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今天上午從在京召開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部際協調小組第二次會議上獲悉,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的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會議由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部際協調小組組長萬鋼主持。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是我國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2009年3月13日國務院批復開始建設,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此專門成立的部際協調小組由科技部牽頭,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財政部等21個國家有關部委和單位組成。
今天上午,北京市有關負責人介紹,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示范區部際協調小組支持下,中關村示范區發揮了科技體制改革試驗田的作用,相繼研究出臺了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股權激勵改革、稅收政策改革、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改革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一系列政策試點文件和實施細則,在人才聚集、成果轉化、資源整合、產業發展、創新環境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和進展。
創新創業人才加快聚集。2011年中關村人才特區引進海內外人才1962人,其中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436人。示范區企業擁有博士學歷人才1.3萬名,碩士以上學歷人才12.8萬名。
高校院所和央企創新活力顯著提升。中關村科學城啟動了中關村航天科技創新園、北航先進工業技術研究院等37個產業技術研究院和產業園項目建設;未來科技城依托中央企業引進海外高層次創新人才,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基地,目前神華集團等15家央企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
初步形成新型創新組織模式。以企業和產業聯盟為主體,承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技計劃項目、新技術新產品示范工程和重大工程,企業和產業聯盟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取得了高性能導航定位芯片、基于通信的列車控制系統、新能源汽車電機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
科技金融服務資源加快聚集。企業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2011年新增上市公司26家,上市公司總數已達到207家,IPO融資總額近1900億元。其中境內創業板47家,在創業板已經形成“中關村板塊”。
戰略性新興產業策源地的示范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2011年,示范區高新技術企業預計實現總收入超過1.9萬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占示范區的比重達到66%,實現了現代服務業與制造業、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