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與中關村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攜著一座城市及其13萬家企業面臨轉型升級的強烈科技需求,昨天,佛山與北京中關村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擬將產業科技研發總部建到中關村,這是全國首個主動探索在中關村建科研總部大樓的城市。
昨天上午,隨著副市長李子甫與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楊建華在戰略合作協議上簽字,佛山這個制造業總量全國排名第五的“排頭兵”,與中關村這個“中國創造”的“國字號”搖籃正式聯姻。
與國內其他地級城市一樣,佛山難以吸引高端研發機構和科技人才,這成為科技創新的短板。與中關村簽署的協議,便是借助國際大城市優勢,異地搭建一個引才、用才、留才促進轉型升級的新平臺。按照協議,佛山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共同建設中關村佛山產業科技研發總部大樓、中關村佛山市產學研基地、中關村佛山市創新基地等,進行全方位合作。
“引智”促轉型在佛山有30多年的實踐,從星期六工程師、專業鎮創新平臺、院市合作到現在赴中關村建研發總部大樓,是一個質的跨躍。以前是請”高人”上門,未必請得動;現在則直接到“高人”的家門口去“筑巢”,“這將有利于佛山借中關村國際科技前沿優勢,打造成國際先進制造業之城。”省社科院宏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成建三說,作為產業門類齊全、產業鏈完整的佛山,政府主導到首都建研發總部,是珠三角城市產業轉型的新探索。
北京阿格蕾雅科技公司一年多前進駐佛山,總經理蔡麗菲表示,借助佛山制造優勢,其在中關村6年研發的成果短時間將實現產業化。今年,該公司入選廣東首批創新型團隊,明年將實現產業化,一期投入時產值將達7000多萬元。阿格蕾雅的成功實踐,更讓人看到了佛山與中關村聯姻的前景和機遇。
“到中關村設立研發總部的全國企業不少,地方政府設研發總部大樓是一種新的探索。”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認為,佛山的產業優勢對于中關村的科研機構和企業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佛山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劉悅倫表示,中關村是國家自主創新的“主力部隊”,聚集了國內豐富科研資源和尖端人才,佛山將在優勢互補、共贏基礎上,全力推進合作項目落實,以科技創新加速驅動佛山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探索一條佛山“智造”轉型的新路子。
產業市上門“置宅”聯姻“科技村”
佛山挺進中關村建產業科技研發總部大樓,進駐企業將借中關村人才科技資源促轉型
“佛山經濟規模大,很多品牌耳熟能詳,地區發展實力、影響力響當當。”昨日舉行的中關村管委會與佛山市政府全面戰略協議簽訂儀式上,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說,佛山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特別是市場優勢,對中關村企業非常具有吸引力。他透露,中關村會為雙方合作提供很好的服務,既要推進佛山企業利用好中關村的科技創新資源,也要推動中關村的企業用好佛山的優勢。
“佛山是經濟發展實力之城,是改革開放體制機制創新的活力之城。”代市長劉悅倫說,“我們有可以支撐科技創新的實力,有能夠適合中關村科技企業、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創新的很好土壤。”
1
中關村將成佛企創新高地
以共同構建科技與產業新高地為宗旨,雙方昨日簽訂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各項條款,強烈體現了“加快轉型發展刻不容緩”這一佛山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主題。 協議顯示中關村與佛山的戰略合作,將重點著墨于“共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共建科技特色產業園、創新區域協同發展模式”等一系列亟待破解的課題。
而其中的最大特色、亮點,也是在全國眾多謀求與中關村合作的城市和高新區中佛山的特立獨行處,就是提出要在中關村科技園區內,建設佛山市企業研發總部大樓,破解佛山高端科技人才不足的瓶頸。市科技局局長胡學駿說:“目的是要深入全國科技創新高地的核心區域,更直接、更有效地整合集聚資源,服務、支持佛山的轉型發展。”
據了解,計劃由佛山市政府聯合五區政府共同出資建設的研發總部大樓,將為佛山企、事業單位提供技術研發、市場窗口、辦公場所;同時也為到佛山進行技術孵化和產業化的中關村高新技術成長性企業,提供研發平臺和合作窗口。
建成后的研發總部大樓,可使入駐單位能便利地與中關村科技園區的高校、科研機構及企業開展交流合作,進行層次較高的技術研發和新產品開發,共同申報承擔國家、省重大科技項目,吸引企業急需的人才團隊、技術,并可享受北京市和中關村科技園區的相關人才、科技、轉移轉化、股權激勵等一系列優惠政策。
除此之外,雙方還將共同推進產學研、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四大基地建設,推進實現在佛山市、區甚至企業內部建設中關村產學研基地;定向引入中關村科研機構到佛山,共建產業技術公共創新平臺;以優惠政策吸引中關村成果技術在佛山轉移轉化;以佛山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主要載體,承接中關村科技園區產業區域轉移和產業化轉移。
“借助中關村科技園門戶,拓展佛山科技創新國際交流合作,也將是雙方深入合作的一個重要內容。”胡學駿說,將鼓勵佛山企業通過中關村科技園門戶,積極參加國際技術轉移轉化機構、國際產業聯合機構組織的各類技術交流、技術引進、技術合作工作。并將進一步發揮我市行業協會、產學研聯盟等行業、產業組織機構的力量,積極組織企業參加中關村科技園區在國內外舉辦的各類展覽會、交易活動,幫助佛山企業更好地拓展國際視野,提升國際競爭力。
2
優勢互補推動科技聯姻
中關村企業年專利申請近15000項,其中發明專利所占比例超過60%;每年技術交易額占全國總量近1/3,知識創造能力、科技創新能力,以及擁有科技創新資源豐富的程度,全國首屈一指。這些對尋求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的佛山,具有非常大的誘惑力。
“但是合作不是單方面的尋求支持幫助。”專程帶隊赴京簽約的代市長劉悅倫說,反觀佛山能帶給中關村的好處,也是非常重要的。佛山龐大的企業群體的轉型升級需求,對中關村的科技創新機構也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此外我們還有非常巨大的市場,有對周邊的強力輻射作用,這些都是吸引高科技人才的重大因素。”
“要扎扎實實推動合作落地,最重要的是要有好的體制機制,互利互惠。要讓這一合作對佛山經濟社會發展和企業有好處,對中關村的研發中心、科技人才、企業也都有很大好處。”劉悅倫表示,對吸引來的企業,我們會提供支持幫助,會制定優惠的政策,提供一流的服務。
他透露,下一步會推動具體出臺一些政策,鼓勵佛山科技企業、民營企業和中關村的科技資源進行充分整合,促使利益共享機制形成,促使各類合作達成。
3
兩地企業將開展互訪
“佛山跟中關村很像,讓我們有找到娘家的感覺。”見證簽約儀式的北京阿格蕾雅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蔡麗菲,笑稱同時收到“婆家”、“娘家”兩份邀請赴會。擁有6個杰出海歸的中關村企業阿格蕾雅的OLED上游新材料創新團隊,一年多前進駐佛山,是今年早些時候佛山唯一獲得廣東省首批三千萬元扶持的科技創新團隊。
蔡麗菲說:“在中關村6年,得到保姆式的扶持孵化,而在我們的基礎研究要走向市場的時候,佛山是一個很好的承接產業化的地方。未來3年三期建設全部滾動完成后,每年產值可達2.5億。”令她感觸很深的是,在佛山得到各級政府的關心幫助,“找到一種能跟我們共同成長的師長的感覺。”
用代市長劉悅倫的話說,昨日的簽約標志著佛山與中關村的合作進入了更加全方位、實質性的階段。實際上,在此之前,一批中關村企業早已在佛山發展,和政府、企業合作。一些已做得很出色的企業,希望合作面進一步多層次拓展。
與禪城區正在合作市民卡服務平臺研發的中關村企業神州數碼的CEO林楊,抓住簽約前的時間,向佛山市副市長李子甫介紹在佛山的合作進展:“我們昨晚開會到12點,就是在談跟佛山一個重要項目‘市民網頁’的合作。”林楊很有信心地說:“如果‘市民網頁’能在佛山做成,將是全國第一個。這對于當前政府和社會普遍關注的網絡監管有很重要的意義。”
“以前就知道佛山制造業很出名。但我們是做生物醫藥中間產品的,佛山有這方面的產業嗎?”從事新材料研發、從沒到過佛山的北京穎諾凱勝公司總經理陳從喜博士,簽約儀式剛結束,就急切打聽。已經在佛山開展自動化項目合作一年多的北京和隆優化控制技術公司董事長于現軍等一批中關村企業負責人,也都很主動地向佛山五區政府領導、科技部門負責人打探佛山產業結構、扶持發展方向等。
得知接下來雙方會組織兩地企業進行互訪,交流對接,多家中關村企業老總都表現得相當雀躍。陳從喜說:“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佛山的新材料產業園和生物醫藥產業園。”前不久中科院生物醫藥產業園剛剛在區內掛牌的南海區經促局副局長鄧藝海聞聽此言,當即熱情相邀:“歡迎多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