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新聞】借重首都資源,吸引中關村科技企業“打包”落戶濱海新區

日期:2013-07-27  來源: 天津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    
[字體: ]

在今年京津兩地共同簽署合作協議的基礎上,通過借重首都資源,天津濱海新區牽手北京中關村協會聯席會等機構,利用兩地科技研發、產業、土地等互補優勢,建立起相應的企業轉移平臺,吸引中關村高科技企業“打包”落戶濱海新區。來聽天津電臺“走基層——合作交流中的天津”采訪小分隊從北京發回的報道。

  (錄音:這是我們給移動做的在手機上就可以做到的,在手機上就可以去訂包間。所有目前的APP軟件現在都是訂不了包間的,我們這個30秒之內你就可以完成選飯店、訂包間、給好友發送地址,如果你的時間比較充裕,你又是vip客戶的話,你還可以完成和朋友之間相互點餐。

  記者:這個不錯,省得路上等了。

  孔令博:對,這是非常實際的一個應用。)

  在中關村科儀技術大廈,奧琦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孔令博正在為記者演示一款名叫“餐行健”的訂餐軟件的運作流程。孔令博告訴記者,奧琦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眾多中關村高科技企業一樣依靠自主研發已經在北京發展成為一家研發數字化菜單、移動支付等為主的高科技技術公司,擁有員工百余人、年營業額達千萬、年增長率40%以上。不過,最近他們卻選擇將部分市場業務放在了天津濱海新區:

  (錄音:因為我們成立是在北京這邊嘛,08年開始從事這個行業的,因為你也知道北京整個聚集高科技技術企業是非常密集的,整個的政策扶持啊、人力資源成本啊、企業運營成本啊,水漲船高嘛,對于我們到天津濱海新區,一個政策環境,比北京要有一些優惠,人力成本相對要低一些,包括房租啊,這些固定營運成本至少能節省20%左右。)

  中關村協會聯席會執行主席楊建平表示,目前北京中關村活躍著三萬多家高科技技術企業,但高成本、競爭激烈和政策扶持空間有限等諸多因素卻影響了這些企業的快速發展。這也成為這些企業轉移到天津的重要因素:

  (錄音:北京和天津的關系應該是把一部分比較優良的產品和產業轉移到天津去比較合適,作為商會看到了這個需求,一個是企業本身有需求,一個是大型市有需求,他們企業也希望商會和協會和地方政府合作,適合這些企業到那里生存,(我們組織了)十幾家企業吧,所以讓它走起來,托一把,走得更好一點。)

  今年,濱海新區在實施科技小巨人成長計劃、加快建設科技創新領航區過程中,積極借助首都科技資源,全力實現與北京科技資源無縫對接,大力吸引北京地區優秀科技企業、研發機構、創新人才和高端項目落戶,努力打造中關村科技資源轉移轉化基地。泰達科技發展集團投資促進部部長馬宣:

  (錄音:這次針對這批企業的特殊政策就是孵化資金,孵化資金的政策是注冊滿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企業才能申請。這批企業因為是咱們的簽約企業,所以只要在年底前落戶,就不用滿足注冊滿一年以上才給孵化資金了,畢竟他們從北京企業遷過來,孵化資金前期給他們降低一些成本。額度是20萬到50萬。這個發展基金主要依托不動產商會他們這個企業資源,(原來)中關村的企業都是個體來的,通過這樣一個平臺,可能適應本地環境就會容易一些。咱們在開發區里有一些基礎設施,比如現在我們有不同的園區,園區有不同的產業定位,這些企業來了之后,按照自己行業找不同產業定位的園區去落戶。下一步規劃一個特殊園區,專門中關村企業的基地……)

  據了解,通過這一新型的兩地轉移綜合服務平臺,天津濱海新區很好地分享到了北京高端產業發展的溢出效應,目前儲備項目已達300多家,年內計劃建設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將更加有力地促使越來越多地中關村企業在新區聚集發展,用科技服務兩地經濟發展。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