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許赤瑜:告別野蠻生長,重塑互聯網金融生態圈

日期:2016-03-02  來源:中華網
[字體: ]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在彌補了傳統金融體系的空白之后,呈現出井噴式發展。強大生命力背后伴隨而來的是一系列潛在風險問題,平臺問題頻出與金融的嚴謹性背道而馳。在此發展良莠不齊的背景下,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展現出創新規范的管理模式,旨為行業發展服務。

大數據助攻金融信息多元化監管

2016年已然成為互聯網金融監管元年,整個行業將在監管措施下走上規范發展的快車道。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作為全國首家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服務機構,通過“監督管理、綜合服務、創新孵化”三個服務平臺,服務于政府監管機構、互聯網金融企業以及廣大投資者。

日前,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執行主任許赤瑜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關于中心的“監督管理”模式,會從團隊背景、商業模式、技術 安全、風控措施、交易結構等七方面對入駐中關村的互聯網金融企業進行考察。用互聯網與大數據結合的方法對行業發展過程中的數據進行公開,而這種數據公開的 方式將提供給政府部門及投資人參考決策。

其中,中關村互聯網金融中心首創的“證據鏈備案系統”是提供給互聯網金融投資人的一個可查詢系統,它會把所有操作行為記錄下來,作為可能出現的法律 訴訟證據鏈。當投資人在多種金融產品中抉擇時,證據鏈備案系統將會非常必要和實用。同時,中心還設計了風險預警系統,通過前期的數據監測設定了一個分析模 型,密切關注各平臺發展動向,并及時向政府提供信息,向投資人預警。

以“服務為重”形成可復制推廣的創新模式

作為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在保障金融特性更好延伸的同時更注重互聯網時代的產品體驗。

據許主任表示,盡管大部分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獲資能力都比較強,品牌營銷也比較到位,但最終還要對應資產。如何在可觀收益的同時又保持持續不斷的資產,是所有平臺面臨的共同問題。對此,我們依托中心的資源成立了一個資產交易大平臺,為互聯網金融企業提供優質資產。

目前,在中關村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心登記備案的共有200多家平臺,平臺業務模式大體分為抵押業務類、擔保類、供應鏈金融以及消費金融業務。中心通過 采用總包、分包的形式幫助解決資產問題。許主任試舉例,一個五億資產,如果一家平臺需要消化好幾個月,但是我們找10家通過分包的形式,把一個大的資產迅 速消化,平臺肯定會對這個資產進行判斷,也會有一些風控的盡職調查,形成報告。

如今在互聯網金融監管大形勢下選擇生存還是滅亡?是所有平臺發展不得不面臨的問題。在風險與機遇并存的情況下, 中關村互聯網金融中心希望通過特有的“監管”和服務手段,為政府、行業、投資人提供完善的服務。同時也希望從中關村開始,形成可復制的有效模式,進而維護 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而發展中的眾互聯網金融平臺則需堅守底線,不抱任何僥幸心理躲避監管,如何在監管過程中進行有效的轉型、創新,提升核心競 爭力,才是每個平臺立足行業穩發展的關鍵。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