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將東誠慧美產業園打造成東莞“中關村”(圖)

日期:2016-01-13  來源:南方日報(廣州)
[字體: ]

黃春容近照。孫俊杰
黃春容近照。孫俊杰 攝

人物

在黃春容的辦公室里,一幅《江山多嬌》的畫作頗為顯眼,讓人感受到一絲絲的文化氣息。

黃春容說,她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一直有著一個作家夢,并為此一直堅守著。同樣,她也有一個產業的夢想,在享受創業過程的同時,不斷按照自己的設想,規劃著理想的產業家園。

說起自己的創業歷程,黃春容感慨頗多。

1993年,剛剛畢業的她踏上了前往廣東的列車,第一站她選擇了深圳,并在那里有了第一份工作。不過,這份工作僅持續2個多月,隨后便與東莞結緣。

“那完全是機緣巧合。”當時,她到石碣鎮臺達廠看同學,正好遇到很多人排隊應聘,出于好奇心,她也去排隊應聘,沒想到卻獲得招聘人員的青睞。于是,她辭掉了深圳的工作,開始了東莞的生活。

做了20多天的普工后,黃春容轉到了人力資源部門。正是這一變動,為之后的創業打下了基礎,“當時,我參與招聘了近500名大學生,并與大部分人保持著良好的關系”。

由于喜歡閱讀,甚至經常讀到深夜,但第二天還需要上班,實在太累。于是,黃春容決定出來創業。當時,她身上僅有4000多元,能做什么呢?不過,創業的想法一說出來,得到許多同事的支持。

“十多個要好的同事湊了8萬多元,然后又找了一個合伙人,一共有30萬元。”1996年,她在石碣鎮開了一家俱樂部,每天生意都不錯,許多同事都來捧場。不過,由于缺乏經驗,俱樂部并沒有賺到錢,合伙人最后也退出了。

之后,她又湊了10多萬元開了一家文具店,做了一年多后,她便放棄了俱樂部的生意。當時,通過文具店的生意,她接觸了許多客戶,開始給客戶供應電子產品特種材料,并迅速擁有了200多家客戶。

正是這段經歷,黃春容成功賺取了人生第一桶金。

在持續2年多之后,正當事業越做越大時,她卻萌生了“退休”的想法,將生意交給親戚打理,自己跑到中山大學攻讀MBA,作家夢又重新燃起。不過,雜志上的一篇文章又將她拉了回來。

“真正的作家要有生活體驗,而我最好的體驗就是創業和做生意。”黃春容感慨地說,尤其是與讀MBA的同學進行了交流,并參觀了許多大型企業后,重新回來創業成為其最大的心愿。

2002年,黃春容又創立了一家工廠,主要生產包裝材料,并開始實行公司合伙人制度,讓員工分享公司發展成果,事業隨之不斷做大。

不過,黃春容的事業并非一帆風順。金融危機爆發后,企業受到了很大影響。隨后,她對公司架構進行了優化,將公司進一步整合,總算渡過了難關。

1999年,東誠集團正式成立。之后,黃春容的事業又迎來了重大轉變。此前,由于代理了一個手機品牌,經常去聽一些專家、學者講課,自然受益匪淺。于是,她開始轉型做園區建設,主要定位為做平臺,東誠慧美產業園由此誕生。

2012年,產業園所在地還是一片廢棄廠房,當她提出做園區建設時,公司內部出現了許多反對的聲音,為了促成此事,她曾經在會上哭過兩次。最后,黃春容還是將大伙說服了,產業園建設正式開啟。

2013年5月,東誠慧美產業園正式成立,作為一個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園區設有創業指導中心、企業家商學院等創業服務平臺,還有創客卡座、會議室、接待室、展示廳、園區餐廳、人才公寓等公共服務配套,為青年創業者提供一站式創業服務。

舒適的咖啡館,高檔的幼兒園,漂亮的公寓……按照黃春容的設想,園區正一步步朝著理想的方向發展,“我心中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希望我的園區能 夠留住真正的人才”。在外人看來,這點黃春容有點過于執著,但她卻希望園區能成為一個轉型升級的典范,“為此我將它看成和自己的生命一樣重要。”

黃春容說,她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諸多產業鏈,因此利用慧美產業園來“筑巢引鳳”,通過整合園區資源,搭建企業發展平臺,從而成為促推中小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的樣板。

 

目前,該園區共吸引了20多家企業進駐,實現招商95%以上,并成功培育出一家上市企業,兩家即將登陸“新三板”企業,創造了創 新驅動“孵化器”示范效應。無論是該集團的規模、理念、設施、后勤保障,還是該平臺所具備的豐富優質的客戶及渠道資源,都深得入駐企業的青睞。

“很多人認為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但我堅信這樣的堅持總會體現出價值。”黃春容說,未來將力爭推動東誠集團上市,并在園區培育20家左右上市公司,從而將園區打造成東莞的“中關村”。

至于創業心得,黃春容說除了堅持夢想,還要不斷成長。至今,她的作家夢依然沒有放下。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推薦閱讀
精彩推薦
商城打折熱賣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