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000931,股吧)的高科技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近了。北京商報記者觀察發現,一個以“健康”為核心的生物健康產業正逐步浮出水面。中關村已在新藥研發、醫療器械、基因檢測、移動健康等領域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一系列改變,生物健康產業全產業鏈雛形已初顯。
新藥研發
國內首個四聯疫苗
“四聯疫苗,簡單說就是一種疫苗能同時預防四種病。”民海生物副總經理魏文進介紹,四聯疫苗主要針對3個月至5歲大的嬰幼兒,用于預防幼兒容易感染的百 日咳、白喉及破傷風(這三種疾病常合稱為“百白破”)和由b型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肺炎、腦膜炎、中耳炎和蜂窩組織炎等浸染性疾病。過去,幼兒要忍受8針的 痛苦才能對這幾種病全部免疫,而如今,2針就能解決所有問題。
1+1=2,這是一個在數學領域再簡單、自然不過的道理。然而在疫苗領域里,要想實現“1+1=2”,將四種疫病的預防疫苗組合在同一個疫苗里并充分發揮免疫功效,卻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
“加入某個成分后,能否既保護這個又保護那個,同時又不影響另一個成分,每個細節都得反復驗證。”魏文進回憶,每一次配方組合或是工藝的細微修改,都要重新進行一次試驗。
一次試驗需要耗時3個月,而這樣的試驗他們進行了上千次。為了支撐技術科研,公司一天的科研投入就可以買一輛帕薩特汽車。由于生物醫藥科研周期長的特點,公司連續八年多只有投入沒有市場產出,“硬是這么撐了下來”。魏文進說。
正是這種堅持,讓這家中關村企業成為了打破國際四聯疫苗技術壟斷的首家中國企業。
醫療器械
最精確的微創圖像引導
新博醫療技術有限公司是迄今為止國際上首家也是惟一一家開發出磁共振引導微創診療手術導航系統產品的企業。其董事長兼CEO趙磊博士曾主持完成3個產品線十余種產品的產業化和國內外的注冊認證,具有多年的高端醫療設備產品化經驗。
該產品創造性地將導航系統與影像系統集成于一體,通過連續測量固定在手術穿刺針上的示蹤器,利用標定模型進行磁共振掃描和精準標定,以掃描圖像引導手 術,有效降低微創手術過程中局部麻醉狀態下人體移動和呼吸引起的導航誤差,為手術規劃以及術中實時導航提供了完善、全面的解決方案。
該技術的相關專利多達16項,搭載的第一代系統已經完成開發,并在美國哈佛醫學院、解放軍301醫院、北京協和醫院、中山腫瘤醫院等大量臨床驗證,已經證實可用于穿刺活檢、引流抽吸、粒子植入治療等多項微創治療,目前正進行二代系統的開發和注冊認證。
新博醫療獲得科技部《十一五重大對外合作項目》、國家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醫療器械國債項目》 、工信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基金》等項目支持過千萬元,并被聯想、麥星等國內外多家投資咨詢公司關注,已經獲得了風險投資人民幣5000萬元。
基因檢測
破譯致病基因超1500種
隨著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和技術的不斷進步,基因檢測已經不是遙不可及的先進、昂貴的實驗室技術,而是從發達國家開始逐步普及,用于臨床患者的疾病診斷,為減少誤診、優化治療方案提供幫助;用于疾病提前預防,為早診斷、早預防、早治療惡性疾病、降低其危害提供幫助。
在美國,分子醫學領域已形成千億規模的龐大產業鏈。僅2010年就已有超過500萬人接受了基因檢測,占美國總人口的1/40。華康基因研究所創始人魏偉在國外留學時深深感受到國內生物醫藥產業和國外的差距,同時也看到了國內基因檢測市場的廣闊。他抱著在基因檢測領域創業的夢想回國,并在親朋好友的資助下,前后投入2000多萬元創辦了華康基因研究所,致力于基因檢測在疾病診斷和預防方面的研究開發工作。
為了幫助醫生更好地進行疾病診斷,魏偉帶領技術團隊研發出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BestSeqTM致病基因檢測技術,該技術基于高通量測序平臺,能同時對上百個樣品、幾百個基因進行精確測序,而成本大大低于國內外同類技術。
如今,華康基因研究所已開發超過1500種疾病的致病基因診斷產品,涉及包括心血管系統、腫瘤、神經肌肉系統、遺傳代謝病、癲癇、智障、性腺發育異常、皮膚、眼科等各科疾病,目前已規模應用于臨床疾病診斷。
移動健康
慢性病的管理專家
2014年3月27日,尚奇浩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37健康”)獲得1000萬元人民幣投資,公司發展邁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該公司是一 家專注于構建高血壓病人需求的健康管理服務平臺企業。提供基于移動終端的血壓計硬件,通過配套“血壓管家”App軟件,通過軟硬件結合的方式來采集用戶的 血壓數據,結合智能終端的特點為用戶提供高血壓慢性病管理服務。針對用戶群和用戶習慣精準推薦用戶線下的健身、醫藥等服務。
37健康創始人代萬輝,給人的第一印象不像是一個企業家,而更像是一個在校大學生。“這一年的時間,想起來是那么的不真實。”
去年4月,一個只有兩個人的團隊在厚德創新谷注冊成立,開始了商業化運作。“幸運,就是我創業的最大感受。”代萬輝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我們當時抱著一 個簡單的想法就開始了這次創業,但事實告訴我們,創業不是靈光一閃就可以的。但我們又是幸運的,因為我們選擇了在厚德創新谷開始起步。”
37健康成為厚德創新谷“揚帆計劃”的第一個入選項目,厚德創新谷以“服務換股權“的方式參與了對其第一輪的種子投資,并在公司注冊和運營、商業模式優 化、路演輔導、融資對接輔導等多方面給予了服務支持。配備一對一創業導師進行輔導,安排其多次參加創業路演、創業類電視節目錄制、創業大賽、媒體采訪等一 系列活動,37健康創始人和團隊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長。
令人咋舌的是,倆人的小團隊在短短的一年獲得了令人驚喜的發展。其開發運營的健康管理App—血壓管家,在上線兩個月后即獲得超過15萬用戶,并于近日獲得了多家著名天使投資機構的千萬級天使投資。
生物和健康產業
已成中關村增速最快產業
2012年底,中關村示范區推動實施了“641”戰略新興產業集 群創新引領工程,重點扶持“下一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新一代移動通信”、“衛星應用”、“生物和健康”、“節能環保”、“軌道交通”六大優勢產業和 “集成電路”、“新材料”、“高端裝備與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四大產業發展潛力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產業間的互動融合發展。生物和健康 產業迎來了最佳的發展機遇。
據了解,中關村在生物和健康領域的企業主要集中在基因檢測、新藥研發、醫療器械和移動健康領域,企業數量較多、產業面覆蓋度較廣。該領域的創業者普遍具有學歷高、海外背景強的特征。一份來自中關村創業者的問卷調研報告 顯示,95%的生物醫藥領域創業者具有海外背景,并且為博士學歷。同時,創業者在本領域具備相當豐富的工作經驗,平均研究和工作經驗大于17年,其中 40%的創業者工作經驗超過20年。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行業經驗的深度積累,使創業者能對項目的實施路線進行有效設計和管控,對技術關鍵點進行識別和突破, 有效地將國外前沿技術應用于國內市場環境,實現技術和產品創新,發掘盈利點。
據中關村管委會日前發布的《中關村指數2013》顯 示,2012年,中關村生物與健康產業增長速度最快,總收入較上年增長了30.2%,利潤增速達到67.9%,出口增幅達到63.8%,是中關村六大重點 領域中增長最快的領域,生物與健康產業無疑已經成為中關村的新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