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發動科技創新引擎持續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

日期:2017-01-17  來源:
[字體: ]
 
 

①夢之墨液態金屬打印機和它打印出來的電路。

②商湯科技人臉識別技術。

③有著“新材料之王”稱譽的石墨烯。

 

④百度無人車隊。


北京,五四大街29號,在一片繁華鬧市之中,曾為北京大學舊址的紅樓傲然屹立。

90多年前,在國家浩劫、民族危亡的時刻,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等先驅們集聚在這里,高喊“德先生”與“賽先生”(民主與科學)的口號,發起了新文化運 動。受到運動啟蒙的青年學生則從這里集合,發起了“五四運動”。作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北大紅樓是歷史的見證者。

多年后,錢學森、王選、倪光南等科技人員懷揣科技報國的夢想,從五湖四海來到北京西郊的中關村,著力攻破關鍵核心技術,向著科學的高峰不斷發起沖鋒。

今天,在這片全國科教智力資源最密集的地方,創新創意迸發,創新活動噴涌。從“神舟”飛天到“蛟龍”入海,從納米材料到集成電路,從人工智能到節能環保,一批批世界領先的原始創新成果不斷綻放……

中關村,已經成為我國原始創新的策源地。

為了國家的榮耀

2004年4月,憑借在細胞凋亡領域的杰出成就,年僅41歲的王曉東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成為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大陸20多萬留美人員中獲此榮譽的第一人。

贊譽排山倒海而來,王曉東卻作出了一個當時讓許多人錯愕的舉動——回國擔任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作為一名華人科學家,無論走到哪里、有多大成就,祖國還是祖國。”王曉東說。

他從事的細胞凋亡研究旨在揭示細胞生長與死亡的規律,從而為癌癥等疑難雜癥的治療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由于我國新藥研發能力薄弱,一些患者被迫從境外購買 昂貴的藥物,一個療程的藥費高達幾十萬元人民幣。“如果長此以往,不僅對患者無法交代,我國的醫藥產業也將更加受制于人。”他說。

心動不如行動。2011年初,王曉東和具有十多年制藥公司管理經驗的美國企業家歐雷強籌資3200萬美元,聯手在中關村創辦了百濟神州。公司成立之初,他就和歐雷強達成共識:要做就做全球最好的抗癌新藥。

王曉東希望做全球最好的抗癌新藥,蔡蔚則希望為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裝上“中國心”。

新能源汽車的電機,相當于普通汽車的發動機,是汽車的“心臟”。奔馳ML450雙模強混汽車、寶馬X6混合動力車、凱迪拉克的凱雷德混合動力車……這些知名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的電機,全部是蔡蔚的作品。

八年前,年近半百的蔡蔚回國創業。他說:“在美國做得再好,那也都是‘美國創造’,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這么好,我們何不做‘中國創造’?”

拳拳赤子心,再加上中國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這就是王曉東、蔡蔚們回到中關村的秘密。正如回國擔任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研究所所長的王中林所言,現在相當一批國外的優秀學者都出生在中國,中國正在成為很多科研領域的主力軍。

回國創業

原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吳甘沙、擁有8年智能駕駛研發經驗的高校名師姜巖、原谷歌公司谷歌眼鏡核心研發人員趙勇……翻開2016年2月才成立的馭勢科技的核心創始團隊簡歷,人們會被這個堪稱“夢之隊”的陣容所震撼。全球大量頂尖人才聚集中關村,馭勢科技只是冰山一角。

鼠用單抗體——蛋白試劑的一種,生命科學研究和藥物開發的必需品。北京義翹神州生物技術公司的網站上,50微克的鼠用單抗體售價1500元,也就是一克要賣3000萬元,是黃金價格的近十萬倍。

在義翹神州,這樣的“寶貝”有幾千種,均出自謝良志領銜的“海歸”團隊之手。正是看中了義翹神州高效的研發能力,他的同事王陽、學生馬寧寧等20多名海外高層次人才相繼回國加盟。目前,義翹神州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抗體研發生產速度最快的企業。

在今天的中關村,高層次人才的回歸往往是這樣的:一個人就能帶來一項技術,吸引一個團隊,撬動一個產業。“群雁高飛頭雁領”,這種人才回歸的“雁陣效應” 正在中關村成為一股潮流。隨著李彥宏、王曉東、羅永章等領軍人才“落地生根”,中關村加速形成了全球性創新人才集聚的優勢。

比如,百度引進斯坦福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吳恩達擔任首席科學家,在硅谷負責“百度大腦”計劃實施;商湯科技有來自麻省理工大學、斯坦福大學等世界頂級大學 的50人博士團隊,專注于計算機視覺原創技術創新;地平線科技“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技術團隊成員,多來自世界頂級名校。

截至2016年10月,中關村示范區已引進入選“千人計劃”的海外高層次人才1188人,占全國引進此類人才總數的20%。

向產業難題發起“沖鋒”

走進京東方的產品展廳,透明的智能冰箱顯示屏、可折疊的柔性顯示屏……各式各樣自主研發的高科技產品,讓人充分感受到了這家企業對傳統顯示屏技術的突破與顛覆。

然而,可能很多人想象不到,十幾年前,中國還完全不具備液晶顯示屏的生產能力,液晶面板全部依賴進口。幾大強國幾乎壟斷了所有核心技術和絕大部分出貨量,我國彩電整機產業長期忍受“缺屏之痛”,被扼住了“屏”頸。

沒技術,缺積淀,想在液晶顯示領域有所發展,就必須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多年來,京東方對技術研發一直保持著銷售額7%的高投入,即使是在2008年到2011年連年虧損的時候,京東方每年都會拿出十幾億元投入支持研發創新。

曾經有一段時間,京東方不斷從市場融資,卻又不斷虧損,有輿論質疑京東方是“燒錢機器”。面對重重困難,還有人勸京東方去做房地產,京東方都不為所動。“如果我們這種做了幾十年產業的企業都去做房地產了,還有誰來做創新呢?”

經過二十余年的積淀,京東方已經構架了一整套平板顯示技術創新體系。2015年,京東方一舉實現了全球業內新增專利申請量等多項“世界第一”。京東方還憑 借獨有的ADSDS超硬屏技術,成為世界三大顯示屏技術標準之一,它具有更高的透過率、亮度和對比度,在提供更為逼真的圖像效果的同時,其功耗更低、更具 環保優勢,已在全球范圍內廣泛應用于多種顯示產品。

形似空心粉,被叫作“膜絲”的材料,是目前國際上污水處理的最佳技術之一。當年,碧水源近一半的收入用來進口膜材料。“外商開價很高,還得提前付全款。”碧水源創始人文劍平說。

文劍平決定自主研發核心技術,他組建了一支由“海歸”和本土人才組合的研發隊伍。2007年,僅聘請國內外研發人員和專家,碧水源就投入了近2000萬 元,而那時公司一年的凈利潤才7000萬元。凈利潤的三分之一都要用來“養”研發隊伍,還不知道最后能否成功,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基于對掌握核心技術重要性的認識,一大批中關村企業從起步時就堅持自主創新。數據顯示,過去幾年,科技研發投入增速高于總收入增速已成為中關村示范區企業 的常態。創新產出能力相應不斷增強,據統計,前三季度中關村企業申請國際專利2284件,同比增長351.4%,占全市比重近八成。

“創新”超越

有“新材料之王”稱譽的石墨烯,輕如鴻毛,1立方米僅有0.77克,但卻強似鋼鐵、柔如皮筋,斷裂強度比最好的鋼材高200倍,拉伸幅度能達自身尺寸的20%。

經過十多年自主研發,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在石墨烯應用領域形成了40多種新材料產品,如超輕防彈衣、石墨烯隱身材料、飛機零部件、動力電池等。目前已形成 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品質、低成本、易分散、層數可控、比表面積大的石墨烯納米片全套制備技術,并成功開發百余種石墨烯材料。

依靠這些突破,中國雖非首個石墨烯研發國家,但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石墨烯隱身材料、防彈材料、增強金屬材料、石墨烯鋁導線等應用概念,達到國際領先水準。

雞蛋掉在地上就會摔碎,汽車相撞一定會變形,這些盡人皆知的常識,卻被一家中關村企業顛覆了。成立僅僅一年的中關村企業羲源科技,就在眾人面前演示了一個 令人瞠目結舌的實驗——雞蛋從一米左右的空中掉落,蛋殼卻完好無損,因為雞蛋掉落在了一種具有“減震吸能”功能的特殊納米材料上。羲源科技研發的逆勢安全 系統,將特有的納米多孔材料與功能流體復配,形成納米復合材料的結構和體系。

中科院理化所教授劉靜和產業化公司夢之墨,用液態金屬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首次——其全球首創的液態金屬芯片冷卻技術,在高熱流密度與大功率電子芯片和高 強度光電器件等的熱管理上已展示出不可替代的價值;首創液態金屬電子增材制造技術,實現了在任意表面柔性電路的電子打印模式,相當于打印界的“神筆馬 良”。這項技術也為神經連接、血管造影、腫瘤治療、骨骼修復等核心醫學領域帶來新的發展方向。

一種新材料的誕生,往往意味著一個時代。有了全球頂尖的人才,再加上科技報國的雄心和壯志,中關村示范區的高校、院所、企業等創新主體,在新材料和諸多原始創新與顛覆性前沿技術領域頻傳捷報。

2016年3月,谷歌AlphaGo戰勝圍棋高手李世石,讓人工智能一下子火了起來。AlphaGo之所以能勝利,是因為使用了約170個圖形處理器和 1200個中央處理器,這些設備可能需要占用一個機房。而北京中科寒武紀公司研發了世界上第一款模擬人類神經元和突觸進行深度學習的芯片,命名為“寒武 紀”。模擬實驗表明,“寒武紀”相對于傳統的執行x86指令集的芯片,有兩個數量級的性能提升。“未來如果能把AlphaGo的芯片換成“寒武紀”,那 么,一個小盒子就能裝下了。”相關研發人員表示。

胰島素是治療1型糖尿病的唯一用藥。2015年,北京科信美德公司宣布,美籍華人醫藥學家嚴海及其團隊研發的胰高血糖素受體抗體藥物,為1型糖尿病創造了 新療法,可替代每天注射胰島素,避免其負面效果。該藥物已經得到全球包括美國、中國、日本、德國等18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利授權,正在進行臨床開發。

不要山寨,拒絕拷貝。作為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中關村始終瞄準世界科技創新前沿趨勢進行超前布局,目前已經在人工智能、原創新材 料、生物科技等領域涌現了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累計創制國際標準184項,在部分技術領域實現從“跟跑者”到“領跑者”的角色轉變。

“頂天”更要“立地”

前不久,在烏鎮舉行的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讓一群來自中關村的“藍精靈”“火”了。

在烏鎮對外主要道路之一的子夜路上,由18輛車組成的藍色車隊吸引了眾人的目光,停車、超車、調頭、躲逆行的三輪車……車技嫻熟,更重要的是,里邊沒有駕駛員!

百度此次投入烏鎮的無人車隊,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運營級規模,并且支持多車型跨平臺的無人駕駛技術,搭載國內遙遙領先的異構車載計算平臺。

百度稱,百度無人車將會在三年內實現小規模商用,五年內實現大規模量產,在真實的城市道路上面進行實地運營。屆時,不僅人的雙手將得到極大解放,安全也會更有保障。

讓百度有如此信心的,是百度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深度布局。作為最早布局人工智能的技術公司之一,百度的人工智能項目“百度大腦”已建成超大規模的神經網絡, 擁有萬億級的參數、千億樣本、千億特征訓練,能模擬人腦的工作機制。相比三年前2-3歲孩子的智力水平,百度大腦的智商如今已經有了超前的發展,在一些能 力上甚至超越了人類。

也就是在這次會議發布的15項全球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中,“百度大腦”和“寒武紀”芯片項目入選。

科技創新要在“頂天立地”上下功夫,“頂天”就是持續不斷推進原始創新,“立地”就是要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讓大眾分享科技創新帶來的好處,這正是中關村人的愿景。

芯視界公司利用膠體量子點納米材料研制光譜儀芯片,全球范圍內第一次實現了將光譜儀專業分析儀器的體積和造價均縮小近千倍,并仍然保持專業儀器的高性能, 實現了光譜分析儀器的傳感器化。通過在手機、無人機等智能終端搭載量子點光譜儀,可實現在疾病健康檢測、食品藥品安全、環境質量監測、工農業產品質量分 析、國防安全等領域的廣泛應用,為人類開啟認識世界的“第三只眼”。

人的大腦素有“生命禁區”之稱,一直以來,醫生都是通過開顱或框架來確定病灶位置,開展手術。但這些定位方式創傷大、風險高,易造成并發癥,給患者帶來較 大的生理和心理壓力。王田苗團隊歷經十八年的技術積累和十五年的臨床探索、6次產品迭代,完成2萬多例臨床手術,研發出我國首臺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北京 柏惠維康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國內首臺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可幫助醫生實施微創、精準的無框架立體定向手術,手術平均用時僅30分鐘,定位精度達到1mm, 患者只留下一個2mm以內的創口。

如何讓人們更加健康長壽?如何讓人們的生活愈加便捷豐富?如何讓人們生活的環境天藍山綠水清?中關村人正在用一項項硬科技成果,書寫這些問題的答卷。

“新三駕馬車”

“世界上沒有任何其他研究所能在如此短暫的時間里,在國際科研領域占據如此重要的地位。”做出這個評價的,是全球頂尖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學指導委員會;它 的評估對象,是一個從零起步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到2016年6月,研究所累計在《自然》《科學》《細胞》三大國際頂尖科學刊物上發表高水平論文34 篇,躋身國內外同類領域研究機構第一方陣。這在國內同等規模的生命科學類研究機構中還找不到第二家。

研究所吸引、培養的海外青年科學家已近50位。回國之初還名不見經傳的邵峰、李文輝、羅敏敏、董夢秋等,現已成為國際知名的學術明星,邵峰更當選為中科院院士。此外,研究所還為中科院、清華、復旦等院所高校輸送了一批學術帶頭人。

大家驚呼,研究所已成為培養青年科學家的“黃埔軍校”、重大原創成果的“產出高地”。

為啥這么牛?答案就在于該所采用改革試點的方式,旨在探索一條與傳統科研體制迥然不同的研究模式。研究所有較大的科研自主權,中央有關部委和北京市政府實 行長期經費支持機制,實驗室主任不必年年申請項目,每年有穩定的科研經費。至于做什么課題、怎樣使用經費,都由實驗室主任說了算。

良禽擇木而棲。經費有了充分保障,又擁有科研的自主權,如此優良的科研環境,自然引得科學“大牛”前來。

為了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中關村充分發揮人才、技術、資本“新三駕馬車”的作用。

堅持人才為本。圍繞“人”的解放發展,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中關村建設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推動出臺“京校十條”“京科九條”政策文件,鼓勵高校院所轉化科技成果;在中關村試點實施簡化“綠卡”辦理程序等10項出入境管理改革措施,支持企業引進全球頂尖人才。

強化技術支撐。發揮高校院所創新資源集聚優勢,實施“1+6”“新四條”等系列先行先試政策;開展科技成果使用、處置、收益權改革,賦予單位科技成果轉化自主權;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布局一批產業投資基金,支持國際前沿技術創新成果。

發揮資本驅動力。推動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率先開展建設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試點,推動成立中關村股權交易服務集團(“北京四板”); 引導壯大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規模,率先建立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引導資金;陸續推動外債宏觀審慎管理改革、境外并購外匯管理改革等在中關村試點。2016年 11月25日,國家開發銀行與北京中關村重點科創企業北京仁創生態公司簽訂“投資+貸款”合同,并于當日實現投資和貸款同步到位,用于該企業科技綠色循環 產品設計研發,這標志著全國首單投貸聯動支持科創企業項目正式落地。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

在中國朝著世界科技強國邁進的征程中,中關村人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勁頭,發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引擎,驅動著中國這艘航船,向著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不斷前進!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