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二五”規劃全面收官之年,臨近年底,“十三五”規劃的藍圖正在描繪。11月下旬,天氣漸寒,首都連降瑞雪。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海淀園),無論政府管理者、科技企業家還是草根創業者,仍舊是一片緊張而火熱的工作狀態。
承前啟后的歷史節點,往往是提升跨越的緊要關頭。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全面收官之年,臨近年底,“十三五”規劃的藍圖正在描繪。11月下旬,天氣漸寒,首都連降瑞雪。位于北京市海淀區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海淀園),無論政府管理者、科技企業家還是草根創業者,仍舊是一片緊張而火熱的工作狀態。 一個問題縈繞在他們心頭:在國家和首都的大格局中,我們居于什么位置? “海淀區首當其沖。”北京市領導要求,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緊緊抓住實施國家“十三五”規劃契機,圍繞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深入研究、準確把握中關村示范區各項工作與首都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關系,推動兩者有機融合發展。 海淀區委書記崔述強表示,要進一步推動中關村大街提升發展,打造創新創業策源地,要提高服務保障水平,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好條件環境,推動促進企業做大做強,加快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建設步伐。 30多年前,一批懷揣夢想、尋求變革的人,在海淀開啟了中關村創新創業的征程。今天,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圍繞首都“四個中心”的城市戰略定 位,中關村海淀園正構筑更加完善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打造高精尖的產業經濟結構,引領北京加速邁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向改革要動力,向服務要效率,構筑更加完善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今年10月,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主題的兩項重磅活動,都將主會場設在了中關村海淀園。 10月11日,“首屆中關村創新創業季(2015)”拉開序幕,歷時18天,一群年輕的創業者閃亮登場,一批關于創新創業的研究成果發布,多個鼓勵創新的投資基金成立,多場挖掘新秀的創業比賽頒獎…… 10月19日,“2015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啟動儀式在中關村展示中心舉辦。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活動;顒又芊謺䦂霰椴既珖,共舉辦48場專題活動,2.1萬余人次參觀主題展示。鼓勵“雙創”的熱潮,從中關村涌向全國。 在熱鬧的活動中,一條街的變遷藍圖,更引人關注、影響深遠。
北京中關村大街區域內,曾經的電子大賣場已轉型升級為國際技術轉移中心。這塊創新創業的高地在全國乃至全球將更具影響力。
海淀園發布了“中關村大街發展規劃”。全長7.2公里的“中關村大街”,規劃范圍南起白石橋、北至清華大學西門,涉及6個街道以及中科院、北大、清華等著名高校院所。歷史上著名的“電子一條街”以及近年來聲名鵲起的“中關村創業大街”全部位于“中關村大街”規劃范圍。
此前,200米長的中關村創業大街開街一年來,30余家創業服務機構幫助創業者找資金、找人才、找市場、找服務,累計孵化創業團隊600余 個,350個團隊獲得融資額17.5億元。“中關村大街”將復制升級創業大街運營經驗。海淀區委副書記、代區長于軍說:“未來5年,中關村大街將會發生翻 天覆地的變化,這塊創新創業的高地在全國乃至全球將更具影響力。”
海淀園的“創新創業生態建設”,并非自今日始,但在2015年迎來一個高潮:累計擁有各類創業服務機構超百家,孵化總面積超過240萬平方米, 累計孵化企業數過萬家,畢業企業數近5000家;“you+”國際青年創業社區、車庫咖啡、“車庫客棧”等創新創業服務新業態不斷涌現;優化創業金融服 務,篩選和發布“海帆企業”1228家,4家合作銀行提供融資服務,300多家獲授信超40億元。
好服務、高效率來自改革舉措。“中關村核心區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將原本分散在政府和社會各系統中的服務資源,整合成了“找空間—找政策—找資金 —找人才—提升信用—推廣品牌”的“一站式”企業服務鏈條。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區政府創新財政資金使用方式,聯合各級各類主體,設立4種模式的市場化 基金,引導和撬動廣大社會資本參與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
真正的創新生態必須尊重知識產權。創新創業季上,北京、海淀兩級共同打造的知識產權一條街正式啟航,形成中關村知識產權大廈、國際技術轉移中 心、致真大廈三大集聚點,帶動700余家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抱團發展。目前,海淀擁有全國首家知識產權服務協作組織、北京首個區縣“知識產權國際化交流基 地”,還成立了中關村知識產權糾紛訴前調解中心。
“十三五”期間如何保持優勢?海淀園計劃全面優化創新生態體系,著力樹立創新創業新典范,“信用”和“知識產權”將繼續成為兩個關鍵詞。讓信用 信息歸集更高效、使用更有實效,核心區1萬多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都將納入范圍,既享受信用之實惠,也接受信用之約束。讓知識產權保護更有力,流轉更便捷:對 高科技企業,海淀園將成立知識產權特色基金;對小微企業,政府將購買服務開展知識產權托管工程。
依靠科技創新釋放更強大生產力,打造“高精尖”的產業經濟結構
正在北京舉行的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中關村企業康力優藍生產的機器人“大白”,能看護老人、給孩子上課,也能看家、賣萌,吸引了眾多國內 外機器人愛好者的目光。半年多以前,在中關村和海淀區舉辦的“智能硬件產業政策發布會暨創新項目路演”中,康力優藍機器人已嶄露頭角,和一群同行共同宣 告:智能硬件行業“風來了”。
依靠科技創新釋放更強大生產力,作為首都科教高地、全國第一個高新區的中關村海淀園,集中力量做好“白菜心”,持續聚焦、著力打造擁有技術主導權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智能硬件正是其中之一。
2015年,海淀園會同中關村管委會制定并發布《促進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支持措施》;推動海淀區內尤其是中關村大街等地及周邊地區的傳 統電子市場等業態調整,海龍大廈已騰退空間1萬多平方米,引入創業谷、燕園眾籌、優客工場等智能硬件服務平臺及孵化載體;圍繞高端智能制造,泰爾實驗室與 創客空間落地中發,中發賣場轉型升級打造中關村智造中心;推動京東市場推廣服務平臺、中關村智能硬件夢工場、中國電子標準化院等5個平臺與一批智能硬件孵 化器落地中關村西區,初步形成了全鏈條服務體系。
符合國家鼓勵方向、契合北京戰略定位的戰略新興產業,是海淀園大力發展的重點。在大數據領域,海淀啟動了大數據產業園建設工作,聚集了龍信數 據、清華大數據、百分點等重點企業及相關產業鏈上核心企業,加快產業的融合和應用。關系國計民生的北斗與空間信息服務,在海淀園北部園區示范應用。集成電 路領域,正研究設計專項資金方案,紫光集團、兆易創新、海聚助力等企業,聚集發展。生物工程和新醫藥產業,政府組織產業研究,把脈問診,并探索京津冀合作 模式,康辰醫藥等企業建立滄州生產車間,產業轉移功能更合理布局。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領域,校企聯合研制的 6 英寸SiC(碳化硅)單晶襯底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磷光材料等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集成電路設計產業,海淀園重點企業密集,企業數約占北京市的84%,全國的14%。北京市3家該行業上市企業均在這里。掛牌成立了中關村集成電 路設計園,并聯合中關村管委會發布了《促進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發展若干政策》及《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發展資金管理辦法》,意在 進一步促進海淀區集成電路設計產業整合升級,構建引領全國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發展的聚集區。
“十三五”期間,海淀園將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著力打造產業新體系。從結構上看,加快“三高”企業退出步伐,重點支持智能制造、新材 料、軌道交通、生物醫藥、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產業,遴選和培育潛在的“隱形冠軍”和“獨角獸”企業。從質量上看,將強化產業核心競爭力。例如推動清華大學 東門外園區建設具有核心區創新特色的中關村智造大街。從實施方式上,強調示范,勇于創新,完善產業投資體系,引導社會資本共同培育“6+1”戰略性新興產 業發展,政府資金循環使用。
科技成果成功轉化形成新產業,產業興旺反哺激勵科技創新——這樣的雙向互動,將在海淀園成為一種常態。
從邁向“京津冀”到布局“一帶一路”,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順勢而為,事半功倍。區域發展與城市定位、國家戰略同向,才能發揮最大效應。
根據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戰略部署,海淀園今年以來,狠抓產業結構調整,為高科技產業發展騰退空間,完成9家工業企業(或工藝)退出,騰退空間 85700余平方米;分析了各地區的可用產業空間的特點,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措施;結合京津冀協同發展,結合一般性制造業生產環節現狀,制定疏解方案和 目標。
通過功能疏解和產業有序轉移,海淀園積極參與京津冀協同發展。在河北秦皇島建立的分園,已協調推進了50余個項目。千方科技、漫游世紀等5個項 目已開展運營,來自中關村的出租車綜合服務、公交站牌智能管理系統已在秦皇島投入使用。移植中關村創業孵化器的“e谷創想空間”,已有多家企業入駐。
創新驅動發展,首都的示范效應正在輻射全國。 中關村海淀園的分園,已落戶山東齊河、江蘇溧陽、內蒙古赤峰和湖北丹江口等地。輸出的不僅是“中關村”的品牌和一批中關村企業,更是領先的理念和思路。
中關村的創新與世界同步,海淀園企業的腳印也加快遍布全球。截至今年6月底,海淀園擁有境外上市企業64家。圍繞“一帶一路”戰略和企業需求, 海淀園的“環球商機”系列活動,今年舉辦10場,場場火爆,面對馬來西亞、德國、加拿大、以色列等國的商務參贊和專業服務機構,海淀園的企業家們,最關心 的是國際投資、并購的程序與難點,國際資源對接的途徑和效率……
既有走出去,更有引進來。盛景網聯舉辦的全球創業大賽,吸引了美國和以色列的創業團隊。海淀區與其合作組建的海外創新母基金,將與美國頂級投資 機構合作,投資優秀的海外創新項目,并將其引入中國,在國外核心區建設一批國際性創新型孵化器,吸引全球資源為我所用。這也正是硅谷的成功之道。
海淀區委常委、副區長、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主任孟景偉介紹,“十三五”期間,海淀園將繼續統籌國際國內兩類資源,著力拓展創新發展新空間。其 中,結合“一帶一路”等國家重大戰略,將支持和鼓勵具有競爭優勢的先進制造、電子信息、跨境電商等領域企業率先走出去,通過海外并購、聯合經營、設立分支 機構等方式,相互借力,共同開拓國際市場,增強全球競爭力。
一個更具全球競爭力的中關村海淀園,將成為北京建設“科技創新中心”不可或缺的先行者和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