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小孟工業園的奇瑞客車生產線。(資料圖片)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壯大實體經濟,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著墨甚多,引起了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和市民的高度關注。
在分組討論時,不少代表、委員就此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在會場外,不少市民也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要用好平臺,加快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延伸農業產 業鏈,跳出農業抓農業”、“重點提升創新能力和聚集創新要素”、“加快改造傳統產業,提高產業科技含量”……一條條建議、意見的提出,凝聚著貴陽發展的動 力,助力貴陽打造發展升級版。
■報告原文援引
“要瞄準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 以轉方式、調結構壯大實體經濟,推進產業升級……堅持‘快、轉、高’并舉,把產業轉型升級作為加快發展的主攻方向,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構建核心競 爭力強、規模效益突出的現代產業體系,推進全市產業從‘追趕型’向‘引領型’轉變發展。”
■數說貴陽產業
2013年
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9:42:54.1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10.2億元,增長20.8%,其中,高新技術工業企業增加值預計占36.6%,現代制造業增加值預計占35.5%
服務業預計實現增加值1127億元,增長14.6%
特色優勢產業占全部農業總產值的80%
2014年
確保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73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現代制造業增加值增加30%以上
確保服務業增加值增加14.5%,其中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49%
確保一產增加值增長6%以上,其中現代農業占比達26%
■代表委員聲音
市人大代表黃昌祥:用好中關村要素 加快發展產業集群
打造貴陽發展的升級版,離不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當前,貴陽迎來發展機遇,我們要用好中關村貴陽科技園這一平臺,加快招才引智,培育一批龍頭企業,發展產業集群。
通過借力中關村要素,今后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過程中,我們會注重把科學研發與產業化結合起來。一是著力打造產業發展平臺,加強人才城、金融城、科技城和 創新城的建設,提供良好的研發、孵化環境,積極招商引資,招賢納士,引進全國乃至全世界有科學研發實力的企業、機構入駐園區;二是要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 業升級,培育一批有實力的龍頭企業,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集群;三是要打好“高端集群牌”,生產高端產品,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創新驅動。
市人大代表周厚軍:延伸農業產業鏈 跳出農業抓農業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以都市農業為龍頭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是貴陽農業從傳統向現代轉變的重要突破口。我認為貴陽發展現代農業要嚴守“兩條底線”,跳出農業抓農業,延伸產業鏈,在非農產業上取得突破。
以清鎮為例,發展現代農業我有三點想法。首先要延伸農業產業鏈,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用大加工帶動大基地,大加工推動大市場,將農業轉型、農民增收、 市場供給和產品安全結合起來,把農村建成農民的生態家園、幸福家園。二是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通過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利用龍頭企業的資金、技術優勢帶動農 業的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提升農村的組織化程度,探索農村家庭農場,鞏固提升好農村專業合作社。第三,解決好農業產業化的短板,要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 營化體系,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加快土地經營權流轉工作,倒逼改革。
市政協委員曹志松:加快改造傳統產業提高產業科技含量
目前,貴陽不少企業還是以資源和低端勞動密集型生產為主,科技含量少、附加值低,加上原料運輸成本和環境成本上升,企業出現經營困難,轉型升級已是當務之急。我認為,做大做強貴陽實體經濟,通過企業轉型升級,加快改造傳統產業,提高產業科技含量是關鍵。
一方面,政府要加強對企業轉型升級的政策引導,落實扶持政策,減輕企業稅負,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從而增強扶持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能力;另一 方面,企業自身要注重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和市場方向的轉型,在健全完善市場制度中,尤其是采用市場倒逼機制,重視技術和管理的創新,進一步推動優化升級。
市政協委員王征宇:重點提升創新能力和聚集創新要素
當前,科技進步推動工業發展,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制造業特別是高新技術制造業成為世界經濟新亮點,這為貴陽實體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重點在于如何提升創新能力和聚集創新要素。
為此,我有三點建議:一個是在科技創新,人才引領上下工夫。注重培養大批創新創業優秀人才和團隊,加快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積極發 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二是深化對策研究,創新體制機制。加快營造創業氛圍,讓各種市場要素更多的向實體經濟集聚,為實體經濟發展營造更加 良好的市場環境、社會環境。三是加快形成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服務業體系。構建以金融業為龍頭、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并重、現代服務業和傳統服務業并 舉的服務業體系,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百姓期待
云巖區大西門數碼家電經營者張揚——
借力京東貴州館
做好家電銷售生意
我從事家電經營已經有十年,逐漸感到僅憑自己單打獨斗,要想擴大銷售額真是舉步維艱。這主要是因為貴州電子商務起步晚,貴州家電商家要“觸電”,缺少龍頭帶動,沒有平臺支撐。
去年,京東落戶貴陽和京東貴州館上線運營,讓我們感到十分興奮,我很快將家電產品放到京東貴州館上去出售,沒想到短短3天時間,銷售額就增加了4萬多元,這幾乎是過去一周的業績。
新的一年,希望貴陽發展越來越好,擴大已經取得的成果,并拿出更優惠、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吸引更多的電子商務“大鱷”到貴陽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市民生活品質,讓我的家電生意越來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