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創”的帶動下,以上地、望京、亦莊等為代表的北京市創業熱點區域勾勒出一副振奮人心的創業熱力地圖,吸引了大量企業和創業者駐扎奮斗。
咖啡館里擠滿了創業者
傳統電子大賣場的印記正在消退,海淀西大街一條不足200米的“中關村創業大街”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創新創業的“新坐標”。咖啡館里擠滿了創業者鮮活的面孔,眾創空間內也在孕育著越來越多的獨角獸企業。
中關村向北10公里,聯想、用友等老牌高科技公司正在積極擁抱大數據和云計算。動動手指知天下的新浪,被無數網友“求蹭飯”的網易、拔地而起的騰訊 北京總部大樓讓西北旺地區變得更加洋氣。地鐵站外掃碼就能騎的小黃車,百度大廈的刷臉門禁、停在路邊聽單的網約車司機,都在為中關村的新符號涂抹色彩。
滴滴創始人懷揣80萬創業
對于80后的滴滴創始人程維來說,比起擁有一家掌握著數百億計資金以及來自數億用戶海量出行數據的公司,更大的夢想在于改變未來世界的交通模式。 “如果不是生在中國,而是在日本或者歐洲,印度東南亞,我可能根本沒有機會參與互聯網創業。而即便生在中國,如果不是在北京,不是在中關村,創業的成功率 會低不少。這就是中國傳統上‘天時地利人和’的理念。”懷揣80萬人民幣創業,一路九死一生,創業多年以后,程維對這個時代充滿感激,“滴滴很幸運,趕上 了上半場構建互聯網平臺的末班車,在這場創業潮的下半場,我希望打造超級交通AI,向人工智能公司演變。”
雖然創始團隊平均年齡只有26歲,但對于年輕人創業,90后的ofo小黃車聯合創始人楊品杰有很多經驗想分享。楊品杰鼓勵“有創業夢想同時有創業能力”的人去創業,但認為年輕人創業應該想好再來。
ofo聯合北大開啟“X計劃”
創新的火炬在傳遞。滴滴所投資的一個更加年輕的團隊不僅實現了資本的“脫虛向實”,助力實體經濟發展,還讓世界刮起了“中國制造”的旋風,讓“新四大發明”引領全球創新。
今天,ofo這支年輕的創業團隊也著力于對年輕人的反哺。2017年3月,ofo聯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開啟“X計劃”合作,凡大三、大四學年 的本科生以及研究生(全日制)在校學生,均有機會通過該計劃獲得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保送資格攻讀MBA,ofo為進入該項目的學生提供獎學金支持和就業機 會。
雙創風從中關村吹向全球
中國的創業先鋒攜帶著寶貴經驗走出國門,讓“雙創”之風刮向全球。“中關村指數2017”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關村企業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 535家。海外研發中心方面,中關村企業立足全球前沿技術創新,紛紛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主動鏈接全球創新資源。滴滴成立了加州人工智能實驗室,吸引硅谷 無人駕駛領域的人才,研發無人駕駛汽車技術。今年3月,百度宣布計劃在硅谷設立第二家研發機構,尋求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優勢地位。滴滴的國際化是把中國的技 術、資本、經驗新的三駕馬車帶到當地,和當地共贏、共發展。ofo小黃車的國際化進程雖然只有一年,但已經進入8個海外國家。楊品杰表示:“ofo從創業 之初就設定了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的目標,這和‘一帶一路’倡議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