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創新平臺于去年底成立,今年前三季度共服務企業超過2000家,完成1000余個項目審批和資助。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28次會議上,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楊偉光作“關于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進展情況的報告”時介紹說。
楊偉光在報告中重點介紹道,中關村創新平臺于去年12月31日成立,截至今年9月底,創新平臺已設立了8個具體辦事機構,來自19個國家部委和31個北京市相關部門的人員參加平臺工作,服務企業超過2000家,完成1000余項項目審批和資助。
楊偉光還透露,自《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實施后,各項政策得到貫徹落實。截至今年9月底,360家單位參加股權激勵試點;上市公司達187家,融資額超過1800億元。37家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占創業板上市企業總數的15.9%,初步形成了“中關村板塊”。累計認定1663家單位的4681個自主創新產品,累計簽約近700個示范項目。
報告中還提到,近年來北京地區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對凝聚和聚合首都科技資源、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自2009年以來,北京市與中央部委、中央企業、高校院所簽署重大合作協議30余項,直接推動落地的中央單位重大成果轉化項目200余項,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83家科技企業孵化器、26家大學科技園,認定高新技術企業6500家,占全國總數的22%。
據悉,截至今年9月底,北京地區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科技創新基地數量達220家,占全國的30%以上,居全國首位。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數量達61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