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淀圖書城步行街,幾家專門提供創業創新平臺服務的咖啡店正在裝修,即將開門迎客。
北臨北四環,西靠蘇州街,這條經歷過“書市一條街”、“中國海淀圖書城”等數次定位和名稱更迭的海淀圖書城步行街,將正式完成華麗轉身,成為一條集聚創新創業服務機構的“創新創業大道”。
記者昨日從中關村管委會了解到,“中關村創新創業大道”下月將正式開街,包括科技媒體、天使投資平臺、創業培訓機構、創意書店、創意硬件商店、集中辦公區等多種主體在內的十余家創新創業機構將陸續入駐。
讓創業者“絕處逢生”
工作日的午后,在海淀圖書城步行街街尾的昊海樓里,背著雙肩包的大學生、戴著花鏡的老者在書架上專注地搜尋著。這座隱匿著不少實體書店的老 樓,是幾十年前北京盛極一時的海淀圖書城最具標志性的建筑之一。還是在這條步行街上,與昊海樓相隔幾百米處,灰色的建筑擋板圍住了街頭的小廣場。一個月 后,一塊“Inno Way”的顯眼Logo將在這里豎立起來,代替昊海樓、籍海樓,成為這條步行街最新的地標。
除了取自“創新”(英文Innovation)的前半段,意為“創新大道”外,“In No Way”,還被人們解釋為—“絕處逢生”。“這是最符合創業者精神的一個詞,在絕望中堅持并尋找希望。”街區運營方、海智科創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聶麗霞說。
從街頭向里望去,記者發現了這里與昔日的靜謐古樸稍顯不同的景象:踏著科技感十足的獨輪自動平衡車、滑著滑板的幾名年輕人在街上逗留、交談。 跟著他們的腳步,便發現了這里人氣最旺的幾家店面:車庫咖啡、3W咖啡,還有剛剛開張的Binggo咖啡。一溜兒的咖啡館,全都以服務創業者為主要特色, “點一杯咖啡辦公一天”的做法,已經從車庫咖啡蔓延到了整條街上的咖啡館。
“創業正在成為一種時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有創意、創業想法的人開始成為這條街的常客。”聶麗霞說。
不點咖啡也能免費辦公
除了創業咖啡館,科技媒體36氪也成了這條街上的新鄰居。
1300平方米的場地供數十家初創企業短期入駐,連一杯咖啡也無須消費,就能享受整個團隊1到3個月的免費辦公,期間場地、網絡、水電完全免 費。更重要的是,主辦方能夠幫忙跟投資人牽線搭橋,且決不對創業項目要求占股—這樣的好事,“玩聚北京”創始人鄭曉宇過去根本不敢想。
兩周前,他帶著七八個人的創業團隊,從亦莊一所民居搬到了氪空間。這也是科技媒體36氪從科技博客延伸出網上創業服務平臺后,又推出的首個實體孵化器。
在36氪隔壁,聯想控股副總裁、聯想之星副總經理周自強,正在與同事們調試聯想之星展廳大屏幕上的展示內容。一個月后,聯想之星30多人的工 作團隊將全體從“高大上”的融科資訊大廈,搬到這條人氣逐漸聚攏的街道上。他們即將搬進去的這個店面,半年前還是一家普通的服裝店。
“融科大廈里辦公環境雖好,可是高樓大廈和周圍環境太割裂,離最有活力的創業者群體太遠,所以我們決定搬過來。” 過去幾年,周自強的同事們經常去車庫咖啡“尋寶”。如今化“等待”為“出擊”,這個以免費創業培訓起家的創業服務機構,已經向數十家創業團隊提供了數億元 的投融資服務、并免費為數百位創業者提供創業培訓。
在下月即將悉數入駐街區的創業服務機構名單上,比鄰而居的各家機構分別有著自己的差異化定位。
街上資歷最老的車庫咖啡,早已成了各行各業草根創業者的聚集地;3W咖啡,則定位在互聯網人士交流溝通的平臺;創業家是全球創業項目路演展示中心;天使匯是中小企業眾籌融資平臺;聯想之星是創業培訓和天使投資開放平臺……
“當創業者走進這里,就像進入了一條創業‘美食’街,不用走出這條街,他們成長所需的人力、資金、市場等養分都能一一獲取,一個到處充滿創業氛圍的創業社區已經形成。”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新聞延伸
街區定位:我們陪創業者學會“走路”
2012年9月,帶著從朋友手上“賒”來的一臺iMac、一臺iPad和一臺iPod Touch,段利軍從公司辭職,在車庫咖啡的一張咖啡桌上開始創業。此后的數百天,幾乎每個來到車庫咖啡的人都會看到他的身影,買一杯咖啡辦公一天。不到 兩年,段利軍在車庫咖啡接觸了幾十個投資人后,憑借一款名為“一戰到底”的網絡答題對戰式手機游戲,他帶著一筆不菲的投資,從車庫咖啡搬進了公司獨立的辦 公室。
像段利軍這樣,在創業咖啡館里組建起兩三個人的小團隊,在免費辦公區里渡過資金、人力最緊缺的“初創期”,有經濟實力后再搬出臨時辦公區的創 業團隊,在這條街上還有很多。以氪空間為例,所有創業者在1到3個月的免費短期孵化后,就要自力更生,為其他更需要支持的創業者騰地兒。
“我們對創新創業大道的定位是—創新企業的發源地。”聶麗霞介紹,中關村核心區寸土寸金,初創者的租金等辦公成本壓力太大,弱小的創業小苗們 可以在這里以極低的成本進行孵化、獲取各種養分、積累實力。當他們有能力獨立走路,不會繼續在這里停留、占用過多的資源,而是轉戰周邊的中關村園區,新一 波的初創企業也會一茬接一茬,在這里孵化、走出去。
運營模式:市場政府兩手構建大道
從一樓不知名的賓館向二樓車庫咖啡走去的樓梯間墻上,有幾幅平面廣告位,這里的每個廣告位能為車庫咖啡賺到幾萬元的廣告費;在36氪,網站廣 告也是36氪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除了賣咖啡的收入,3W咖啡的運營者還通過自己的傳媒公司舉辦活動等方式獲取收入;眾籌平臺天使匯,則采取融資成功后收 取5%財務顧問費用的方式盈利,對于還在艱苦奮斗、尚未融資成功的草根創業者,他們不收取任何費用。
無論怎樣解決營收問題,這些創業服務機構在一點上達成了驚人的一致—免費或者以極低的價格為創業者提供服務。
“跟很多互聯網公司產品向用戶免費、吸引足夠人氣后再考慮后續盈利問題一樣,我們的平臺為創業者提供的服務全部免費,吸引更多更好的創業項目、投資人來這里對接,才是我們長期的目標。”36氪總經理助理宋鑫說。
除了創業大潮下市場的自覺吸引,創業服務機構能齊聚這條昔日古樸傳統的圖書步行街,少不了政府的有意引導。
中關村創新創業大道的設計、運營管理引入了全國最具有科技園、孵化器運營管理經驗的科技園區運營企業—清控科創,由清控科創與海淀置業合作成 立的海智科創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全面負責,后者為資產入股,前者則貢獻自己的管理服務。此外,海淀區政府還為所有入駐街區的創業服務機構提供房租補貼,激發 其更加積極地服務初創企業。
未來展望:打造創業者的文化圣地
冰箱門沒有關好超過7分鐘,智能冰箱的主控板自動檢測到了這一故障信息并發送至售后和用戶的手機;對著谷歌眼鏡說一句“離我最近的廁所在 哪”,眼前就會自動浮現出距離最近的幾處公共廁所的詳細地址。4月底,在3W咖啡的智能生活體驗日上,一個個炫酷的科技技術吸引了幾千人圍觀體驗。
“全球最新、最炫的創新產品,以后都會在這里第一時間亮相。”聶麗霞介紹,除了3W咖啡的這類互動體驗活動,創客空間的創意硬件商店、聯想之星展廳等地,都會成為前沿創新產品在中國的“首映地”。
此外,幾個月后的中國創新創業大道上,一條屬于創業者的星光大道將會在這里誕生;每個禮拜、每個月,一份創業指數報告都會從創新創業大道發布;從今年年底到明年,一場長達半年的創新創業大賽的舞臺將在這條街上搭起。
2011年4月,車庫咖啡成為了這條街上入駐的第一家創業咖啡館。“面積合適,不張揚,不會把逛街的小情侶吸引進來,租金還便 宜。”這是創始人蘇菂當時選址這里的原因。與車庫咖啡入駐街區的“無心插柳”不同,如今,科技媒體、天使投資平臺、創業培訓機構、創意書店、創意商店…… 這一個個即將成為車庫咖啡新鄰居的創新創業服務機構入駐,都是機構積極報名、街區運營部門“選商”的結果。
盡管很多外地政府拿著極其誘人的優惠政策來中關村挖項目,很多好項目為什么還是留在了這里?“因為中關村已經逐漸成了中國對創業者最具吸引力的文化圣地,要創業,一定要來這里看看。”聶麗霞說。
根據中關村今年年初發布的報告,中關村已經呈現出了大企業離職骨干成為創業主力軍,大批告別“硅谷崇拜”、自主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業團隊興起,中關村硅谷兩地創業者開始同臺競技等創業生態亮點,一座新的創業圣地正在崛起。
北臨北四環,西靠蘇州街,這條經歷過“書市一條街”、“中國海淀圖書城”等數次定位和名稱更迭的海淀圖書城步行街,將正式完成華麗轉身,成為一條集聚創新創業服務機構的“創新創業大道”。
記者昨日從中關村管委會了解到,“中關村創新創業大道”下月將正式開街,包括科技媒體、天使投資平臺、創業培訓機構、創意書店、創意硬件商店、集中辦公區等多種主體在內的十余家創新創業機構將陸續入駐。
讓創業者“絕處逢生”
工作日的午后,在海淀圖書城步行街街尾的昊海樓里,背著雙肩包的大學生、戴著花鏡的老者在書架上專注地搜尋著。這座隱匿著不少實體書店的老 樓,是幾十年前北京盛極一時的海淀圖書城最具標志性的建筑之一。還是在這條步行街上,與昊海樓相隔幾百米處,灰色的建筑擋板圍住了街頭的小廣場。一個月 后,一塊“Inno Way”的顯眼Logo將在這里豎立起來,代替昊海樓、籍海樓,成為這條步行街最新的地標。
除了取自“創新”(英文Innovation)的前半段,意為“創新大道”外,“In No Way”,還被人們解釋為—“絕處逢生”。“這是最符合創業者精神的一個詞,在絕望中堅持并尋找希望。”街區運營方、海智科創科技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聶麗霞說。
從街頭向里望去,記者發現了這里與昔日的靜謐古樸稍顯不同的景象:踏著科技感十足的獨輪自動平衡車、滑著滑板的幾名年輕人在街上逗留、交談。 跟著他們的腳步,便發現了這里人氣最旺的幾家店面:車庫咖啡、3W咖啡,還有剛剛開張的Binggo咖啡。一溜兒的咖啡館,全都以服務創業者為主要特色, “點一杯咖啡辦公一天”的做法,已經從車庫咖啡蔓延到了整條街上的咖啡館。
“創業正在成為一種時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有創意、創業想法的人開始成為這條街的常客。”聶麗霞說。
不點咖啡也能免費辦公
除了創業咖啡館,科技媒體36氪也成了這條街上的新鄰居。
1300平方米的場地供數十家初創企業短期入駐,連一杯咖啡也無須消費,就能享受整個團隊1到3個月的免費辦公,期間場地、網絡、水電完全免 費。更重要的是,主辦方能夠幫忙跟投資人牽線搭橋,且決不對創業項目要求占股—這樣的好事,“玩聚北京”創始人鄭曉宇過去根本不敢想。
兩周前,他帶著七八個人的創業團隊,從亦莊一所民居搬到了氪空間。這也是科技媒體36氪從科技博客延伸出網上創業服務平臺后,又推出的首個實體孵化器。
在36氪隔壁,聯想控股副總裁、聯想之星副總經理周自強,正在與同事們調試聯想之星展廳大屏幕上的展示內容。一個月后,聯想之星30多人的工 作團隊將全體從“高大上”的融科資訊大廈,搬到這條人氣逐漸聚攏的街道上。他們即將搬進去的這個店面,半年前還是一家普通的服裝店。
“融科大廈里辦公環境雖好,可是高樓大廈和周圍環境太割裂,離最有活力的創業者群體太遠,所以我們決定搬過來。” 過去幾年,周自強的同事們經常去車庫咖啡“尋寶”。如今化“等待”為“出擊”,這個以免費創業培訓起家的創業服務機構,已經向數十家創業團隊提供了數億元 的投融資服務、并免費為數百位創業者提供創業培訓。
在下月即將悉數入駐街區的創業服務機構名單上,比鄰而居的各家機構分別有著自己的差異化定位。
街上資歷最老的車庫咖啡,早已成了各行各業草根創業者的聚集地;3W咖啡,則定位在互聯網人士交流溝通的平臺;創業家是全球創業項目路演展示中心;天使匯是中小企業眾籌融資平臺;聯想之星是創業培訓和天使投資開放平臺……
“當創業者走進這里,就像進入了一條創業‘美食’街,不用走出這條街,他們成長所需的人力、資金、市場等養分都能一一獲取,一個到處充滿創業氛圍的創業社區已經形成。”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
新聞延伸
街區定位:我們陪創業者學會“走路”
2012年9月,帶著從朋友手上“賒”來的一臺iMac、一臺iPad和一臺iPod Touch,段利軍從公司辭職,在車庫咖啡的一張咖啡桌上開始創業。此后的數百天,幾乎每個來到車庫咖啡的人都會看到他的身影,買一杯咖啡辦公一天。不到 兩年,段利軍在車庫咖啡接觸了幾十個投資人后,憑借一款名為“一戰到底”的網絡答題對戰式手機游戲,他帶著一筆不菲的投資,從車庫咖啡搬進了公司獨立的辦 公室。
像段利軍這樣,在創業咖啡館里組建起兩三個人的小團隊,在免費辦公區里渡過資金、人力最緊缺的“初創期”,有經濟實力后再搬出臨時辦公區的創 業團隊,在這條街上還有很多。以氪空間為例,所有創業者在1到3個月的免費短期孵化后,就要自力更生,為其他更需要支持的創業者騰地兒。
“我們對創新創業大道的定位是—創新企業的發源地。”聶麗霞介紹,中關村核心區寸土寸金,初創者的租金等辦公成本壓力太大,弱小的創業小苗們 可以在這里以極低的成本進行孵化、獲取各種養分、積累實力。當他們有能力獨立走路,不會繼續在這里停留、占用過多的資源,而是轉戰周邊的中關村園區,新一 波的初創企業也會一茬接一茬,在這里孵化、走出去。
運營模式:市場政府兩手構建大道
從一樓不知名的賓館向二樓車庫咖啡走去的樓梯間墻上,有幾幅平面廣告位,這里的每個廣告位能為車庫咖啡賺到幾萬元的廣告費;在36氪,網站廣 告也是36氪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除了賣咖啡的收入,3W咖啡的運營者還通過自己的傳媒公司舉辦活動等方式獲取收入;眾籌平臺天使匯,則采取融資成功后收 取5%財務顧問費用的方式盈利,對于還在艱苦奮斗、尚未融資成功的草根創業者,他們不收取任何費用。
無論怎樣解決營收問題,這些創業服務機構在一點上達成了驚人的一致—免費或者以極低的價格為創業者提供服務。
“跟很多互聯網公司產品向用戶免費、吸引足夠人氣后再考慮后續盈利問題一樣,我們的平臺為創業者提供的服務全部免費,吸引更多更好的創業項目、投資人來這里對接,才是我們長期的目標。”36氪總經理助理宋鑫說。
除了創業大潮下市場的自覺吸引,創業服務機構能齊聚這條昔日古樸傳統的圖書步行街,少不了政府的有意引導。
中關村創新創業大道的設計、運營管理引入了全國最具有科技園、孵化器運營管理經驗的科技園區運營企業—清控科創,由清控科創與海淀置業合作成 立的海智科創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全面負責,后者為資產入股,前者則貢獻自己的管理服務。此外,海淀區政府還為所有入駐街區的創業服務機構提供房租補貼,激發 其更加積極地服務初創企業。
未來展望:打造創業者的文化圣地
冰箱門沒有關好超過7分鐘,智能冰箱的主控板自動檢測到了這一故障信息并發送至售后和用戶的手機;對著谷歌眼鏡說一句“離我最近的廁所在 哪”,眼前就會自動浮現出距離最近的幾處公共廁所的詳細地址。4月底,在3W咖啡的智能生活體驗日上,一個個炫酷的科技技術吸引了幾千人圍觀體驗。
“全球最新、最炫的創新產品,以后都會在這里第一時間亮相。”聶麗霞介紹,除了3W咖啡的這類互動體驗活動,創客空間的創意硬件商店、聯想之星展廳等地,都會成為前沿創新產品在中國的“首映地”。
此外,幾個月后的中國創新創業大道上,一條屬于創業者的星光大道將會在這里誕生;每個禮拜、每個月,一份創業指數報告都會從創新創業大道發布;從今年年底到明年,一場長達半年的創新創業大賽的舞臺將在這條街上搭起。
2011年4月,車庫咖啡成為了這條街上入駐的第一家創業咖啡館。“面積合適,不張揚,不會把逛街的小情侶吸引進來,租金還便 宜。”這是創始人蘇菂當時選址這里的原因。與車庫咖啡入駐街區的“無心插柳”不同,如今,科技媒體、天使投資平臺、創業培訓機構、創意書店、創意商店…… 這一個個即將成為車庫咖啡新鄰居的創新創業服務機構入駐,都是機構積極報名、街區運營部門“選商”的結果。
盡管很多外地政府拿著極其誘人的優惠政策來中關村挖項目,很多好項目為什么還是留在了這里?“因為中關村已經逐漸成了中國對創業者最具吸引力的文化圣地,要創業,一定要來這里看看。”聶麗霞說。
根據中關村今年年初發布的報告,中關村已經呈現出了大企業離職骨干成為創業主力軍,大批告別“硅谷崇拜”、自主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業團隊興起,中關村硅谷兩地創業者開始同臺競技等創業生態亮點,一座新的創業圣地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