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奔跑在創新之路上

日期:2012-06-20  來源:千龍網
[字體: ]


蘇菂(右)和創業者們現場溝通。

  

  五年來,中關村的發展走上了“快車道”。轄下一區十園的發展,推動首都經濟走上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的康莊路。

  從2007年的9035.7億元,增長到2011年的19600億元,中關村企業的總收入在5年間翻了一番有余。增加值則從2007年的1569.9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3062.6億元,占北京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5.9%增至19.1%。

  這樣的貢獻率,是在僅占全市1.4%的土地上、以全市平均水平五分之一的萬元增加值能耗實現的。

  創新,是中關村必不可少、至關重要的一大因素。

  5年來,中央和北京市在中關村示范區堅持科技與人才、科技與資本、科技與市場相結合的原則, 持續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先行先試,從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誕生到“1+6”政策的獲批實施,從“瞪羚企業”到“金種子計劃”,從科技創新到科技與文化創新“雙輪驅動”……創新的基因,已經體現到中關村示范區發展的方方面面。

  從McWiLL寬帶無線接入技術到中國4G標準TD-LTE,從國內首批甲型H1N1流感診斷疫苗到國際上首個戊型肝炎疫苗,從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試劑盒到全球首套商用液體安全檢查系統……在每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中關村示范區內的企業、高校、院所的研發成果層出不窮。

  從2007年到2011年,中關村企業專利申請量從6967件增至21866件,增加了兩倍;專利授權量從3046件增至12587件,增加了三倍;企業技術收入從1473.2億元,增至2977.3億元,增加了一倍多,年均增長超過20%。

  現場

  一個短信催生“創新型孵化器”

  中關村西區的海淀圖書城步行街,穿過一家賓館的大堂步入二樓,每隔兩三級臺階,就有一個框架廣告躍入眼簾:云存儲云主機用阿里云、天使匯讓靠譜的項目找到靠譜的錢……10多個框架廣告密密匝匝,引領著創業者拾級而上。

  已成為“創業”代名詞的車庫咖啡館,就坐落在鬧中取靜的二樓。

  咖啡館的最獨特之處在最中間的圓形立柱上。那里醒目地掛著一塊“中關村創新型孵化器”的牌匾,每一個推門而入的人都能看見。

  這塊牌匾,誕生于車庫咖啡開業半年后。

  2011年9月,中關村管委會創業服務處處長楊艷茹走訪園區企業時,一位剛回國創業不久的海歸博士無意中談到了車庫咖啡——那是個由年輕人創辦的創業小天堂,不求盈利,花十幾塊錢點杯咖啡就能坐上一天,很多投資人和創業者都到這里來碰頭、談項目,已經有了不少成功的例子……

  第二天,楊艷茹便帶著工作人員到車庫咖啡實地考察。

  推開老式的咖啡色雙頁木質門,右手邊是一個半人高的吧臺,玻璃高腳杯整齊排列,晶瑩剔透。左邊是咖啡區,舒適的沙發簇擁著白色的桌子,綠植點綴其間。

  9點以后,來到車庫咖啡辦公的人越來越多。與一般的咖啡館不同,每一個進來的人都帶了一臺筆記本電腦。進了咖啡館,或獨自在電腦前埋頭工作,或三兩成群溝通交流。

  他們的頭頂,懸掛著形似“鳥巢”的燈,內有8個白色的“鳥蛋”,燈光從“鳥蛋”里投散開來。這個“鳥巢”的模型,創新工場的門前也擺了一個,暗喻“孵化”職能。

  看到草根創業者們熱火朝天的景象,楊艷茹難以按捺內心的激動,當場就給中關村管委會主要負責人發了一條短信:“要對這種草根創業關注、扶持。”

  此后,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發改委、北京市政府、科技部、知識產權局……各級政府和相關委辦局的考察、取經、現場辦公紛至沓來。市委領導和科技部負責人還到車庫咖啡進行了專題調研。

  中關村管委會向車庫咖啡授予了“創新型孵化器”的牌匾。按照政策,創新型孵化器將獲得資金、融資等扶持。

  車庫咖啡為創業者提供的企業注冊快捷通道也迅速建立。創業者可以向車庫咖啡提交申請,由車庫咖啡幫助創業者注冊公司,免去很多繁瑣的注冊程序。

  面對這些政策支持,車庫咖啡創始人蘇菂連稱:“沒想到。”然而,這在創新力蓬勃四溢的中關村,并不是什么不可思議的事情。

  2010年年底,中關村啟動實施“1+6”系列新政策,搭建中關村創新平臺,在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股權激勵個人所得稅、中央單位股權激勵審批方案、科研項目經費管理體制、統一監管下的全國場外交易市場和完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等方面全面實施體制機制創新,加大先行先試力度。

  也正是在這時候,時任一家上市公司投資總監的蘇菂走到了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

  在他面前放著兩個選擇:自己創業,和去國外一家名牌大學念MBA。

  “現在正是科技創業的最佳時機,創業比上MBA意義更大。”蘇菂決心留下來。

  他花了兩三個月時間,為車庫咖啡選了一個理想的地點——中關村西區。“作為中國硅谷的誕生地,這里的人才資源、金融資源都是全中國最密集的。”同時,咖啡館不臨街,不張揚,只為執著創業的奮斗者設立,不會把逛街累了的青年男女吸引進來。

  名字是蘇菂起的。在創投界,“車庫”這個平實的名字具有神奇色彩:上個世紀30年代,比爾·休利特和戴維·帕卡德租下了加州的一間車庫,創立了惠普;上世紀70年代,喬布斯的蘋果誕生于車庫,蓋茨在車庫里醞釀了微軟的雛形,谷歌也是在租來的一間車庫里創辦的……

  目前,車庫咖啡有大約20個創業團隊常駐。一些投資人每月會固定現身,接洽創業團隊,舉辦線下活動。至今已經有十五六個項目在車庫咖啡得到了投資,每個的額度都在200萬元至300萬元。

  市場的需求和政府的扶持,進一步催生了創業服務組織的生機。一時間,3W咖啡、貝塔咖啡、天使匯、天使會、36氪、創業邦、創投圈等近百家創業服務組織應運而生。

  在這股創業熱潮的帶動下,中關村示范區創新創業熱潮風起云涌,僅在去年就新增了逾4000家科技型企業,同比多增1000余家。而在今年第一季度,中關村成為北京經濟發展的頂梁柱,園區總收入增長超過23%。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