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創新資源最為密集的北京市海淀區,一條全長380米,圍繞智能制造領域,打造“北斗七星”服務鏈條的中關村(000931,股吧) 智造大街近日正式開街。“政府推動、市場主導”的中關村智造大街計劃服務于智能制造領域創新實現從0到1的跨越,這也標志著作為全國首批雙創示范基地的北 京海淀,正在加速促進“雙創”服務走向高端化,促進創新創業與經濟轉型升級的有機結合。“要讓中國智能制造在這里給出答案。”北京市副市長隋振江表示。
從順應改革創新趨勢托起民族科技企業,到順應創新大潮、服務創業“小巨人”,再到引領創新潮流,讓科技帶動產業發展,北京海淀成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區域樣本。
推動智造產業轉型升級
據了解,中關村智造大街位于北京市海淀區五道口,北起雙清路,南至成府路,全長380米,優越的區位優勢和濃厚的科技氛圍,使這里匯聚了一大批專業服務平臺和國際化創新機構。
“中關村智造大街以"創意轉化和硬件實現"為目標,以全鏈條服務和創新育成為特色,涵蓋了敏捷制造、工業設計、技術研發、檢測認證、小批量試制、科技服 務、市場推廣等支撐創新的"北斗七星"產業生態,通過平臺化的服務為創新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中關村智造大街運營方代表、北京海東硬創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程靜表示,中關村智造大街將圍繞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領域的產業鏈資源、專家資源形成獨特的創新生態,構成“懂智造”的服務生態。
中關村海淀園相關負責人表示,中關村智造大街將進一步實現四大功能定位:智能硬件產品創新,專業力量實現從0到1的跨越;智能制造標準創制,推動國內標準制定、推廣;國際技術交流,融合全球人才之智;科技成果輻射推廣,匯聚全球高端科技。
此外,中關村智造大街還將成為北京海淀產業升級的新支點,向北延伸撬動西三旗地區持續轉型發展,并與中關村大街、中關村創業大街形成三街聯動,支撐“雙創”走向高精尖,助力北京產業轉型,進一步引領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
根據規劃,未來3年,中關村智造大街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將突破10000項,技術交易額超1000億元,其中50%以上輻射京外,合作園區“100+”,服務企業“10000+”,帶動收入5000億元。
高端要素聚集海淀
北京市海淀區區長于軍表 示,中關村智造大街于2015年9月正式啟動建設,并于當年11月施工完畢。此后,經過半年多時間的初步建設,中關村智造大街目前已匯聚“人工智能和智能 硬件創新平臺”“智造項目成果轉化平臺”“國際技術交流轉移平臺”等多種類型的服務主體。與此同時,中國電子標準研究院、ARM加速器、硬創夢工場、云智 造、京東方等平臺服務商,北京協同創新研究院、中科創星、中科飛龍等中科院項目轉化平臺,擁有英特爾研究院背景的智能駕駛轉化項目相繼進駐,并引進美國Plug & Play公司中國總部落戶中關村。此外,北京市人工智能與智能硬件創新中心也成功入駐,成為助力關村智造大街加快發展的重要舉措。
據了解,中關村智造大街整體突出“智能制造產業高端要素聚集”特征,實現功能分區:建設國際技術創新交流區、創新成果體驗展示區、智能硬件創意實現區、產業育成加速區、創新型高成長中小企業聚集區等,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形成有效聯動。
在具體產業規劃方面,“中關村智造大街”將形成“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產業鏈,“國際智能制造”產業鏈,“國際新技術新產品交流輻射地”以及“高端創新服務要素聚集地”等布局。
目前,中關村智造大街已聚集幻境時空、國承萬通、精唯信誠、漢唐自遠等創新型科技企業,涉及物聯網、傳感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3D打印、機器人等智能制造重點領域,入駐企業產值已達30多億元。北京市海淀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中關村智造大街創新創業服務生態體系的建設,將有效增強中關村智能制造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帶動中關村乃至北京市智能制造產業近100億元產值的提升,進一步推動我國智能制造產業向高端化和國際化邁進。
政府服務創新的樣本
當鏡頭從中關村智造大街展開,放眼整個海淀區,創新高地正通過不斷的“再創新”持續煥發活力。持續的改革創新、提升服務則成為海淀創新高地的重要經驗。
早在上世紀80年代,IT技術就成為北京海淀為全國所熟知的招牌產業。在快速發展的信息化設備市場,北京海淀積極促進服務、構建產業聚集區域,催生了聯想、浪潮、神州數碼等一批信息化行業巨頭。
為順應這一發展潮流,北京海淀搭建了產業創新者聚集的舞臺“中關村電腦節”。1998年5月8-12日,北京市及海淀區政府主辦的第一屆中關村電腦節正式亮相,期間有80多萬人次參與了專題報告會、科普活動、法律咨詢、計算機軟硬件精品展等一系列活動。中關村電腦節也成為世界洞察中國IT產業發展的重要窗口,一大批國內外技術人才快速成長。
2000年,互聯網浪 潮快速襲來。北京中關村通過匯聚各類資源,形成了“一城三街”創新格局,一批創新型“瞪羚企業”相繼誕生;2013年,北京海淀創新模式,用市場力量打造 220多米長的中關村創業大街,成為中國創新創業新地標;2015年,海淀持續發力,以7.2公里的中關村大街作為著眼點,全力打造中關村大街升級版,支 撐“雙創”走向高精尖……
無論是“一城三街”的整體規劃、持續升級,還是中關村創業大街的成功“騰籠換鳥”,北京海淀充分展現了政府服 務創新的高超智慧:順應創新創業熱潮、巧妙布局、借力市場、提升實力。而中關村智造大街的誕生則體現出政府服務模式創新的最新智慧:著眼經濟主戰場,提前 部署引領,讓區域成為下一個經濟“風口”的風向標。
一方面,政府鎖定發展方向、政策規劃。北京海淀考慮到清華大學東門周邊高校、科研院所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國際交流頻繁且房屋產權較為集中,具備快速實現轉型升級等多項有利條件,決定依托成府東小街、清華東街沿線打造智能制造街區。
另一方面,通過市場化機制組建“北京海東硬創科技有限公司”這一市場主體,全面負責智能制造街區的業態調整、產業集聚、資源匯總及品牌促進等各個方面的工作。
“如此一來,街區的打造便不再是政府"赤膊上陣",而是借力市場,推動資源再聚集。市場機制將帶來專業的人才、技術、資源、品牌等資源,政府做好專業服務、公共服務即可。”中關村海淀園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政府將更好地扮演“服務員”角色。
另據了解,北京市海淀區正在逐步設立針對“智造平臺服務類企業的考核獎勵指標”。同時,探索建立“園區+平臺+基金+聯盟+品牌”的全鏈條服務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