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CCTV《筑夢路上》主創團隊走進中關村與觀眾面對面

日期:2016-08-13  來源:人民網
[字體: ]

8月12日,中央電視臺總編室攜手《筑夢路上》主創團隊走進中關村,開展主題為“尋夢 追夢 筑夢 圓夢”觀眾面對面活動。

為紀念建黨95周年,大型文獻紀錄片《筑夢路上》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紀錄頻道以及全國30多家地方衛視播出以來,其精良的藝術水準、新穎的敘述表達、珍貴的歷史資料,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創下了近十年來中國電視紀錄片的最高收視記錄。

這部紀錄片共32集,每集25分鐘,是迄今以來我國黨史文獻紀錄片領域規模體量最大、歷史跨度最長、涉及人物事件最多的一部精品力作。

同時,節目播出期間的網絡新媒體輿論關注度也持續走高,絕大多數網友對該片給予積極評價,口碑良好。根據專業視頻網絡與傳播檢測數據報告顯示,紀錄片《筑夢路上》播出期間的全網微博分析結果為“引發觀眾深思,引領社會價值觀,好評如潮”。

在活動現場,《筑夢路上》總導演、電視總撰稿夏蒙、紀錄片《筑夢路上》制片人韓雯、紀錄片《筑夢路上》執行導演之一朱翌冉和現場觀眾進行了熱烈交流。夏蒙 介紹說,紀錄片《筑夢路上》涵蓋了幾乎100年的黨史、國史、甚至近現代國際格局形成的脈絡,這次創作和以往有很大不同,夏蒙和現場觀眾分享了創作體會, 講述了創作特點。

中關村是我國第一個高新技術園區,也是第一個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代表著科技創新的最前沿。現場的觀眾對紀錄片中很多關乎到我們未來發展的內容,像科技 創新、尖端工業、和制造領域的成就很感興趣,夏蒙導演介紹了施一公、潘建偉、歐陽志遠三位科學家的故事。他說,在《筑夢路上》這個片子里有意無意貫穿一條 紅線,就是愛國。從50年代起到現在,這一批科學家的愛國情懷一直沒有斷。

《筑夢路上》的創作團隊,絕大多數都是由80、90后的年輕人組成。導演了《兩彈一星》和《神舟飛天》的年輕編導朱翌冉也是80后,他和現場觀眾分享了不為人知的幕后故事。

主創團隊還就主旋律的創作感受,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的深刻內涵等問題與現場觀眾展開了互動。

CCTV與觀眾面對面活動是中央電視臺總編室攜手各頻道各名牌欄目及主持人走基層,到觀眾中去,和觀眾交流,傾聽觀眾的意見和心聲,服務觀眾的一項重要舉 措。受眾服務部主任劉建鳴介紹說,除了這種面對面活動以外,觀眾也可以通過中央電視臺觀眾呼叫中心、郵件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手段給央視節目提出意見和 建議,以促進我們改進工作,提高節目質量,更好地滿足觀眾的收視需求。

中關村管委會委員劉航,中央電視臺總編室受眾服務部主任劉建鳴分別做了致辭。

活動結束后,主創團隊還參觀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

據介紹,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起源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中關村是我國第一個高新技術園區,也是第一個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 2013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在中關村舉行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向未來,中關村要加大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力度,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 技創新中心進軍,為在全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