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深
螺螄殼里做道場,用來形容越秀區的產業發展,再精準不過。
致力“向空中謀發展”的同時,黃花崗科技園也在走產業高質量路線。越秀區將以黃花崗科技園創意大道為載體,聚集全國各地風投基金,搭建包括早期投資、 創業培訓、創業媒體、創業交流的高端創業要素集聚平臺和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臺,形成以創意大道為核心、各分園區為承載的“廣州創業大街”。
談及創業大街,更多人會想起北京的中關村。如今,北有中關村創業大街,要做到“南有廣州創業大街”的對標,廣州創業大街還需要跨過幾道坎? 南方日報記者 張西陸 實習生 施嘉歆
一道彎:創業孵化體系尚未成型支招:謀劃新興產業闖出“雙創”新路
如今,越秀區扶持培育的信息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健康醫藥產業和服務外包產業中,已成長了一批諸如久邦數碼、珠江數碼、用友軟件、奧飛動漫、漫友文 化、省廣股份、達安基因、康采恩醫藥等行業領軍企業。據不完全統計,有近萬家微創企業從黃花崗科技園孕育、成長、壯大,走出去。
來自黃花崗科技園的統計數據顯示,越秀區目前在市科創委備案的孵化器有8家,面積共19萬平方米,在孵企業數量今年新增16家達到122家。但身處“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黃花崗園區發展已趨于飽和。
對比中國創新創業標志性的“中關村創業大街”,大街內聚集了3W咖啡、天使匯、創業公社等一系列國內知名的創業服務公司,形成“孵化 投資”的服務模式,形成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創業生態體系。但這些具有“孵化器”功能的硬件設施,在黃花崗科技園園區內并未得到充分體現。
此時,“變大了”的黃花崗科技園正在謀劃更大的布局。
目前,黃花崗科技園創意大道園區已入駐水晶石數字科技、奧飛動漫、派飛科技等數十家行業龍頭企業。以創意大道為主要載體建設廣州創業大街,引入一批行業協會及創投機構,并定期舉辦創業路演、創業沙龍等活動。建設廣州市創業路演中心的設想也正成為現實。
同創騰訊產創業基地建設已啟動招商、孵化進程。這是由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與深圳同創房地產公司合作共建,并與騰訊公司簽約共同建設基于騰訊開發平臺的創新創業孵化器。
南方傳媒文化創意產業園(289藝術MALL)已初步完成園區的總體設計規劃。項目聚焦“文創 藝術”產業,以原有的南方報業媒體品牌,以及逐漸成型的289藝術品牌為核心,通過“南方289藝術” 多媒體 互聯網 科技 創投 孵化的連接,從而吸聚到更多的產業、項目、資金,構成“泛文化”產業鏈、“泛藝術”生態圈。
越秀區將鼓勵科研機構、高端人才、行業領軍企業、創業投資機構等多種主體在園區設立創新型孵化器,支持大企業探索企業內部創新、內部孵化新模式并搭建創新創業平臺,積極聯絡國內外創新型孵化器到黃花崗科技園復制。
黃花崗科技園有意以移動互聯網、文化創意、健康醫療、科技金融為代表的新興產業撐起了越秀創新驅動發展的藍圖,也為越秀的“雙創”創新打開廣闊的空間。
二道彎:激勵創新創業的社會環境仍待形成支招:建立完善科學研究與公眾溝通的體制機制
最近落戶黃花崗科技園創意大道園區的廣州市派飛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事于運輸用無人機研發生產的民營科技企業,其研發的燃油動力無人機,具有載重量大、滯空時間長的優異性能,在很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尤其在“同城快遞”業務方面有著電動無人機無可比擬的優勢。
珠三角強大的產業配套能力和廣闊市場吸引了派飛團隊,萌生了南下到珠三角創業的想法。黃花崗科技園(信息園)管委會一位負責人從區領導處得知消息后,主動找上門,與客戶溝通交流,第一時間了解他們的需求。
一番考察后,派飛科技決定將研發放在長沙、生產基地安在東莞,而公司總部落戶越秀。在科工信局的幫助下,不幾日,注冊資金達5000萬元的新公司就辦完全部手續。
從無人機產業環境看來,深圳比廣州更有優勢,例如人才、資金、市場等。而且整個行業在大疆的帶動下,行業的發展勢頭迅猛,這對新創企業來說很重要。而越秀沒有廠房、空間不大,而且政策與經費扶持力度也沒有別的城區給的多。
“因為越秀是廣州的政治文化中心,而且越秀服務非常有誠意,因此我們選擇了落戶越秀。”派飛科技執行董事胡攀在點贊越秀的同時,也道出了一些科技企業 對越秀的疑惑:“不少人說,越秀區不適合科技類企業發展,但我認為,那就看科技類企業到底需要什么。辦公室?還是便利條件?”
胡攀進一步分析,珠江新城的特點是西化味道重,越秀的特色是文化厚重感強,如果企業注重傳統文化就選擇越秀,如果更青睞國際范,或本身就是外資公司性質,那可能會青睞天河。“如何選擇企業所在地,與老板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很大關系。”
國家發改委服務業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李志堅表示,目前越秀區想要形成激勵創新創業的社會環境,關鍵是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
一是建設政府創新集成服務平臺,通過財政科技經費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法律、工商、會計、稅收等一條龍的政府集成服務;二是營造 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環境,將前置審批為主轉變為依法加強事中監管為主,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實現網上一站式辦理。
同時,越秀區還需要大力宣揚創新文化,推動區內4家國家重點實驗室、24家省級重點實驗室、19家市重點實驗室、各省市區工程中心等單位建立完善科學研究與公眾溝通的體制和機制,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科研儀器設備和實驗室向公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