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比中關村更有情懷的硅谷創業圈:傻子出錢聰明人花

日期:2016-10-28  來源:東方財富網
[字體: ]
摘要
留著小胡子的喬布斯和發型kuso的蓋茨留下的車庫文化,引領著一代代硅谷人創新的步伐。硅谷創新從未老去,而現在它也有了一個強勁對手——中國。

  【引言】2016年進入了尾聲,在已過去了大半的這一年里,創投圈討論VR、熱議AI、圍觀直播,現在又鬧著為了共享單車而裸奔。一切都像龍卷風,來得太快,去得也快。找不到方向的創業者和一頭霧水的投資人們不再局限于國內,認真打起了“出海”的主意。國外的創業環境是怎樣的?有泡沫嗎?會瘋狂嗎?新芽NewSeed 2016年終策劃第一波聚焦“歪果仁”的創業環境。新芽全球創業系列終章,全球創業者的朝圣地——硅谷。

  往期回顧:

  舊金山灣南端沿101高速公路,從門羅公園、帕拉托,經山景市、桑尼維爾到硅谷的中心圣克拉拉,再經坎貝爾拐到圣何塞,這條近50公里的一條狹長地帶是全球科技創業者心中的耶路撒冷,也是各國渴望復刻的榜樣。

  這里每天都有公司誕生,每天都有締造下一個神話的可能,卻也有無數公司面臨倒閉。如果說B輪是中國初創公司生死劫,硅谷創業者通常在A輪就體驗到了。只有10%-20%的公司可以融到A輪,極個別幸運兒能成為偉大公司,而絕大部分公司終會走向死亡。

  然而這正是硅谷自然的優勝劣汰,因此硅谷的創業者從不畏懼失敗,迅速投入到下一次創業,讓硅谷永葆創新活力。

  兩位硅谷投資人——NewGen Capital的創始合伙人張璐和LYVC的CEO Will Zheng向新芽NewSeed(微信公號:pelink)還原了硅谷創業的圖景。

  傻子出錢聰明人花

  Google的辦公環境一直讓國內創業者心向往之,第一筆融資往往拿出一部分改善辦公環境,車庫風格、開放辦公、茶點咖啡成為初創公司的標配。

  事實上,硅谷創業公司在辦公場地的選擇上更為務實,而在中國,沒有一個很酷的辦公室,創業公司往往很難招到人。

  “在硅谷創業不一定需要大量資金,需要資金的多少也取決于創業者做的事情。” Will說:“我們最近投了一個Y Combinator的創業項目,他們就是在車庫辦公。”

  第一筆融資:FriendsFamily & Fools

  “硅谷公司的第一輪融資有個有趣的說法,叫‘Friends,Family and Fools’。”張璐說。“大多數公司的啟動資金來自家人和朋友,一些優秀的創業者,在產品初始成型并已得到一些用戶反饋后,就開始啟動第一筆融資。入賬后,公司首先做的是自身產品市場的驗證和人才雇傭,而不是考慮裝修辦公室。”

  Will用一個開發2C行業的APP創業公司舉例:“開銷的重心不會在辦公場地上,而是會在聘用工程師方面。未來如果團隊擴張,開銷便會加劇。而現在中國很多創業公司,能得到免費的辦公場地。”

  為什么硅谷創業者喜歡到車庫去

  幾個人租個房子,吃住都在一起,這就是硅谷著名的創業文化之一“車庫文化”。斯坦福就曾把惠普當年辦公的車庫拿到工學院展示,讓學生從中獲取靈感。張璐在斯坦福讀書期間,就時常在工學院的車庫會議室開會,和團隊討論創業項目。硅谷創業者心中,車庫逐漸演化成一種情結,希望自己是下一個走出車庫的神話。“我之前的公司被收購后,偶爾還會去工學院的車庫懷念一下舊時光。”張璐笑稱道。

  1999上映的電影《硅谷傳奇》,還原了硅谷精英們當年在車庫創業的情景。年輕的喬布斯和蓋茨分別在自家的車庫里,與各自不著調的伙伴們研究著怎樣顛覆世界——那時,喬布斯留著小胡子,蓋茨的發型遜斃了。

  硅谷的辦公環境是生活方式的映射。和東海岸“Old Money”們不同,硅谷的新貴們更喜歡輕松隨意的生活方式。他們認為,既然一起創業,開放的辦公空間有利于一起分享。

  除了車庫,他們還會去這些地方

  在創業公司經費緊張但又需要工作場地大環境下,也促成了一些聯合辦公空間的誕生,讓創業公司可以花較少的錢,得到更舒適的辦公環境。

  同時,越來越多的年輕創業者喜歡到舊金山去。以前,硅谷的中心是南灣,聚集著蘋果、Google、Facebook等老牌企業的辦公室,想和大公司做鄰居,就要付出不菲的租金。“尤其在大公司工作的工程師,工資水平較高,愿意在離公司距離近的地方買房,所以大公司附近的地價自然而然就漲起來了。”Will解釋道。

  新一代創業公司Airbnb、Uber等,傾向招聘年輕的員工。年輕人愛玩,舊金山市內好玩的地方相對多一些,所以辦公室多選址于舊金山市內。此舉也導致了市內的地價的迅速上漲。

  永不缺錢的創業生態

  和我們的舉國雙創不同,美國政府對創業的政策扶持并不多,但卻為創業者創造了有利條件。比如簡便的公司注冊流程、豐富的公共資源、嚴格的風投監管。這些都對硅谷的創業大環境形成正面影響,讓各方參與者可以盡情探索。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硅谷高科技公司常被政客拉攏。因為他們對美國經濟影響巨大,擁有強大話語權,所以選舉期間各政黨都會出臺一些針對高科技產業有利的政策。

  談夢想,硅谷更有情懷

  張璐為我們描述了硅谷的創業生態:

  首先,名校和大公司的人才是創新的基礎。斯坦福的文化和生態圈,就積極鼓勵學生創新,并且教育學生:創新得到的不僅是巨大的市場機會和財富回報,還可以真正借助硅谷的技術,去“make a difference”,改變世界。

  其次,優質活躍的資本,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雖然美國硅谷的VC資本只占經濟總量的千分之二,但是投資帶來的GDP占美國經濟總量的21%。全美有一半的VC都在硅谷,資本充裕。美國的上市公司中,有一半是經過VC投資的。

  第三,硅谷對創業公司積極的正向反饋,加速了創新。很多公司迅速得到行業認可,IPO或者被并購,得到實質的回報,得以繼續進行再次創業和深入探索。

  此外,硅谷不是一個追名逐利的地方,創新體系的完整、以及整個大環境對創新的支持,讓硅谷成為了一個充滿了機會和夢想的地方。

  錢多卻不是誰都能拿

  有報告稱,全世界60%-70%的風投的錢都在硅谷,這是一個永遠不缺錢的地方。

  全世界對風投行業有需求的人,都會來到硅谷標地。

  “除了本土美國資本,最早的境外資本來自日本和韓國,隨后出現了歐洲和俄羅斯人的錢。中國資本在最近四五年涌入。此外,硅谷也不乏來自沙特的資本,因為其本土缺乏創新創業項目,沙特人來到硅谷進行投資。”Will說。

  除了VC,硅谷最普遍的是個人天使。這些天使投資人往往身兼數職,比如工程師。

  “但是,錢其實并不好拿。因為硅谷VC不容被市場牽著鼻子走。”張璐說。硅谷VC在評價公司的時候,擁有完善的標準和成熟的評價體系。A輪的高死亡率考驗著投資人的判斷力。

  比較出色的硅谷投資人,除了對創業者為人本身的基本判斷外,還會考量創業者的年齡。太年輕的不敢信任,年齡太長也不喜歡。夫妻創業、兄弟創業同樣難以入他們的眼。

  “還有一些VC更喜歡硅谷的一代移民,因為一代移民大都是工作狂,相比之下,二代移民沒有一代努力。”Will說道。

  追逐風口也追逐泡沫

  硅谷的熱門創業領域,是全球資本追逐的風向。對于當下最有前景的創業領域,張璐關注智能工業,網絡安全, 系統升級,人工智能和健康醫療等領域。而Will同時看好AI、Robotic、VR和AR.

  在中國,這些同樣是創業者聚集和資本矚目的領域。然而面對創業泡沫,兩地創業者卻有不同的心態。“和國內不同的是,硅谷的泡沫經濟還在可控的范圍之內。”張璐說:“泡沫是硅谷創新的動力之一。比如,泡沫可以幫助一個創新公司迅速膨脹,增強影響力,甚至打破行業的壟斷者,是行業推陳出新的方式之一。”

  “泡沫經濟推動了一波又一波創新的浪潮,這也是硅谷周期性變化。” 張璐強調到。“硅谷的投資方往往跟著泡沫規律進行投資,他們稱之為”take advantage of the bubble“(充分利用泡沫)。”

  多年來,硅谷始終站在創新前沿,這也讓不同年代,不同創業者,始終都有機會。

  中國創投圈教會了硅谷什么

  “能做中國創業者的老師,也只有在硅谷才有了。”李開復在游歷硅谷后說。作為世界冉冉升起的創業新星,中國在學習硅谷上已經越來越少,而相互借鑒的越來越多。盡管硅谷仍有底氣喊出“不可復制”,仍會形容中國創業是C2C(copy to China),它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來自大洋彼岸中國的挑戰。

  中國創業者對硅谷的影響在于商業模式創新優于美國,“有的美國公司會向我詢問網絡直播、虛擬網絡禮物,或者其它特殊的、模式創新的玩法。美國人對這些中國新興的商業模式十分好奇。”張璐說,她也看到在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下,一些華人選擇回國創業。

  而中國投資界的一些特色也影響著硅谷,“比如投人不投項目。” Will介紹道,如果投資人投的某個創業項目失敗了,創業者再度進行創業時,原投資人會在新項目中持有相同股份,這就是一個股權平移的概念。

  訪談的最后,張璐和Will為我們勾勒了硅谷創業者的畫像:

  張璐:硅谷的創業者可以是任何樣子。這也是硅谷的魅力所在,因為這是一個思維開闊,成見很低的地方,所以讓不同背景和特點的人都有機會獲得成功。如果一定要說,大部分優秀的創業者都有偏執狂的特質。

  Will:硅谷創業者千姿百態,不過男性居多,大部分都有工程師背景。一般年齡在20-40歲,性取向也很自由,但他們大多都是有情懷的人。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