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在北京一棟沒有電梯的老舊寫字樓里,曹允東和同學張邦鑫用四處拼湊的10萬元注冊了學而思。隨后,學而思開始以每個學期十倍的速度快速成長。三年后,曹允東的辦公室從面積較小的知音樓搬到位于中關村的中鼎大廈,員工也從最初的2個人擴大到100人。
在學而思國際教育集團創始人之一、副總裁白云峰的回憶中,2003年學而思創業初期,正好趕上“非典”時期,在這個大環境下,一些教育培訓等服務機構面臨倒閉,整個教育培訓機構行業進入重新洗牌的階段,而這個時機,學而思教育進駐中關村園區。
2010年10月21日,學而思正式登陸美國紐交所掛牌交易,成為國內首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小學教育機構。在此前的首次公開募股(IPO)中,學而思教育融資1.2億美元。對此,白云峰認為,學而思創辦之初在中關村園區教育資源豐富、人才聚集、重視科技的良好環境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目前,學而思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漢、廣州、深圳、成都、西安、南京、杭州等地共設立130個教學點,擁有數千名專業教職員工,年培訓40萬人次,用八年時間發展成為全國較具知名度的中小學培訓機構。
截至目前,中關村已經有新東方、學而思、學大教育、安博教育等企業在紐交所上市。其中2010年中關村在紐交所上市企業達到9家,創歷史新高,占國內當年在紐交所上市企業總數的40%。
對此,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表示,促進企業發展,破解融資難題,中關村科技金融創新功不可沒。針對處于各個發展階段的企業,中關村都配備了相應的融資手段,通過加強科技和金融結合的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先行先試。
目前,中關村在境內外上市公司總數已達187家,400多家公司已經完成改制,正在改制及擬改制企業500多家,這些企業正計劃赴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中關村企業改制上市培育已經形成“梯隊式”良性發展結構。
采訪語錄
“學而思國際教育集團是在中關村高科技園區的沃土中成長壯大起來的,享受到了園區內一些通用的優惠政策。2005年,學而思教育在創業初期享受到了園區內無形資產可以成為注冊資本的優惠政策。” 學而思國際教育集團副總裁白云峰
中關村知多少
●2010年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可統計企業單位數15720家,實現總收入15940.2億元,雖然單位數較上年略有下降,但是企業規模、經營發展情況均表現出優化調整趨勢。2010年,示范區收入億元以上企業1414家,比上年增加了161家;百億元級規模企業22家,較上年增加9家。
對話老總
上市得益于園區良好環境
新京報:學而思剛創業時,中關村園區提供了哪些幫助?哪些幫助是在園區外無法提供或享受的?
白云峰:學而思國際教育集團是在中關村高科技園區的沃土中成長壯大起來的,享受到了園區內一些通用的優惠政策。2005年,學而思教育在創業初期享受到了園區內無形資產可以成為注冊資本的優惠政策。在企業發展中,又享受到了園區內高新技術企業“三免三減半”的所得稅優惠政策。2010年學而思教育上市之后,中關村科委給予了我們50萬元的獎勵。
另外,除了提供一些優惠的政策支持之外,中關村園區還以各種形式給予企業指導,解決公司發展中遇到的一些難題。學而思經常參加園區內舉辦的一些主題性培訓會、交流會以及優秀企業的分享會,企業間的互相交流、借鑒、分享經驗,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了助力作用。
新京報:中關村現在的環境相比公司剛創立時,有哪些變化?
白云峰:中關村園區是一個適合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一是企業面向市場的技術創新;二是高技術企業聚集,其生存和發展的資源通過市場機制自由獲取,并形成由相互依存的企業形成的產業集群;三是鼓勵創新的文化。
近十年來,以高新技術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為基礎,依托強大的科技基礎設施和豐富的專業服務資源,以及以創新型企業、行業協會、產業技術聯盟為代表的新經濟(310358,基金吧)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中關村形成了我國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結構最完善的區域創新體系。政府對園區“開放式的治理”,在解除舊的制度規則和新的制度供給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同時,園區的服務意識不斷增強,培訓更多、信息更全,優惠政策也在持續。學而思教育2010年成功在美上市,也得益于園區內良好的環境。
中關村不可能簡單復制硅谷
新京報:你對硅谷的創業環境是否有所了解?你認為中關村園區相對于硅谷的特色是什么?
白云峰:硅谷既是美國微電子工業的發祥地,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微電子產業基地,作為世界上第一個高新技術開發區,已經成為全世界高新技術產業的圣地,是全世界高新區建設的典范。中關村在市場主導、各主體層次配合,以及企業文化上都有相似之處,但是中國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制度和文化上的巨大差異,決定了中關村不可能簡單復制成另一個硅谷。
不同于以制造業為主的園區,中關村園區基于智力密集的優勢資源以及內生性市場競爭機制而形成了其獨特創新創業新潮,其發生和發展規律與國際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律相吻合。此外,中關村科技園有中關村科技園區服務中心、留學人員創業服務總部等咨詢服務機構,并且中關村管委會與國內著名大學、科研院所共建10多個創業園,負責對創業人員進行指導、提供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