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管委會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4年間,中關村示范區在總收入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的同時,其作為北京市經濟增長“發動機”的作用也在不斷提升。中關村示范區對北京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2011年的23.2%增長至2014年的41.7%,幾近翻番。
在北京,“高耗能、高污染、高污染”的“老三高”特征早已被遺棄,“高端、高效、高輻射”的中關村經濟正成為支撐北京市經濟增長的關鍵支柱之一。
高端
六大高技術領域孕育“獨角獸”
“未來,中關村‘獨角獸公司’的發展速度和數量將超過美國。中關村將會成為中國未來的超級力量。”夜幕降臨的中關村創業大街,回蕩著的這句話令人心神振奮。
說這話的,是病愈復出的創業導師李開復,他正在為滿滿一屋子好幾百人的創業者分享創投經驗。曾經在蘋果、谷歌、微軟等國際最頂尖巨頭總部當過高管的李開復,對中關村格外看好。
根據創業投資領域通行的說法,所謂“獨角獸公司”,是指那些估值達到1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企業。躋身“獨角獸俱樂部”,是所有創業者的夢想。如今,人們清楚地看到,中關村誕生“未來獨角獸”的速度令世人驚嘆。
以電子信息、互聯網領域為例,“未來獨角獸”們的成長速度越來越快:聯想,從上世紀誕生到一年實現100億元銷售收入用了20年;百度,成立于2000年,用了不到12年實現這一成績;而2010年成立的小米,僅僅用了不到3年就完成了這個目標。
美國科技市場研究公司CB Insights日前發布了全球102家“獨角獸公司”,小米以460億美元的估值位列榜首。從入選企業來看,中國有11家入選,總數僅次于美國。其中,小米、滴滴快的、美團、凡客、口袋購物這5家企業來自于中關村。
除了電子信息領域,包括電子信息、新能源及節能、生物醫藥、環保、先進制造、新材料在內的六大高技術領域已經成為了中關村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孕育著越來越多的未來“獨角獸”。
數據顯示,示范區前五月六大高技術領域實現收入9869.8億元,占示范區總收入的80.1%,同比增長13.6%,高于示范區整體增速2.4個百分點。其中,電子信息、新能源及節能技術領域對示范區的增長貢獻率高達88%。高技術領域對示范區經濟的帶動可見一斑。
高效
1份土地貢獻25份收入
頭發絲一樣細的線能拉起一架三腳架鋼琴,手機輕薄甚至可以彎曲折疊……這些聽起來很“科幻”的東西,都能夠通過一種名叫“石墨烯”的材料來實現。而石墨烯,這個目前世界上已知最薄、最堅硬的納米材料周邊技術,已經在中關村豐臺園落地。
日前,我國首款石墨烯節能改進劑“碳威”在中關村豐臺園正式對外發布。這款由北京碳世紀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產品,應用到汽車、輪船、工程以及各類機械設備中后,車輛動力性能提升的同時,還能實現節油量10%的驚人成績。
只有“高效”才能“可持續”,這一理念使得豐臺園近年來大力發展“高精尖產業”。
2014年9月,中關村豐臺園戰略性新材料國際合作項目正式啟動,這是北京首個以石墨烯新材料為關鍵技術的國際合作項目。為了更好推動石墨烯產 業在豐臺園聚集,豐臺園正在規劃建設石墨烯產業園,重點將開展石墨烯在機械工程、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新型顯示、航 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領域的應用。此外,豐臺園基礎較好的城市軌道交通、軍民融合、應急救援、節能環保等產業也將借機進一步發揮優勢。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撐下,近幾年,豐臺園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25%以上的年均增速。2014年中關村豐臺園實現總收入近 3700億元,留區財政收入24.7億元,同比增長17%。園區占豐臺區土地面積不到1%,留區財政收入占到全區的1/4,進出口總額占到全區的1/2以 上,主要指標在中關村各園區位居前列。
1%的土地貢獻25%的收入,豐臺園只是中關村高端高效經濟引領全市經濟的一個縮影。中關村管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從2011年到2014年, 中關村每年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23.2%、33%、34.8%和41.7%,4年間幾近翻番。根據初步估算,2014年中關村示范區從業人員人 均創造的增加值為24.6萬元。而根據北京市統計公報,按常住人口計算,2014年北京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0萬元(99995元)。
高輻射
創業生態京津冀全面開花
2014年底,在北京開設廣告公司多年的魏林關掉受新媒體沖擊嚴重的公司,追隨愛人的腳步,回到老家秦皇島,開始二次創業;幾乎在同時,土生土長的秦皇島人李鵬從當地大型企業辭職,投身創業大潮。
盡管相距人稱“創業者文化圣地”的中關村創業大街足足有好幾百公里,魏林和李鵬,卻依舊可以享受到中關村完善的創業服務體系。在這兒,有一個“秦皇島版中關村孵化器”——e谷創想空間。
e谷創想空間,由來自中關村的科技孵化器漫游世紀創辦。在北京、秦皇島兩地政府的支持下,中關村的孵化模式被順利嫁接移植到秦皇島。即便創業者 足不出戶,也能享受到由中關村開創、延伸、輻射出的公共服務、創業導師、投資人資源等全方位創業服務。而在河北、天津的各個區域,中關村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的經驗都正在向這里復制、聚集。
創業生態多地開花,中關村大本營的創業創新氛圍更是活力四射。2015年1月到2015年5月,示范區新創辦科技型企業共8577家,較前四月 增加了2017家,創業活力強勁。以《福布斯》評選的2015年“中國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為例,中關村示范區上榜9人,占北京市的70%,占榜單約 三分之一。
除了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契機,在匯集全球創新創業資源的路上,中關村又萌生了新的模式和想法——打造全球股權眾籌中心,成為全球資本、智力、高端人才資源的“集散地”。
什么是股權眾籌?半個小時或一天,從三四十名投資人手中融到200萬元到2000余萬元——這是創業者李卉、來罡在過去兩個月內分別經歷的“極 速融資”體驗。幫助他們從幾十名投資人手中融到資金供公司快速成長的,是36氪股權眾籌平臺和京東股權眾籌平臺。融資的同時融智、融資源,成了股權眾籌廣 受好評的一大原因。
“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成功創辦金山后,完全可以用自己積累的錢辦起一家新公司,為什么要找天使投資?就是為了尋找資源、構建生態系統。”中關村 管委會主任郭洪說,股權眾籌能夠實現更大范圍內、甚至陌生人在內的資源聚集。而未來的中關村,將憑借創新創業高度聚集、天使投資和科技金融服務資源高度聚 集、政策先行先試等優勢,成為全球股權眾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