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由高科技企業、相關機構及個人自主發起、致力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服務的社團組織——中關村“一帶一路”產業促進會在海淀正式成立。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外交部、商務部、體育總局等國家部委,各發起單位、高等院校、金融機構、地方政府,大型央企、民企等150家代表共計200余人參會。
中關村“一帶一路”產業促進會理事長張曉東介紹,中關村“一帶一路”產業促進會由一批有強烈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中關村核心領軍企業家、研究院所及聯盟等機構和個人自主倡議發起,會員企業涵蓋現代農業、生物醫藥、云計算、智能制造、地理信息、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大數據等現代產業領域。
據介紹,促進會將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理念和倡議為基礎,把握“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的機遇,圍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點經貿產業園區建設及科技產業轉移等內容,充分發揮中關村創新及高科技產業等優勢,以市場運作的方式,建立企業走出去的合作共同體,打造最具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合作服務平臺,促進國際間文化、科技和人才的雙向交流,促進不同產業領域的企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通過優勢互補,建立互信多贏的合作機制,抱團出海,抱團向西,有效應對企業獨自走出去的挑戰和風險,幫助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為了在人才、項目、資本和輿論宣傳方面為會員單位提供更好的服務,促進會分別與鳳凰國際智庫、對外經貿大學、美國商會、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菏澤市政府、上饒市政府等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大會同期還舉行了首屆中關村“一帶一路”產業發展論壇,與會嘉賓圍繞“‘一帶一路’戰略下,中關村高科技企業如何‘走出去’”的主題展開熱烈討論。與會嘉賓認為,以中關村為代表的高科技企業具有核心優勢,潛力突出,對于“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響應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拓展有著強烈的抱團走出去的愿望,利用平臺抱團走出去更容易實現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落地。
中關村作為我國創新發展高地,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如通訊、互聯網和大數據、節能環保、生物醫藥等產業領域具有優勢,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國際產能合作上優勢突出,借助中關村“一帶一路”產業促進會平臺,能夠有效促進企業間政產學研諸領域間的優勢結合,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有助于中關村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
據了解,目前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本身在“一帶一路”國家已有大量的客戶及用戶資源。作為中關村核心區的海淀,76%的高科技企業有強烈的國際化發展意愿,走出去的步伐逐年加快,一部分企業已經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落地生根。如神州高鐵已經完成沙特阿拉伯麥加朝覲線的地鐵洗車機項目和新加坡一臺地鐵洗車機項目;中航工業中航新材公司成果技術應用于東南亞緬甸、泰國及非洲剛果等國家和地區重點大型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