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點,我們和林菁一起乘坐地鐵4號線前往中關村科技園。“看著一列列地鐵準點進站出站,想到每天有近700萬人次的乘客平安到達目的地,我心中就會有成就感。”林菁笑著說。
林菁的成就感源于自己企業研發生產的MDS3400數字化通信設備。作為佳訊飛鴻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說起應用在北京地鐵系統上的這套設備,他顯得尤為興奮——MDS3400可以實現地鐵列車和地鐵站控制臺之間的清晰通話,不僅能夠幫助控制臺調度列車,而且一旦出現突發事件,列車駕駛員還可以及時與調度中心的工作人員進行溝通,以避免列車運行時可能遇到的風險。
“MDS3400是我們科技研發的重要成果。多年來,正是因為我們始終致力于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空間才得以不斷拓展。”林菁說,作為一家通信設備制造商及解決方案提供商,“佳訊飛鴻”早在1995年就推出了第一代數字化通信設備FH-98,也就是MDS3400的“前身”。
那時,才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的林菁和同學合伙做起電子產品貿易。有一天送貨到北京鐵路局調度大廳,話務員用無線對講機大聲喊話的情景讓他驚愕不已。經詢問得知,由于當時的無線對講機接收和發出的都是模擬信號,而模擬信號容易受噪音干擾,如果不大聲說話便無法讓對方聽清自己的聲音。
這一幕,讓林菁萌生了一個想法:如果能夠研發出清晰通話的設備,一定很有市場。于是,林菁便在北京交通大學租了一間20平米的教研室,購買了無線對講機、信號處理器等設備,研發通信設備。
研發過程中,林菁發現,只要將無線對講機發出和接收的模擬信號轉化為相對穩定的數字信號,通話的清晰度就會得到很大提升。雖然弄懂了原理,但如何實現兩種信號的有效轉換,成為有待攻破的技術難關。
為了突破技術瓶頸,林菁和他的伙伴們整天對著電腦,除了吃飯睡覺的時間都在寫程序,經常要熬到深夜。一年多的時間里,通過對數百種信號轉換模式進行反復的實驗與對比,他們終于鎖定了最佳的頻率,研發出國內首個鐵路數字化通信設備FH-98。
1999年,FH-98正式推向市場。憑借其數字化通信的穩定性,僅用了5年時間,全國鐵路系統有超過4000個站(段)都在使用這套設備。紅火了一段時間后,FH-98在實際應用中的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涵洞中,數字信號接收不順暢。
這讓追求產品完美的林菁倍感壓力。為確保產品升級有足夠的研發資金,“佳訊飛鴻”將銷售收入的10%專門用于該產品的研發,哪怕在企業經營最困難的時期也是如此。與此同時,為了留住和引進更多的人才,“佳訊飛鴻”連續進行了4次股權轉讓和增資擴股,研發團隊也由幾個人增加到現在的百余人。
采訪中,林菁向我們說起了當時研發產品的不易:滿屋子都是編程打印出來的紙張,有些紙張已在地上堆積到2.7米高;
■創新驅動大家談
晚上睡覺時,腦海中還在想著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迷茫時,團隊成員之間在房間里相互鼓勵……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2006年,“佳訊飛鴻”終于研發出了FH-98的升級版——MDS3400數字化通信設備。與第一代相比,它的數字化信號接收功能更為強大,就算在地下20米的深處與地面控制系統進行通話也能清晰地聽見對方的聲音,完全能夠滿足地鐵通信的需求。
隨后,“佳訊飛鴻”對MDS3400進行了3年的調試優化。一直到2009年,這套設備終于在北京地鐵昌平線投入使用,并以每年30%的增速在北京地鐵通信市場中擴大占有率。如今,“佳訊飛鴻”已經有數百套MDS3400數字化通信設備在北京地鐵系統投用,遍布16條地鐵線路。“聽說貴陽也正在建設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我們希望能與貴陽進行合作,把我們好的通信產品帶到貴陽。”林菁說。
正是因為專注于科技研發、技術創新,“佳訊飛鴻”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績:2011年5月成功登陸中國A股市場,市值近30億元,先后承接國家“863”課題、國家火炬計劃等十多項重大通信科研項目,在奧運安保、“神舟系列”、“嫦娥系列”發射及青藏鐵路等國家重大項目中,都有“佳訊飛鴻”通信設備的“身影”。
目前,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已聚集了一批在國內外具有影響力和產業帶動力的規模企業,如北車集團、北京海斯特等。這些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堅持科技研發、技術創新,具備自主知識產權,擁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產品,這讓他們處在了市場競爭的“制高點”。
同時,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企業也推動了園區的發展。有數據顯示,預計“十二五”末,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的年產值將達500億元,創造稅收約25億元;到2020年,預計產值達2000億元,創造稅收超100億元。目前,北京市還在通過支持產學研合作、專項資金扶持、政府引導基金帶動社會投資等手段,進一步鼓勵企業加大投入、開展科技創新,不斷對產品進行技術升級,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
——掛職北京市發改委高技術處處長助理的貴陽市發改委高技術產業處處長劉浩
“佳訊飛鴻”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始終堅持科技創新,實現產品不斷優化升級,其成功經驗值得貴陽學習。市委九屆三次全會提出,要大力發展現代制造業,推動現代制造業實現大跨越。圍繞這個目標,下一步工作中,貴陽要堅持“快、轉、高”并舉,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鼓勵本土制造業加大科研力度,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以尋求低端制造業向高端制造業的轉型。同時,貴陽的本土制造業企業也要搶抓京筑創新驅動區域合作的機遇,與中關村企業開展良性互動,以推動人才、技術、管理、資金和市場等創新要素的加速聚集,奮力打造貴陽現代制造業發展的“升級版”。
——經開區生態促進局分管科技創新的副局長段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