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新辦科技企業超2萬家
“請問貴公司,究竟哪位是老總啊?”拜訪一家創業公司后,來訪者不由得發問。原來,他接到的四張名片,頭銜 上全都寫著這家公司的“創始合伙人”。仔細一介紹才發現,這四位創始合伙人可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地合吃“大鍋飯”,而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你善于 為公司戰略掌舵,他是技術大牛,她則精通品牌與市場……
在中關村,這樣的情景越來越普遍。長板理論取代短板理論,“誰是老板”逐漸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合伙人之間形成各取所長、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創業文化,“創始人+合伙人”模式成為中關村創業的一種主流模式,也進一步助推了大眾創業。
16 歲的天才少年齊麟致休學創業,他并非單打獨斗,有創業孵化器愿意為了這位“光桿司令”而打破自己只孵化團隊的慣例,更有所在學校為他提供支持;在互聯網巨 頭公司工作數年的程序員段利軍辭職創業,他雖白手起家,但卻能在創業大街上找到技術、運營的各種人才與他共創事業……在中關村,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
隨 著信息技術發展和市場環境的開放,創業邊際成本得以大大降低,吸引了更多創業者加入和集聚,創業不再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是從“小眾”走向“大眾”,從單 一、固定行業創業為主轉向大眾分享、跨界融合轉變,形成了以“90后創業者”、“創業系”、“連續創業者”、“海外創業者”為代表的創業群體。
2015年1到11月,示范區新創辦科技型企業已經超過2萬家,達到2.1萬家。伴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潮,創業企業的井噴式增長還在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