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創新國際化,成中關村核心區新名片

日期:2014-01-0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體: ]

  一家家國際知名的技術轉移、風險投資機構進駐落戶,一個個新興產業“小巨人”公司從這里走向國際舞臺……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作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的北京海淀區打通國內國際市場,匯聚全球創新資源。創新國際化,正成為這里的新名片。

    原創

    “你們公司的國際地位如何?”面對一位領導考察時的提問,利亞德公司董事長李軍回答,依靠自主原創技術,利亞德的大尺寸高精度LED屏幕已經賣到德國寶馬總部、美國NBA球場和NBC電視臺轉播室。

    越來越多中關村創業“小巨人”借助新技術革命提升國際知名度。2013年8月,中關村的小米公司宣布谷歌公司負責安卓研發的核心人物雨果·巴拉加盟,一時間成為海外媒體關注的熱點。

    事實上,借助全球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技術浪潮,只有3年歷史的小米公司實現跨越式發展,市場估值已超過100億美元。

    《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記者特德·格林沃爾德在文章中寫道,全球有許多城市試圖復制硅谷,吸引科技創業和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高科技公司,但只有一個已經成為有力的競爭者:北京。

    2013年11月以來,中關村核心區先后有去哪兒、汽車之家等公司成功登陸美國股市。當被問及為何選擇在中關村創業時,中關村的上市公司創始人幾乎給出一致的答案:創業資源豐富,國際化氛圍好。

    扎堆

    在海淀區熱鬧的中關村大街上,曾經是中關村電子大賣場標志性建筑的鼎好大廈正在經歷一場蛻變。大廈外立面幾個醒目的字樣傳遞出它的新定位:國際技術轉移中心。

    2013年9月正式揭牌的中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目前共吸引包括中意技術轉移中心、葡萄牙仕博創新管理咨詢公司等52家國際化創新服務機構入駐鼎好大廈。試運行1年來,這些技術轉移機構與近百家企業對接,促成33個國際技術轉移案例,技術交易額達2.79億元。

    來自英國的技術轉移機構聚思睿管理咨詢公司中國代表張涵等專家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許多國外科技公司和研發機構看好到中國做技術孵化,甚至不惜主動降低門檻,中國自身市場潛力巨大,且擁有較好的基礎設施和人才儲備,國際技術對華轉移正處于大好時期。

    大量國際技術轉移機構涌向中關村的同時,各類風險投資機構紛至沓來,吸引海歸創業者。目前聚集在中關村核心區海淀的中外風險投資機構已超過500家,管理資金規模超過2000億元。

    以色列風險投資管理集團英飛尼迪2009年把地區總部從香港搬到中關村核心區。集團董事總經理胡斌告訴記者,集團管理著全球100多個風險投資項目,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把英美的高科技項目引入中國,并進行技術投資。

    海淀區副區長、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主任孟景偉說,在全球新一輪產業變革浪潮中,抓住技術、資本、人才這些創新要素有效聚合,是中關村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中心的戰略選擇,也是探索創新驅動發展模式的國家使命。

    迸發

    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革命正在顛覆全球產業格局,而變革的源頭就是科技創業企業。和10年前不同,現在中關村創業者會在更短時間內就嶄露頭角,并表現出強勁活力。

    2012年由兩名北航大學生創辦的北京憶恒科技公司,抓住全球存儲技術新舊交替的機遇,研發出新一代大容量快速存儲設備,迅速被百度等互聯網巨頭采購。公司成立不到1年時間,已經吸引到數千萬元來自海外的風險投資。

    憶恒科技只是中關村科技創業熱潮中的一朵浪花。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關村園區每年新創辦高科技企業增到4000家左右。

    2013年,海淀區連續出臺兩項政策:《科技服務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中小微企業助力計劃》。時下在中關村海淀園“創業期科技型企業集中辦公區”,每一個房間甚至每一張桌子,都能成為一家公司的注冊地。

    中關村科技創業熱潮引發美國《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維韋克·瓦德瓦的關注。他深入實地探訪中關村,在一篇題為《我們到底應該真正害怕中國什么?》的文章中寫道,相比于中國專利申請量達到世界第一,美國人更應該重視的是,越來越多的中國大學畢業精英,正在成為企業家,而不是進入西方跨國公司成為一名打工仔。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