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是你的夢、我的夢、大家的夢,是13億人共同的夢。每個中國人都是“夢之隊”的一員,都是中國夢的參與者、書寫者。在社會和時代為個人發展創造的條件和環境下,只要努力奮斗,人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從今天起,本報推出“中國夢·我的夢”專欄。敬請關注。
1988年出生的施凱文目前是一家音樂科技公司的CEO。短短的一年半時間,他和團隊開發的音樂推薦產品“Jing”的網站和移動版本已經正式上線。現在,他已經獲得了千萬元數量級的融資。如果進展順利,在他26歲的時候,公司就可以上市了。
“通過語言描述來搜索歌曲的需求是我們首先發掘并做出產品的,國外還沒有出現過。”說起他們的創新之作,施凱文十分驕傲。打開Jing.fm網站,沒有“流行”、“古典”等傳統標簽,你可以在搜索條件里敲入“和男友曬太陽聽的歌”、“充滿回憶的安寧之夜”之類的“怪句子”,網站就會自動給你挑選出歌曲。這種變化看似簡單,其實后臺要做大量自然語言分析、音樂頻譜識別等工作。“我的夢想就是讓每一首音樂都被人聽到,重新創造音樂存在的價值。”施凱文說。
從施凱文的身上,能感到一種信念——作為一名中國的創業者,也一樣有創新的能力,做出顛覆性的產品來。
不過施凱文的追夢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這已經是他第4次創業了,“我一直在探索音樂產業化的模式,碰了不少釘子。”
最讓施凱文痛心的是2009年第3次創業。當時風險投資是科技創業的稀缺資源,愿意投資小企業的風投很少。他在沒有多少挑選余地的情況下找到了一位天使投資人,后來那個投資人認為投資的數額超出了預期,終于以撤資收場。由于沒有錢買版權,施凱文創建的網站Saylikes遭到了滅頂之災。“關閉Saylikes的時候我非常痛苦。我的音樂夢想就這樣完了嗎?”
然而經過這次打擊后,施凱文又開始了追夢的新征程。“這次創業我很有信心。和前些年相比,現在的創新創業環境已經好了太多!”2008年左右施凱文剛開始互聯網創業時,并沒想到中國互聯網、移動互聯的發展速度會這么驚人。現在中國互聯網用戶數已達5.64億,移動互聯網用戶數超過7.5億,“整個互聯網的工業水平在提高,網速越來越快。這給我們的創新創造了條件。”
從政策環境看,中國保護知識產權的環境正在改善,網絡音樂付費已經成為大勢所趨。這些都使得網絡音樂盈利有了可能。創業服務業的快速發展,也讓施凱文沒想到。去年6月“Jing.fm”網站內測,一家叫“36氪”的科技媒體主動找到了他們,免費幫助他們發布。“36氪”是一種新型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創業服務媒體,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認定的創新型孵化器之一,它也是由幾個中關村的“80后”年輕人創立的。
內測發布后不久,效果立竿見影,流量飛快上升。居然還有十幾家風投主動找上門來,這讓施凱文喜出望外,“以前是項目到處找風投,現在是風投到處找項目”。這次創業他很快找到了一個既理解他支持他,又能拿出一大筆錢的風投。
在中關村管委會創業服務處馬懿宏看來,施凱文的“沒想到”卻是意料之中。他說,作為全國創新創業最活躍的區域,中關村從政策、人才、金融、技術以及服務等各方面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幫助創業者實現夢想。現在已經率先形成了“全鏈條”的創新創業孵化體系,尤其針對創業初期這個以前的薄弱環節加大了支持力度。
按照中關村里每10年劃分1代創業者的流行說法,施凱文已經是中關村的第4代創業者了。和80年代的第1代創業者陳春先、柳傳志等相比,中國現在的創新環境已經今非昔比,為無數個施凱文一樣的追夢人提供了創業的機遇。現在中關村每年都有4000多家企業誕生,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也成了CEO,說不定新一代的喬布斯、馬云們就從這里面誕生。
“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施凱文感到,他離夢想實現已經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