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從一度停產到進軍千億級市場 鑫匯天力被列入中關村項目

日期:2014-01-24  來源:貴陽日報
[字體: ]

“如果回收利用發動機所排廢氣中80%以上的熱能,就至少能提升15%的熱效能。”“在提升熱效能的同時,還可以增加凈化裝置,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1月21日上午10點,在貴州鑫匯天力柴油機成套有限公司簡陋的辦公室里,5名來自北京的專家拿著圖紙,正在激烈討論。

  鑫匯天力總經理李愚說,自從去年9月底企業的雙燃料船用發動機被列入中關村項目后,這已經是他第7次接待北京的專家了。

  “再過不久,我們公司生產的船用發動機就會陸續應用在蘇州、福建等地的內河航段了。”李愚高興地說,今年,企業的所有科研成果終于能落地了。本月內,鑫匯天力6臺樣機將完成性能測試,年內生產出500臺船用發動機,到時候就能吃到國內雙燃料船用發動機市場的第一塊“蛋糕”。

  誰也不曾想到,就在半年前,由于缺乏資金和科研力量支持,鑫匯天力經過一年多時間研發出的雙燃料船用發動機還只能停留在圖紙上,沒法實現量產。

  李愚說,當時,鑫匯天力已拿到由中國船級社頒發的首張雙燃料船用發動機產品批準通知書,具備了生產、銷售該型船用發動機的資格。雖然手握這張“生產許可證”,但科研、配套、資金等一系列要素的缺位,讓企業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技術成果遲遲無法轉化為經濟效益,只能面對全國千億元的市場份額望而興嘆。

  “在貴陽,不乏和鑫匯天力一樣具備先進技術的企業。”貴陽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園區辦公室副主任李輝說,這些企業大多有軍工企業背景,掌握了部分國內先進技術,但由于缺乏資金、項目、政策等支撐,企業的技術優勢難以轉化為經濟優勢。

  以小孟工業園為例,一方面,隨著幾年的開發,土地資源緊缺、發展用地不足已成為當前制約園區發展的一大問題。另一方面,在小孟工業園現有的近600家企業中,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發展帶動性強的高新技術企業與主機企業占比不到10%,園區企業發展后勁不足也成為一大瓶頸。面對園區項目儲備用地不足、企業成長空間有限的困境,搶抓京筑合作機遇,積極引進創新元素、盤活經濟存量,成為園區后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去年9月,在經開區牽線下,一度停產的鑫匯天力搭上了“京筑創新驅動區域合作”的快車,享受到一系列資金、技術及政策支持,步入發展正軌。500臺船用發動機完成銷售后,企業將收回數千萬元貨款,從而獲得進一步發展的流動資金。

  “去年9月底至今,經開區共引進16個與中關村企業合作的項目,這些項目占地小、效益高、輻射廣,將帶動越來越多像鑫匯天力這樣的企業完成擴能技改。”李輝說。

  如今,積極引進創新元素,逐步構建引導企業轉型、發展的創新體系,已成為貴陽越來越多產業園發展的必經之路。隨著園區科研服務水平的提升,配套能力的增強,企業的發展將不再“孤掌難鳴”,產業發展的后勁也會越來越足。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