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環保企業扎堆創新 助力北京生態文明建設

日期:2013-04-19  來源:千龍網
[字體: ]

 為了實現“碧水藍天繞京城”的目標,北京今年開始將生態文明建設定為重點工作,連續發布大氣、污水、垃圾治理的三年行動規劃,強調依靠科技創新治理環境。作為服務首都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科技支撐,一批中關村環保科技企業正在用自己的創新科技成果,助力北京生態環境的改善。

據了解,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的中關村示范區節能環保產業已經形成了產業集群發展優勢,并保持著快速增長的態勢。2012年,中關村節能環保領域產業規模達到2075億元,企業超過2000家,擁有自主創新專利技術超過70項,在大氣處理、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領域居國內領先地位。

 

源深公司煙氣余熱深度回收技術應用前后排煙對比(資料圖)

 

減少大氣污染 除煙凈氣改善霧霾天

盤點去年北京的關鍵詞,“霧霾天”絕對能夠上榜,能吸上一口新鮮空氣已經成為北京市民的一大“愿望”。為徹底改善空氣質量,日前北京制定了《2013年北京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明確提出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削減指標。

要實現削減污染物的目標,就需要從源頭上減少大氣污染。記者了解到,目前中關村內就聚集著一批大氣治理領域的國內龍頭企業,儲備了多項國內先進技術,可以對PM2.5進行有效地控制。

“PM2.5的主要來源是化石燃料燃燒,北京工業及供熱燃燒排放是主要來源之一。”中關村企業北京源深節能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滕樹龍日前接受采訪時介紹說,該公司與清華大學合作開發了電廠循環水及煙氣余熱深度回收技術,可以減少工業及供熱燃燒排放,尤其是可以大量減少NOx(氮氧化物)排放。

今年開始,北京市通州竹木廠鍋爐房的大煙囪上,附近居民遠遠望去,已經看不到過去那種滾滾白煙排出的景象。“咱們老百姓看到的白煙是水蒸氣,但是里邊包含著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量污染物,我們在鍋爐房上進行了煙氣余熱深度回收技術改裝,通過特有的噴淋直接換熱技術沖洗煙氣,在回收余熱的同時進一步去除煙氣中各種污染物,不僅‘白煙’小了,里邊夾雜的污染物也少了。”滕樹龍介紹說。

經第三方機構檢測,余熱系統在原有煙氣達標排放基礎上, NOx進一步去除19.4%,煙塵去除16.7%,二氧化硫去除20%。單個項目回收煙氣余熱3兆瓦,年可節約天然氣100萬立方米。

目前,該技術已陸續在北京燃氣熱電廠、燃氣鍋爐房推廣。

 

昌平區南口污水處理中心污泥處理車間

 

處置污水污泥 變污為寶產出富養土

隨著近年來北京城市化的進程的不斷提速,城市用水量加大,相應的污水的污泥產量也急劇增加。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底,我國已建成運行污水處理廠3100多座,年產生含水量80%的污泥3000多萬噸,其中有80%都沒有得到妥善處理。

據悉,污泥容易腐爛、有強烈臭味,還含有銅、鋅、鉻、汞等重金屬和二噁英這樣難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質,如果處理不當對我們的生存環境有著很大影響。

為了探訪北京污泥處理的高新技術,記者來到北京市昌平南口污水處理中心污泥處理車間。車間里環境整潔,聞不到刺鼻的異味,也看不到污泥的蹤影。車間工作人員介紹說,整個污泥處理工藝都在全封閉的狀態下自動運行,“我們只需要觀察控制室里的電腦數據,進廠房里看看機器運行是否正常就可以了。”

記者了解到,南口污水處理中心的污泥處理運用的技術是中關村企業綠創環保集團自主研發的HiROS污泥高速資源化處理處置工藝,目前日處理污泥30-50噸。

綠創環保集團董事局主席姜鵬明介紹說,HiROS污泥部分濕式氧化處理處置工藝一小時可將含水率80%左右的污泥轉化為含水率低于40%、具有高肥效的土地利用產品。實現原污泥的減量化、無害化、穩定化、資源化,與傳統填埋技術相比,效率提高至少40萬倍,實現了污泥處理處置“日產日清,就地處理”。

在污泥處理設備的尾端,一捧捧黑色的泥土傾倒出來。記者拿起一把土放在鼻子前,聞到了一股新鮮泥土的氣息。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污泥經過技術處理后,產物可以作為腐殖土或有機肥的肥基回歸土壤,由于其中富含營養肥料,還可作為土地改良、園林綠化、植被修復、荒漠化治理、水土保持及其他生態保護等用途。

 

豐臺區北天堂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治理項目現場(資料圖)

 

處理生活垃圾 無害減量分類來利用

除了大氣污染的治理和污水、污泥的合理處置運用外,北京日益增多的生活垃圾如何處理也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大難題。據統計,目前北京市生活垃圾日產生量為17700噸,為了讓垃圾不“圍城”,生活垃圾的及時無害化處理已經迫在眉睫。

目前,中關村固廢處理行業發展迅速,企業已覆蓋固廢處理的各個環節。

中關村企業桑德集團就是一家垃圾處理集成服務商,目前承擔運營著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廠——北京市阿蘇衛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工程。該工程日處理生活垃圾能力達2000噸,是北京第一個生活垃圾處理BOT模式項目,也是北京利用社會資本引入環衛領域的示范項目。

據介紹,該項目采用了世界領先的高效分揀技術、動態滾筒發酵、二次條堆動態好氧發酵工藝,引進了具有國際頂尖技術水平的前處理、發酵、翻拌、后處理密度分選等大型設備,將垃圾中80%以上的塑料、金屬、橡膠等資源予以回收與利用,并將垃圾處理制成有機復混肥或生物質燃料,最大限度地實現了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

和新產生的生活垃圾相比,非正規垃圾填埋場里“埋藏”的垃圾由于經過長年的腐化,有毒有害物質隨雨水的擴散污染土壤、地下水資源,同樣需要治理。

中關村企業北京格林雷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為解決非正規垃圾處理,創新了一套非正規垃圾綜合處置及資源化方案。該公司副總經理史曉森介紹說,“非正規垃圾綜合治理模式不但消除了有害物質、改善了生態環境,還合理開發利用了日益寶貴的土地資源。”

通過這一解決方案,京城不少非正規垃圾場已經實現“變身”,朝陽區單店的134萬立方米非正規垃圾填埋場經處理后開發成住宅小區、豐臺區北天堂非正規垃圾填埋場正在逐漸被改造為正規垃圾填埋場,未來將形成擁有填埋、堆肥、焚燒、建筑垃圾消納等功能的大型垃圾處理基地。

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說“我們環保企業發展的動力是創新,只有創新才能改變生活。”治理大氣、污水和垃圾,中關村企業正在用自己的創新技術成為首都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力軍”,改變著北京的環境,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