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如今已經成為全球創新資源聚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截至去年底,“《財富》世界500強”中有130家企業在中關村設立子公司或研發機構。與此同時,中小創業者也在不斷涌入,在機會與挑戰中,尋找自我的生長空間。
一年來,創業環境有了各種變化:人工智能掀得資本市場翻天覆地;新零售刮起了大風,傳統O2O行業正經歷過山車般的震動;共享經濟一飛沖天,燒得火熱;互聯網泡沫浪潮漸退,越來越多“創客”選擇“脫虛向實”……耐心等待與不斷前行正成為今年不少創客感悟的“關鍵詞”。
故事一
小麥鋪副總裁全斌
耐心等待
沉默期內能學到更多
“之前帶領兩個人二次創業轉型時,中間過程特別苦,但現在回憶起來太有成就感了。”說起小麥鋪的創業經歷,全斌臉上洋溢著興奮與滿足,“當你每天工作是在被各種想做的事情所驅動時,工作強度再高也不會覺得累。”
全斌在成為一名“創客”之前,已在金融、物流、房地產、互聯網、零售等領域工作了16年,曾任雷格斯中國區的區域總監。“說起創業緣由,繞不開我在北京大學讀MBA的經歷。”全斌表示,當時身邊創業氛圍不斷高漲,很多同學每天充滿干勁的創業狀態十分吸引他,“加上當時中國經濟正轉型,各種新經濟大量涌現在傳統大公司無法覆蓋的領域,我認為這是個機會。”
加入小麥公社創業團隊的全斌曾經歷過一段艱難的陣痛期。“當時的小麥公社是一個專業的校園物流公司,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在全國覆蓋了一百多個城市,一千多家門店,但始終不能形成比較好的盈利模式。”全斌告訴記者,僅靠融資燒錢不是辦法,團隊必須轉型,開始新領域的摸索,“當時對智能便利店領域的未來充滿不確定,團隊為保存實力,一千多人裁到了幾十人,看到那么多優秀的人被迫離開非常難過。”
但也正是由于這段經歷,讓整個創業團隊有所反思與總結。“以前團隊第一次創業時,每一輪融資都很激動,就算著什么時候要上市,但現在我們團隊內部嚴禁員工去討論上市,討論股票估值。”全斌表示,在他看來,小麥鋪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得到市場認可,是不是讓用戶滿意,“我們現在比以前踏實了很多,也不會動不動談估值。因為這個東西沒意義,如果是泡沫,破的時候什么都沒有。”
如今的小麥鋪已獲得共3億元的pre-A輪投資,是目前在京覆蓋最廣、融資最高的智能便利店。全斌告訴記者,最近商務委把小麥鋪納入了品牌資源庫,“相關部門對無人零售的關注和認可給了小麥鋪團隊很大的鼓舞。”
經歷了陣痛轉型、二次創業的全斌,對創業的心態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告訴記者,如今他不再追求創業要如何快速變現,快速成功,“我們愿意沉下心來,耐心等待,沉默期內其實能學到更多,比如汲取經驗教訓,打磨產品本身。”
故事二
iBreathing
聯合創始人周煜程
國家對創業的扶持
讓我能一心撲在產品上
AR、VR、內容創業、金融支付……當這些詞在中關村創客大街的咖啡廳里被聊得火熱時,周煜程卻忙著在工廠挑選面料、制作模具,開啟一段“脫虛向實”的新旅程。在重新出發之前,他已是獲得A輪投資的第三方數據機構QuestMobile的CEO。
“創業對我而言,最大的吸引力在于總有新的挑戰,而每當解決一個困難后都像打開了新的一扇門,背后有個不同的世界。”周煜程表示,自己曾先后在外企、事業單位、私企工作過,都是與產品打交道,想要用自己的產品向市場表達自己對數據的態度和看法是他的創業初衷,“之前一直在大數據領域,試圖用數據幫助大家看到一些契機和亮點,但當移動互聯網進入下半場時,我意識到我需要開始再次自我轉型。”
周煜程所說的互聯網下半場,指的是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正逐步消失,但人群消費能力卻保持良好的現狀。“互聯網下半場需要有新的打法,我想在這個時間點嘗試一下傳統實業,用移動互聯網思維生產經營口罩對我來說是個不錯的嘗試。”周煜程告訴記者,目前自己創始的iBreathing已完成了一期產品的研發和批量生產。
從獲得A輪投資的第三方數據公司,到尚在萌芽期的口罩公司,周煜程連續創業的道路雖難,但他告訴記者,自己獲得了多方助力,充滿感恩,“就拿公司注冊來說,因為國家對創業的扶持,我們在注冊、開戶等,流程非常便利,這讓我們能夠踏實專心地撲在產品上。”
周煜程對記者笑言,業內常說遇到各種政策試水的80后創業者最苦,但他認為正是由于80后處于一個承上啟下的階段,機會反而會更多,“至少我覺得自己是幸福的,我既可以向老一輩人學習,也承接著老一輩人為我們創造的良好環境。”
不斷讓自己處于一種前行的狀態,是周煜程對創業最深的感悟。“一次創業的成功不一定是終點,有可能只是新的起點。”周煜程表示,當初毅然選擇創業,就是為了不斷挑戰自我,希望自己可以不斷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創業市場中持續探索和‘死磕’下去。”
馬上就訪
中關村對北京經濟增長貢獻近四成
作為國家科技創新的搖籃和源泉,中關村創新要素聚集,創業氛圍濃厚,是北京科技創新的主陣地。
根據中關村創新發展研究院和北京方迪經濟發展研究院共同編制的“中關村指數2017”顯示,2016年,中關村增加值占北京市生產總值的25.1%,對北京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9%,成為引領北京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的核心動力。目前,中關村的上市企業數達到312家,總市值超過5.5萬億元。截至去年底,中關村企業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535家。
中關村在先行先試政策方面取得新突破,高端創新人才正加速集聚。2016年,中關村新增外籍人才1246人,十年來增長最多;截至2016年底,中關村擁有外籍人才和留學歸國人才約4萬人;其中,擁有中央“千人計劃”人才1188人,占北京市的4/5、全國的1/5。
除了作為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主要載體,中關村在引領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建設中成為主力先鋒。2016年,中關村企業輸出到津冀兩地的技術合同達3012項,成交額136.4億元,同比增長52.6%。截至2016年底,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兩地設立分支機構850家,較上年增加126家。
“北京創業生態已位列全球第四,前三名分別是硅谷、紐約、倫敦。” 中關村管委會黨組副書記、主任翟立新表示,北京下一步將更加注重支持青年人創新創業,支持大學科技園、孵化器等學生創業項目,對35歲以下的人才首次創業給予一次性的研發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