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需人為干預,機器自動識別障礙物,無人駕駛汽車載著客人們暢游“制造走廊”;重量僅2.2克,可佩戴在動物的頭部顱窗上,實時記錄數十個神經元、上千個神經突觸動態信號的新一代微型化雙光子熒光顯微鏡;全球首款液態金屬桌面打印機……7月23日,在北京舉行的中關村科學城智能制造創新周活動上,眾多硬科技產品的叫人眼前一亮。
2016年7月23日,全國首家以智能制造垂直領域全產業鏈服務為特色的創新型科技園區“中關村智造大街”在海淀區開放運營。歷時一年發展,中關村智造大街目前已聚集了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及項目48家,匯集項目368個,新增發明專利1800余項,服務企業8000余家,帶動產值近千億,成功聚集了中科院院士、中央“千人計劃”專家、知名學者和工程師在內的領域內高端人才,形成了以高精尖項目為主體的產業生態創新層,帶動了多個國際細分行業領軍機構和龍頭企業的入駐。
作為中關村智造大街的入駐企業,北京中科創星是國內第一家專注于硬科技企業投資孵化的機構。自2016年落戶制造大街以來,已經累計在京孵化了45家硬科技企業,投資超過2.5億。
在當天的活動上,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以“硬科技改變世界”為題發表主題演講。據其介紹說,除了馭勢科技、北京超維景等明星項目外,中科創星累計已孵化了包括光子芯片制造、人工智能、生命科學、航空航天等領域的180余家硬科技企業。米磊表示,硬科技是具備長期研發投入積累的高科技,是具有極高門檻、難以被山寨和模仿的,是推動世界進步的動力和源泉。中科創星是硬科技理念的締造者,通過打造以“人才+技術+資本+服務”的硬科技創業生態體系,旨在為硬科技創業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務,助力科技創新,締造卓越企業。
隨后,馭勢科技聯合創始人姜巖作《智能駕駛:智慧城市的大圖景和小目標》演講。記者了解到,作為國內領先的無人駕駛項目團隊,馭勢科技于2016年和北京房山區政府合作,在房山多個區域內啟動了自動駕駛汽車運行測試,2017年3月在白云機場運營首秀,備受中外媒體關注。目前其主要應用場景包括科技園區、景區、廠區、主題公園等相對封閉區域。按照馭勢科技的戰略規劃,未來他們將探索“限制場景+無人駕駛”、“為新區、新城、特色小鎮量身定做城市移動空間”、“實現最后3公里的出行”等商業模式,預計在兩年內實現無人駕駛汽車量產。
此外,北京夢之墨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洋作題為《“夢之墨——開創全新電子制造工業”》的分享。夢之墨團隊是液態金屬打印機的行業領跑者,其產品在技術理念上完全改變了傳統模式,打破了個人電子制造的技術瓶頸和壁壘,使得在極低成本下快速、隨意地制作電子電路成為現實。應用該設備,即使沒有任何電子學經驗的個人甚至孩童也能通過電腦操控,短時內即可直接打印出從網上訂制的電路圖案并制作出自己的終端功能器件,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電子硬件的直接下載。
北京布科思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陳岳明作題為《讓機器人邁開智能第一步, 布科思的NAVI++-》的演講,擁有長達10年的機器人自主定位導航算法及機器人硬件系統的研發經驗,專注于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究。公司致力于提供高性能機器人定位導航解決方案及相關核心硬件,目前擁有多款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精度室內定位及導航技術和產品,主要包括BooStar定位系統、BooSLAM定位導航及路徑規劃系統、BooBase智能移動平臺和Bamboo智能遞送機器人。
北京墨丘科技有限公司CEO 黃偉才作題為《人工智能時代的科技創新與專利布局》的演講。墨丘科技是一家專業的發明創新和專利運營公司。墨丘科技相信,專利是高科技公司最寶貴、含金量最高的戰略性資產。因此,通過專利技術投資、及專利分析及咨詢服務,墨丘科技將為高科技產業提供一個將發明轉化成知識產權,并對其進行有效的轉讓和運營的平臺,以最大化地挖掘原創技術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