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中關村科學城成智能制造原始創新策源地 吸附國際資源

日期:2017-08-21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全球最快實現無人駕駛商業化落地的無人駕駛項目、全球首個完全基于深度學習的聊天機器人、全球首款消費級模塊化機器人……在日前啟動的中關村科學城 智能制造創新周上,一批由國家“青年千人計劃”專家、院士等頂尖人才帶領,技術全球領先的智能制造項目在中關村智造大街集中亮相。

  開街一年來,中關村智造大街快速聚集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及項目88家在大街注冊,入駐企業及項目共計368個,新增發明專利1800余項,服務 企業近萬次。隨著大量頂尖企業、人才集聚,以中關村智造大街為代表的整個中關村科學城,正逐漸成為智能制造前沿創新的技術策源地。

  原始創新前沿項目潮涌

  用一個微型光譜儀對準食物,就能夠一鍵測出牛奶有沒有過期變質、水果熟了沒、水果甜不甜,這項“神器”背后的秘訣,在于只有指甲蓋四分之一大小 的核心部件——全球獨創膠體量子點納米材料光譜儀芯片上。憑借這一芯片技術,由中組部“青年千人計劃”專家、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鮑捷創辦的“芯視界”團 隊,能夠讓原本比桌面打印機還要笨重的光譜儀體積縮小到原來的千分之一,價格也只有傳統光譜儀的近千分之一。

  三個月前,研制這項全球領先技術產品的芯視界公司搬進了位于中關村智造大街A座的新辦公室里。近期,他們正在位于智造大街的研發實驗室里進行面向市場的產品研發和量產工藝改進。

  “在智造大街上,你能與不同領域的智能制造創業者交流,常常會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收獲。”芯視界業務發展副總裁馬琛講述起智造大街生態聚集所帶來的體會。

  與芯視界相距不過幾十米的智造大街F座,無人駕駛領域明星企業、全球最早實現無人駕駛商業化落地的馭勢科技研發總部坐落于此。一年來,數十家像 芯視界、馭勢科技這樣的智能制造企業,把研發總部放在智造大街。中科院院士,“青年千人計劃”人才,清華、北大、北美知名大學等高校研究學者和世界知名企 業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等頂尖人才也在此高度聚集。

  隨著頂尖人才、前沿企業相繼聚集,量子點芯片、MEMS傳感器、工業大數據安全等等這些普通人聽起來有些高深的專業名詞成為了中關村智造大街力 捧的核心產業。全球首款消費級模塊化機器人CellRobot、國際最先進的語義分析系統深度好奇、新一代微型雙光子熒光顯微鏡等國際關注的“高精尖”原 創技術在中關村智造大街集聚。

  “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目前能形成產業產值的行業,而是要在引領智能制造領域的關鍵技術上發力,聚焦‘高精尖’,哪怕現階段不能形成產出。”中關村智造大街運營公司總經理程靜說。

  智能硬件創制平臺服務企業近萬次

  隨著大街“北斗七星產業生態服務鏈條”功能的不斷完善,智能制造企業獲得的便利服務更加周到,之前企業為了一個產品測試跑到深圳做樣機試制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據不完全統計,僅中關村智造大街快制中心實驗室一年的服務量便達到了3000余次,日均完成智能硬件試驗十余次,這也讓快制中心成了大街最繁忙 的單位之一。今年,快制中心實驗室被認定為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第十二家專業實驗室,成為具備“國家隊”工作水準和監測水平的一流實驗室。據了解,包 括快制中心實驗室在內的中關村智造大街服務機構,已累計服務企業近萬余次。

  “硬創圣地”吸附國際創新資源

  昨日,中關村智造大街公共服務平臺上線,智能制造創業公司在線上“掛號”,提出自己的問題或需求,就會有敏捷制造、工業設計、技術方案研發、營銷推廣等領域的機構進行“坐診”,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為其對接需求資源。

  未來,中關村智造大街將把公共服務中心近百項特色服務首先向京津冀地區外延,并輻射全國,逐步帶動全國各地智能制造創新發展。

  打造智能制造“硬創熱土”,以智造大街為代表的中關村科學城正吸附全球創新資源向此集聚。昨日,智造大街與著名國際孵化器Plug and Play中國總部合作設立總規模3.5億元的專注于國內外智能制造領域天使投資的雙幣基金。

  同時,海淀區昨日宣布聯合社會資本發起設立總規模為10億元的智能制造產業投資基金。“未來,海淀區將聚焦智能制造原始創新,不斷提升戰略前沿技術研發能力,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創成果、國際標準,為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提供原動力。”海淀區副區長李長萍說。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