同時印在書上,看似很厚,其實很薄。多數學過COPC的人都知道整場下來以介紹術語,解釋名詞,告訴如何遵從COPC要求,如何實施為主線。學員所在單位如果不應用COPC,聽這些死板的條規,一點用都沒有。花那么多時間和錢,不劃算。

   COPC因為在美國,脫離中國實際情況,按照美國情況做了定義,然后培訓師只要照本宣科地告訴中國管理者是怎么定義的就可以了,卻又沒辦法告訴你怎么達 到定義中的管理水平。一直好奇為什么COPC對于認證官和咨詢顧問居然沒有要求一定要管理過呼叫中心的經驗,大體就是因為這個。

  呼叫中心是人力密集型企業,以人為本。以人員利用率為例,美國是發達國家,對于工作時間和工作節奏、工作效率的要求和中國是完全不一樣的。但COPC卻要中國企業去參考美國指標,想想都是奇葩。

  COPC把適用于美國的人員利用率指標在宣貫給國內企業,企業要真的是只達到COPC的利用率而已,中心負責人估計早被老板開掉了了。。COPC很多指標現在國內多數企業其實都是達到了。。沒達到只能說明你的中心的確是太差了一些。。

  美國的指標就不是中國的指標。以達到COPC的人員利用率和服務水平為追求目標的目標都是假目標,都是腦子進水的才會干的。

  還有服務水平,明明是接通及時率而已,卻冠于服務水平稱呼,弄得全國上下都以為接起電話就是服務水平高低的體現,殊不知服務水平高低其實和能夠有效處理客戶問題更為相關。一個美國的COPC把中國呼叫中心的某些部分差點引導到陰溝里去了。

  第二、COPC對于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至今都是非常陌生的,它沒有渠道可以真正了解中國呼叫中心。

  我們可以發現:在國內,有的企業應用COPC怨聲載道,不是COPC在輔導企業,更多的像是企業在幫助COPC熟悉企業所在的行業。這,其實是任何一家企業都不想看到的。但都進行了,除了“對上,對外”說挺有收獲的,又能怎樣。總不能自己打臉,說用錯了吧。

  有一個老同事到一家電子商務公司參加實施應用COPC,極其郁悶地說:“以前沒接觸COPC,弄了半天它以前在全世界都沒有任何電子商務的應用案例,我們還要一手一腳地給它介紹行業,介紹我們的管理特點等等。說是輔導我們,其實是我們輔導他們。”。。。。

  第三、COPC對講師和實施人員的運營經驗沒什么要求,甚至有的沒有做過運營。

  講師通常都是照著COPC條規念,參加的人收獲很小,評價差,進而所在企業更不可能去使用COPC了;這也是COPC在中國應用如此之少的核心原因之一。

  現在COPC國內的兩個最主要的負責人和授課老師,從未管理過1天呼叫中心,上課主要講生澀難懂的術語,照本宣科。現在優秀的管理者很少在學習COPC了,主要還有部分初學者會去上。

   如果把COPC比作棗。我們自己挑了顆棗吃,發現挑錯了,是酸棗。別人問好吃嗎?為面子只能笑嘻嘻說:嗯,挺好。。--方正每個人/每個單位的挺好是不 一樣的,我們的挺好就是挺酸的叫挺好,也沒騙你。這下倒好,下一個吃了也發現酸,只要繼續說:挺好。。。然后這樣一群人憋著嘴把這一筐酸棗給吃光了。。

  第四、COPC知名度低。 

  這和它本身缺乏宣傳和被認可關系較大,在中國曾長期只有2個人有關。企業應用了COPC,卻發現只有他們企業自己在提及,行業里基本沒其他人知道該單位應用COPC。沒有品牌傳播,就沒有影響力。沒有渠道傳播,同樣不會有影響力。有等于沒有。

  第五、本土化差。 

  內容和指標至今很多還是用美國的,缺乏更新。比如COPC針對流失率的定義,可以說是漏洞百出。兩個國家人工成本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針對人群不同,又不本土化,不被接受也就較為正常。

  因為COPC有很多要求是參照美國的,美國的人工成本和人工效率是和中國不一樣的。因此,如果指標真正完全參照了COPC,中心的運營水平哪怕不是很差,也不會太好的。看到有的人說很有收獲,想想都是奇葩人。。

  第六、缺乏投入。 

  COPC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在中國甚至只有一個員工!沒有投入,注定沒有產出。一度連個辦公室都沒有,上班居然用SOHO的,名片地址只能寫新加坡的地址。

  第七、最后這個也是最具毀滅性的,在中國推行閹割版 

   COPC為了挽救中國市場,居然推出很大區別于美國的閹割版。即閹割掉不少原本內容,變成低級簡易版。閹割版的出現,并沒有改變COPC在中國的失敗。 閹割版的出現,反而進一步損壞了COPC的品牌。企業更加不屑于應用COPC。閹割版的出現,發現COPC仍然很難應用,它要求企業花很多時間去符合一些 脫離實際用處的內容。

   目前國家出臺從信息安全角度出發的相關指導政策,政府與國有企業都不提倡使用外資咨詢公司,系統方面不提倡使用國外系統。作為中國企業呼叫中心,承擔著 用戶信息管理等重責,也不可能讓美國機構來深入企業,掌握信息。中國企業若應用了COPC,意味著企業的很多信息和管理方式已經透露給了美國企業,那是非 常危險的。若是外包企業應用則更悲催,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壓根都不敢外包給這樣的企業。。

  在中國的世界500強企業不認可,中國企業市場又面臨斷炊,COPC接下來的路會越來越艱難,品牌逐漸低端化,如此下去,筆者認為COPC徹底落寞,離開中國的時間不會太長了。。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