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塊匯集八方英才的熱土,中關村總有些新鮮事物引領著時代風潮。
最近,貝塔咖啡、車庫咖啡、3W咖啡等一批以創業和投資為主題的咖啡廳如雨后春筍般在中關村出現。
在這里,創業者只需點一杯不到20元的咖啡,就可以享用一整天的免費開放式辦公環境。
更誘人的是,在咖啡廳里還有很多找到合作伙伴和投資人的機會。
在中關村西區海淀圖書城步行街內,車庫咖啡并不起眼。即便你僥幸尋到了,也需穿過一家賓館的大堂,爬過陰暗的樓梯才能到達位于二樓的“車庫”。“車庫本來就是為了給初期創業者提供一個免費的辦公環境,一天賣幾杯咖啡并不重要,所以這么選址也是為了避免逛街累了的小情侶們誤打誤撞找進來。”創辦人蘇菂這樣說。
在美國硅谷的創業史上,車庫是個醞釀神奇的地方。20世紀30年代,比爾·休利特和戴維·帕卡德在加州的一間車庫里創立了惠普;70年代,喬布斯在車庫里創建了蘋果,比爾·蓋茨在車庫里創建了微軟;上世紀末,谷歌公司也誕生于一間車庫。把自己的創業之地取名“車庫咖啡”,蘇菂也承認:“多少有些向這些創業者致敬和心向往之的意思”。
在車庫咖啡,創業者只需要點一杯咖啡就可以在此享用一天的免費開放式辦公環境,還可以共享iPhone、Android、平板電腦測試機、投影、桌面觸屏等設備。更誘人的是,在這里還有很多找到合作伙伴和投資人的機會。所以,有不少創業者稱它為“天使咖啡廳”。
在中關村,這樣的咖啡廳不只一家,3W咖啡、貝塔咖啡等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咖啡廳也都是以創業和投資為主題。這些咖啡廳,盡管貌不出眾,但都算得上是藏龍臥虎之地。不僅匯聚了一群年輕的創業者,政府官員、資金大鱷、天使投資人、知名企業高管、媒體記者等也是這里的常客。
“一個看起來普普通通的正在喝咖啡的顧客,就可能是業界的大佬。”在3W咖啡館聯合創始人之一馬德龍的形容中,3W咖啡館儼然就是電影中云集著武林高手的龍門客棧。而3W咖啡館另一創始人許單單則在5月4日發微博說:“在3W咖啡館,看到一個人挺眼熟,仔細一看,竟然是漢王科技(002362,股吧)董事長劉迎建。”
墨跡風云創始人之一的趙東常駐在車庫咖啡的一間書房里,之前他們開發的墨跡天氣是一款非常受歡迎的天氣應用軟件,說起在這里辦公的原因,趙東說低成本辦公倒是其次,他希望在這里能找到對他們產品感興趣的投資者和志同道合的創業者。
周一到周五每天下午的一點半到兩點,是車庫咖啡的“創業午間30分”。在這半小時里,創業者要在眾人面前介紹自己的項目,既活躍午后氣氛,也是創業者之間相互溝通交流的大好機會。為了給創業者提供一個良好的辦公環境,車庫咖啡在晚上7點之前不接受任何活動,只提供辦公場所。車庫咖啡每個月還推出求賢會幫助各個項目小組招募人才。此外,車庫咖啡還成立自己的創業服務部,舉辦沙龍或講座,主題均圍繞創業或投資,包括技術探討、法律實務、財務管理等,都是為了給創業者提供專業的咨詢服務。
就這樣,車庫咖啡為創業團隊間的合作、交流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目前網上人氣頗旺的手機應用軟件“寶寶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有一個創業者開發的主流產品在安卓市場上無人問津,隨手開發的一個并不精致的“寶寶故事”的應用,放到網上后也就沒再關注。過了3個月想起來去看時,發現有很多條評論指責該應用無法使用。再一看下載量竟然有30多萬,原來的5M帶寬已不能滿足需求,而帶寬擴容對這個創業者來說是筆不小的開銷。恰好有車庫咖啡里有一個創業團隊的帶寬有富裕,就無償幫忙解決了這個難題。現在“寶寶故事”已經成為該創業者的主打產品,每天在線使用量有十幾萬,據蘇菂透露,已有公司打算收購該款應用。
今年4月7日是車庫咖啡創業一周年,在這一年里,蘇菂見證了很多創意甚至是奇跡的產生。目前,已有十五六家在車庫咖啡辦公的創業團隊找到資金并成立了公司。近日,一個創業者推出的一款桌游產品,居然在一周之內就在車庫咖啡拿到了投資。
前不久,中關村管委會授予車庫咖啡“創新型孵化器”的官方“身分”,還專門為進出車庫咖啡的創業者設置了一條企業注冊的綠色通道。“車庫咖啡開業僅一年就取得了這樣的成果,很不簡單。我們把它納入中關村的創業孵化體系,幫助創業者工商注冊、找創業導師、談融資需求,希望能夠鼓勵和引導社會各界為創業者服務。”中關村管委會創業處處長楊彥茹這樣表示。對年僅一周歲的車庫咖啡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鼓勵。駐扎在車庫咖啡的很多創業者,更是開心地享受了這些便利資源。
隨著名氣的擴大,不僅創業者喜歡到這些咖啡廳里聚集,一些投資人也聞風而動,紛紛到這里尋找好項目。咖啡廳事實上已經成為投資人與創業者之間的一個交流平臺。
每個周四的下午,3W咖啡館會把二樓一角亞麻色的布簾拉上。帷帳里面,天使投資人與創業者之間的私密交流,往往由一杯咖啡開始。據了解,過去的半年間,共有超過150名創業者在3W咖啡館與20多家投資機構進行過面對面接洽,其中“有兩個人分別拿到了2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此外還有十幾個項目也已深入到了跟進階段。
蘇菂在創建車庫咖啡之前,在一家上市公司做了5年的戰略投資業務,業績相當不錯,但也正是因為這份工作,讓他深刻體會到投資人尋找項目的艱辛,“我發現找項目的時間成本比較高,很多時間浪費在路上,也沒有針對性,我就想通過這種方式把這些人聚合起來,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縮短創投之間以及創業者之間的距離。”就這樣,蘇菂毅然辭職創辦了車庫咖啡。
說起車庫咖啡的發展,蘇菂直言:“比我預想的發展快多了,不算折舊的情況下,我們在開業半年后就達到了收支平衡。”蘇菂將車庫咖啡的成功歸功于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政府力量的推動、社會的持續發展為創業者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地利中關村人才密集,蘇菂當時選咖啡館的地址用了3個月,幾乎跑遍了中關村西區的每一寸土地,他認為中關村是國內最好的創業基地;人和國內目前正處于創業的高峰期,車庫咖啡在這樣的天時地利下應運而生,率先為創業者提供一個暫時辦公的場所,堅持并升級自己的商業模式。
對于車庫咖啡未來的發展,贏利方面蘇菂并不熱切,他坦言,有一些創業項目他個人也很感興趣,但是還是覺得眼下最重要的還是把車庫咖啡的線下和線上產品做好。他說:“我就是很喜歡這種大家在一起很熱乎的感覺,想想5年、10年之后,有很多很好的企業是從車庫咖啡走出去的,這里承載了很多牛人的回憶,這是多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