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萬眾創新“2.0” 中關村創業大街點石成金

日期:2017-10-02  來源:東方財富網
[字體: ]

220米長的海淀西大街,2014年從經營20年的海淀圖書城變成了全國雙創新地標中關村創業大街,集聚了創新創業的所有要素,一度成為創業者耕耘夢想的圣地。歷經3年“冷暖”,終于在產業不斷升級后,走出一條以“創新”為核心價值的路。

  在互聯網科技高度發達的當前社會,創新與創業密不可分。在2017年“創響中國”活動中接受媒體采訪時,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志指出,當前經濟發展突破瓶頸根本力量在于科技,會起到根本作用的則是創業和創新。

   十八大以來,中央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發投入明顯加大, 原始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科技產出成果豐碩,企業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科技創新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提供了強有力支撐。“茍日新,日日新,又 日新。”幾年前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在講話中引用《禮記·大學》名句,指出我國科技發展的方向就是創新、創新、再創新。

  “作為唯一一 個進入創新第一梯隊的中高收入國家,中國表現令人驚艷,也說明中國創新有著巨大潛能。”2017年6月15日,瑞士日內瓦,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美國康奈爾 大學和英士國際商學院發布了《2017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編者之一、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經濟學與統計司高級經濟學家Sacha Wunsch-Vincent如此評價中國在創新方面的進步。

  吹響“萬眾創新”的號角

  如果說當前哪個地方體現了中國創新領域發展的新趨勢,答案當中一定少不了中關村創業大街。

  韓國留學生金賢洙2005年第一次踏上這條街的時候,它的名字還是“海淀圖書城”,街上一大半都是民營書店,出售各種打折書籍。然而隨著實體書店受到網絡的嚴重沖擊,原本輝煌的圖書城也人去樓空。

   這亦引發了中關村在對創新產業的發展布局上展開更為深刻的思考。要形成一條產業鏈,除了技術本身是“源頭活水”以外,還需要建造“通衢大道”讓科技成果 更順利地轉化、讓人才更方便地去創業。2013年,依照海淀區在中關村核心區打造“一城三街”的發展構想,在中關村管委會、海淀區政府、海淀園管委會等單 位指導下,圖書城的物業公司北京海淀置業集團投資,將這條街升級改造為“三街”之一的“創新孵化一條街”,即中關村創業大街,于2014年6月12日正式 開街。

  從現在的角度看,這無疑是點石成金之筆。大街上最早入駐的孵化器車庫咖啡,在2011年進入圖書城時,雖然創始人蘇菂希望以“創 業”為主題,但功能上更多仍是一間純粹的咖啡館,不像現在記者所見的,屋子里坐得滿滿的都是埋頭工作的創業團隊。2013年,3W咖啡也落戶大街。 2014年6月,隨著中關村創業大街掛牌,同期入駐的創投服務機構包括了36氪空間、Binggo咖啡、思源易創、聯想之星、飛馬旅、黑馬會、天使匯等。

  而令這條街蜚聲國內的,則是李克強總理的到訪。2014年5月7日,李克強總理來到創業大街,在3W咖啡店品嘗了一杯咖啡,觀看了路演現場,并鼓勵創業者,“今天你們的路演,就是明天成功的預演。”“創業咖啡”通過媒體報道迅速走紅,成為整條街的代名詞。

  事實上,早在2014年9月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李克強總理就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勢態。轉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創業咖啡火了,前來淘金的創業者也絡繹不絕;馃岬木跋蟊幻枋鰹椋簼M大街都是O2O項目的傳單,走兩步就會被拖住求掃碼;街上遍地草根創業者,十幾家咖 啡店里坐滿了人,進來晚了的人就只能站著,聽桌上的人高談闊論創業方向,每個人眼中都充滿著奮斗的激情。據估計,當時全國80%的投資人都聚集在中關村創 業大街上。

  硬科技才是核心價值

  不過,創新和創業也是“技術活”。

  核心技術是有門檻的。隨著創投市場“資本寒冬”的到來,這一點逐漸被更多人所認同,一批沒有熬過的企業倒了下去,投資人也越發謹慎和理性。盡管整條大街不再每天都是人頭攢動的情景,更多歸于平靜,但在表面的“冷清”的背后,是創新為核心的技術逐漸崛起。

   “兩年前街上人頭攢動,里面不乏許多看熱鬧、觀望的人群,現在國際機構、大企業關注這個領域多了,帶著核心技術和資本來的多了。不像以前開發了個項目, 試試賣給誰,一天見十多個投資人,”日前,中關村創業大街運營公司海置科技董事長姚宏波對《華夏時報》記者說,“現在的雙創更成熟了。”

   出身頂級學府清華大學的清華經管創業者加速器,是2015年1月首批受邀入駐大街的機構之一。該項目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他們一直關注有核心技 術的創業項目和人才,到目前為止,該團隊孵化的擁有核心技術的項目占整體的35%。以其加速和投資的空氣凈化項目“眾清科技”為例,公司CEO趙飛是個標 準的“理工男”,最初技術研發動力之一同事評價他“相信數據,處理事情一貫保持理性”,《華夏時報》記者對他印象最深的是,在一場路演中,點評嘉賓問他目 前需要哪方面的支持,而他沒有聽明白其中的“弦外之音”,答曰技術人才、市場人才和資本方面都需要,最后嘉賓直接問他,“我的意思是,你現在需要不需要我 們的投資?”

  就是這樣一個呆萌的“技術男”所做的產品,拿到了真格基金的A輪投資,產品投入了量產,除了在京東等平臺的線上銷售外,也在北京成功開設了線下銷售門店,并成功打入了包括首都機場、人大附小、凱文國際等眾多人口密集空間。

  不得不承認的是,創新是發展的不竭動力,而其中,“硬技術”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在剛剛結束的中關村創新創業季中,專門舉辦了“感知未來”AI體驗展,智能家居、智能娛樂、智能機器人、視覺識別等八大領域的人工智能設備在2000平方米的展區中閃亮登場。而本年度“極客挑戰賽”和創新先鋒評選中,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無人機、區塊鏈、高端裝備等前沿技術領域的企業都成為大贏家。

   “從去年開始,一個越來越顯現的特點就是硬技術越來越多。其實這只是一個表象,其實我們所鼓勵的具有核心創新價值的技術越來越多了。”姚宏波說,表現在 生產和生活中是有用的產品多了,簡單的APP少了。其實不是少了,而是精了,比如大眾點評和美團的合并,互聯網企業也在升級和提速,顯現出更成熟的態勢。

   據悉,3年來,中關村創業大街及入駐機構累計孵化團隊1900個,其中融資超過1億元的企業有40多家,獨角獸企業2家。而在全國,各類眾創空間超過 4200家,科技孵化器、加速器逾4000家,央企雙創平臺409個,星創天地638家,28個雙創示范基地建設進入快車道。

  “中國智造”走出去

  在姚宏波看來,創業大街作為中關村、海淀區乃至北京地區具有代表性的服務平臺,匯聚了眾多資源和動能,其融資數據要傳達給各方的并非是創業是件簡單的事,而是創業成功需要的核心創新價值和人才。

   “從前聯想電腦賣得很好,賣到了全世界,但現在又是一個新的時代了,新技術更多,我們做的就是把這些企業扶植起來,讓它們快速成長。”他說,“我們內部 開會經常說,做這種事很苦,誰能堅持做下去,做到中關村能成為向全球輸出技術,成為服務全人類的中關村的時候,我們就算是成功了。”

  正 如他所說,如何去評價國家創新的實力,能不能走出國門是重要的標準。在這條創業大街上,截至2017年5月,IC咖啡于2014年10月在新加坡成立IC 咖啡新加坡孵化器,重點孵化智能硬件領域項目;天使匯于2015年成立德國亞琛分公司,與德國本土先進制造領域的高端企業建立了緊密合作聯盟,在 2015 和 2016 年分別投資了 SR(電動汽車研究所)及其整車制造公司 EGO、激光 3D 打印研究所等,并簽署了中國落地的合作協議。

  放眼更大的范圍,則能看到包含核心創新力的“中國智造”走出國門的腳步逐漸加快。據不完全統計,中國互聯網企業“走出去”的區域包括了歐美、日韓、東南亞、印度、拉丁美洲、中東、北非七大洲,數量截至去年底已超過6000家。

   作為外媒眼中的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共享單車是完全的“中國式創新”、“中國創造”,其代表企業摩拜和ofo更率先走出國門。摩拜公司方面告訴《華 夏時報》記者,目前摩拜單車已經進入全球8個國家超過180個城市,運營超過700萬輛智能共享單車,服務來自世界各地的超過2.5億用戶,被美國《財 富》雜志評為“2017年改變世界的50家公司”之一;而ofo單車也已經進入包括英國、美國、新加坡、哈薩克斯坦、泰國、馬來西亞、日本、奧地利在內的 全球8個國家。而“新四大發明”之首的中國高鐵走出去得更早,也在土耳其、印尼、俄羅斯、泰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遍地開花,成為中國的新名片。

   2015年5月8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制造2025》。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制造業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制造業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掌握一批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優勢領域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產品質量有較大提高。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取得明顯進展。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 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明顯下降。到2025年,制造業整體素質大幅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全員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兩化(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邁上新臺 階。重點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和產業集群,在全球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 明顯提升。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