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在“玩”什么?(圖)

日期:2015-05-25  來源:南方日報(廣州)
[字體: ]

3W咖啡一角,創業者們在交流。南方日報記者
3W咖啡一角,創業者們在交流。南方日報記者 李細華 攝

自李克強總理蒞臨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考察后,這條街迅速“火”起來了。記者5月21日前去實地探訪,探尋其背后的運行邏輯:集聚創新型孵化器,搭建創業 公共平臺,形成創新創業微生態。相較廣州各類創業創新園區,中關村創業大街有其獨特優勢,即其本身處于中關村這一創新大圈層,資金、人才、創意、技術等要 素高度集聚,極易催生“化學反應”。

創新型孵化器扎堆大街

21日下午3時,中關村創業大街的街面上稍顯冷清。但只要隨便走進一家創新型孵化器,你立刻能感受到一股撲面而來的創新創業潮。

在3W咖啡,一樓的空間早已擠得滿滿當當,兩三人一組圍坐在一起交流、分享,“團隊”、“互聯網+”、“A輪”、“喬布斯”等熱詞頻頻入耳。 二樓的路演大廳正在舉辦一個小論壇,主題為“今年怎么賺錢?”主講嘉賓為一名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經濟學博士和一名專欄作家。三樓則為入駐企業、項目 的辦公區,一眼望去,忙而有序。

“總理都來這里啦,我也來這里試一試,想找到合作伙伴和資金支持。”胥傳明從包里拿出一摞實用新型發明證書,一一展示給記者看。他來自江蘇東 ?h,雖然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但一直喜歡“鼓搗”發明。這次來北京,他重點推介折疊式裝糧機、飛機搜救、橋梁防撞、液壓升降平臺等10多項技術發明。

在車庫咖啡,氣氛同樣熱烈,進門處有一面招聘墻,上面貼滿了各類項目、人才、資金、創意等供需信息。也許是來客太多工作量大,服務員對記者的問詢顯得有點“冷冰冰”。

中關村創業大街上的創新型孵化器還不止這兩家,還有飛馬旅、Binggo咖啡、36氪等。據悉,創業大街運營方一開始就確立了引進專業創業服務機構來構建創新生態鏈。

目前,項目或企業要入駐大街,只有和孵化器談妥,才能辦理工商注冊事宜。各個孵化器對項目有各自的遴選標準,主要考量創業方向和創始團隊。

3W咖啡創始人許單單近日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5年前,3W咖啡只是一個咖啡館,慢慢成為互聯網創業交流的集聚地。后來,他們根據創業者的需 求不斷嘗試新的業務。第一步是做3W傳播,幫助創業企業做市場推廣;第二步是做孵化器,因為創業者需要地方辦公;第三步是做拉勾網和種子基金,解決創業團 隊搭建和創業項目融資。

最近,3W咖啡又成立了一個孵化器管理公司。他們認為,傳統的產業園區有其天然優勢,如區位優勢、成本優勢、優質的物業管理等等,這些硬件條 件是3W咖啡所欠缺的。但是為創業者提供軟性服務,恰是3W咖啡所擅長的。所以3W孵化器管理公司的目的,就是將3W的孵化經驗傳遞到更多孵化器、產業園 區里,實現資源互補。

搭建一站式創業服務平臺

在大街北端,一排白色集裝箱建筑格外顯眼,此處亦是中關村創業大街的中樞之一—創業會客廳,一個整合政務、科技金融與專業服務的一站式全方位創業服務平臺。

該平臺可為創業者提供六大類服務:一是海淀區多證聯辦,包括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統計證、稅務登記證等;二是政策服務,涉及大學生創 業、海歸創業、中小企業等各方面;三是知識產權,包括專利商標、著作權版權登記等;四是人力資源,包括招聘、社保管理、商保管理等;五是法律服務,涵蓋知 識產權保護、投融資領域;六是科技金融,包括天使投資、財務管理、科技擔保、創業貸、股權眾籌等。

一名窗口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多證聯辦由運營方直接為創業者辦理,服務免費。“其他幾類服務則由優質中介機構來提供,有的項目免費,收費項目一定是明碼標價、公平公道。”

如4號窗的知識產權服務,則由知識產權領域的垂直法律電商平臺“知果果”提供服務,他們為創業者前期免費提供商標注冊服務。

其實,知果果自身也是一家創新公司,前不久拿到了370萬美元的A輪融資,融資后其估值已達1億元。

當日下午,前來各個窗口辦理業務、咨詢的創業者絡繹不絕。僅拿多證聯辦窗口來說,短短30分鐘內至少有6撥人前來咨詢工商注冊事宜。

在熟悉中關村的人士看來,通過“政策”與“市場”結合的方式鼓勵創新創業,中關村創業大街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這里有大量的知名高校、科 研院所、專業機構;其次,這里有專業的科技服務企業,如聯想之星、天使匯等等。李開復創辦的創新工場,離大街也就1000米左右;其三,名互聯網公司在大 街周邊密集分布,資金、人才、創意、技術等要素高度集聚。

目前,創業大街已孵化創業企業超過400家,其中獲得融資企業超過200家,平均每家企業融資500萬元,融資總額超過10億元。

其中,3W孵化器開辦兩期近50個優質團隊,已經拿到共計8000多萬元的融資額,一批創新型小微企業駛上了發展快車道。

對于未來,運營方提出爭取用三年左右的時間建設好街區景觀,完善一些開放公共空間,吸引更多創新創業要素聚集于此;而之后再過兩三年,把這條街打造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聚集地。

圖書城變身大眾創業風向標

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前身是海淀圖書城步行街,位于中關村西區,北臨北四環,西靠蘇州街。其在1992年開業之后發展迅猛,成為北京首屈一指乃至 全國聞名的購書場所,匯集了全國各地的優質書刊。本世紀初,由于受到周邊大型書店和網絡書店的沖擊,加上此時中關村西區也開始加緊建設,種種原因使圖書城 的優勢不再。

現在,該大街是海置科創運營管理的創業街區,由北京海淀置業集團和清控科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設;趦瀯莼パa、強強聯合的原則,依托海 淀置業在中關村核心區的空間資源,發揮清控科創在創業服務、創新服務、產業促進和國際合作等方面的優勢資源,共同打造創新創業生態。

由圖書城改造升級為創業街區的道路并不平坦。據媒體報道,改造升級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產權碎片化問題。街區總建筑面積4.37萬平方米,由多 個產權單位共有,一共涉及8個產權單位和92個使用權人,其中,海淀置業集團持有2.25萬平方米,占街區總面積的51.6%;其他7個產權單位持有 0.74萬平方米,占17%;92個使用權人持有1.37萬平方米,占31.4%。房屋騰退工作難度極大。

 

面對這些困難,海淀置業積極與產權單位、使用權人和承租人、改制企業溝通協商,采取多種方式增加可控面積:一是收購,向房屋持有 人支付房款,取得房屋產權或使用權;二是回租,與房屋持有人簽訂房屋租賃協議,取得房屋經營權;三是置換,向房屋持有人提供街區以外的房屋作為交換,取得 其房屋的使用權;四是提前或到期終止房屋租賃合同,向承租人支付一定的經濟補償,將房屋收回。

立足于上述基礎性工作,“中關村創業大街”于去年6月12日隆重開業。目前,大街已將政策支持、專業創業服務中介、服務機構、投資機構、知識 產權管理、培訓機構等要素匯聚一地,為科技型創業者、初創團隊提供專業支持。創業者在這里可以享受到低廉的辦公場所租金、快捷的行政審批流程、體系化的服 務咨詢、專業的培訓等初創必要的支持,構成一個獨特的創業生態環境。

一年后,這條大街已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風向標。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草根創業者,紛紛涌向這里一探究竟。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