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貴陽科技園空間布局規劃(征求意見稿)》顯示,貴陽現有的12個產業園區將進行優化整合,以中關村貴陽科技園統領整個貴陽市產業園區發展,形成“一城、兩帶、六核”的空間布局。根據發展定位,中關村貴陽科技園將打造成為中關村全國發展戰略布局先導區、全國生態文明體系和自主創新體系融合發展示范區、西部地區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制造業重要基地。
據介紹,“一城”即科技創新城,由老城區和觀山湖區組成。“一城”以科技創新為驅動,積極引入科技、資本、人才等資源,吸引產業聯盟、企業協會、孵化器等科技創新要素聚集,重點發展總部經濟和生產性服務業;充分發揮首都科技條件平臺貴陽合作站、北京技術市場貴陽服務平臺的作用,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打造產業技術服務基地和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
“兩帶”即由中關村貴陽科技園向黔中經濟區和貴州省域輻射的南北兩條實體經濟帶。南部現代制造業實體經濟帶以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心,以協同創新區、雙龍臨空經濟區為支點,沿貴安、貴都凱產業走廊,重點發展現代制造業,尤其是航空航天、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裝備等高端裝備制造和電子信息制造產業,打造現代制造業高地,輻射帶動全省現代制造業發展;北部高新技術產業實體經濟帶以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核心,以貴陽綜合保稅區、貴陽電子商務產業園、白云經開區、烏當經開區、清鎮“綠谷”及經開區、修文產業園、息烽磷煤化工基地、開陽磷煤化工基地為支點,沿貴遵產業走廊,充分利用現有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資源深加工產業,尤其是附加值高的新材料、節能環保、電子信息制造和生物醫藥等產業。
“六核”即六個科技創新核心功能區,包括高新技術產業引領區、貴陽綜合保稅區、科技金融區、現代制造業聚集區、協同創新區、雙龍臨空經濟區。
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功能集合、用地集約”的原則,我市對現有12個產業園區進行優化整合,分為園區拓展類、園區整合類、園區提升類三種類別進行引導。其中,高新區向都拉、修文扎佐區域拓展,經開區向燕樓區域拓展,大學科技園區向天河潭區域拓展;烏當云錦洛灣醫藥食品工業園與新天高新園整合為新天園(作為烏當產業區的組成部分),龍洞堡食品工業園整合合并于臨空經濟區,白云鋁及鋁加工產業園與青山環?萍紙@、云麥軌道交通裝備科技園整合打造白云園,扎佐鋼鐵醫藥園與龍場工業園、久長工業園整合為修文產業區;清鎮、開陽、息烽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向深加工、精細化加工方向發展,適當拓展園區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