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投資 > 正文

創新型國家3年倒計時 中關村創業大街的星星之火

日期:2017-11-01  來源:華夏時報
[字體: ]
導語:10月25日,在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全球創新中心里,《華夏時報》記者見到了背景墻上的一幅木制全英文世界地圖,上面用白色的字母標注出了美國、加拿大、芬蘭等與該中心有合作伙伴關系的國家和地區。10月初,創業大街運營團隊單獨設立了全球孵化業務部,就在這寬敞明亮,富有國際化氣息的辦公室里辦公。

  

創新型國家3年倒計時 中關村創業大街的星星之火

 

  10月25日,在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全球創新中心里,記者見到了背景墻上的一幅木制全英文世界地圖,上面用白色的字母標注出了美國、加拿大、芬蘭等與該中心有合作伙伴關系的國家和地區。10月初,創業大街運營團隊單獨設立了全球孵化業務部,就在這寬敞明亮,富有國際化氣息的辦公室里辦公。

  “10月中旬,已經有德國籍員工正式入職我們的團隊,負責國際化業務。”創業大街董事長姚宏波告訴記者,下一步大街的服務內容和創業方向,也將對標硅谷,著眼于國際交流與合作、國際項目的引進和輸出。

  與世界接軌甚至競速,不僅是一條220米長的創業大街未來的發展目標,更是整個中國科技創新事業的方向。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到2035年,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

  “中國的科技現在在世界上起碼是第一陣營,而且有些方面還走在最前面。”10月20日,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主題的記者會上,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表示,在全球,中國科技以前基本以跟跑為主,經過十八大這5年,實現了領跑、并跑、跟跑“三跑”并存。希望未來在更多的領域,中國科學家能夠牽頭或積極參與國際上的大科學合作,為世界科學發展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

  創新驅動發展的5年

  長期以來,中國在全球的角色是“世界工廠”,雖制造能力很強,但捕捉需求、設計和研發的能力十分欠缺。可是,這一狀況在過去5年的時間得到了非常大的改觀: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國在高科技領域取得了一系列豐碩的成果。

  王志剛在會上介紹,在基礎研究領域,FAST500米射電望遠鏡將在20年內保持世界最先進地位。量子通信方面,我國有唯一一顆在天上實驗量子通信的“墨子號”衛星;我國科學家發現了新的中微子震蕩形式,2016年獲得了全球最高的基礎物理學突破獎;還首先發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悟空”暗物質探測科學實驗衛星、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也都成功進入太空。重大工程方面,載人航天、探月、大飛機、蛟龍、超算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還有科技和制造業的結合,機器人、人工智能應用,以及互聯網、大數據應用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重大的成就。此外,許多科技成果貼近老百姓的生活,如共享單車,集成應用了智能芯片、射頻識別、位置服務、電子圍欄、移動支付等大量的先進技術。

  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恩東還點贊了信息產業,以及以此為基礎崛起的高鐵、移動支付、網購和共享單車這“新四大發明”。

  這背后,是國家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巨大投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指出,十八大以來,我國創新投入不斷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在2.1%左右,已經超過了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平均水平。要知道,從1%上升到2%,多數國家都要用幾十年或更長的時間,中國僅用了12年。并且,企業研發投入占我國研發經費總量的78%,企業成為研發投入的主體。

  經合組織發布的最新世界創新指數排名中,中國已經由2013年的35名上升到2017年的22名,是前25名中唯一的非高收入經濟體。李偉認為,中國已經進入創新活躍期。

  創新型國家構想

  十九大報告中,“創新”是一個高頻詞,出現了將近60次。習近平總書記專門闡述了他對創新型國家的構想: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根據《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我國到2020年要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

  “從現在到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只有不到3年的時間了。”王志剛說,作為科技管理部門,科技部已經圍繞如何讓科技人員開展科研活動更方便、更自主、更有支配權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如修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發展專業化的眾創空間、改革評價和獎勵機制等,“越是時間緊,我們越是要聚天下英才到中國創新創業,這樣中國進入創新型國家才更有把握。”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創新戰略研究員姜江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總體來說,中國在創新方面優勢很明顯,形成了很大的規模體量,知識產權產出、科技人力資源的規模都十分可觀;市場廣闊,吸引了許多主要發達國家與我們合作,共同開發新技術;另外,在攻克重大關鍵課題時,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財力,這一點是發達國家所不具備的。

  創新指數排名需提高10位以上

  “創新型國家前列這個要求是比較高的。”姜江告訴記者,從量化角度講,要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需要在世界創新指數排名中排到5-10名,而中國在2015年進入第一梯隊后沿,排名25,2016年提高3位至22名。在她看來,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在未來10-15年的中長時期內,在產業領域、創新主體和創新基礎三個方面進行拓展。

  首先是產業領域拓展,不再僅僅局限于高技術產業,而是關系到工業、農業、服務業等方方面面的領域,可以惠及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其次是創新主體拓展,一手抓企業創新主體,一手抓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人民的智慧;最后是創新基礎拓展,創新發展不再只是科技、教育領域的事,而是要強調以科技創新為基礎的全面創新,創新驅動發展未來發力的方向涉及整個體制機制,其硬件環境包括信息、健康、新能源基礎設施,以及基因庫、可再生能源等新型基礎設施;軟件涉及范圍更多,包括知識產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商事制度等各方面的改革。

  她表示,健康、文化服務、節能與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旅游這六大行業預計到2020年,潛在產值規模可達60萬億-80萬億元,潛在產業增加值在18億-24億元,占同期GDP的比重18%-25%,將成為“十三五”時期穩增長的重要力量。

  對于未來的發展方向,王志剛表示,要把握當前世界科技發展的大勢和特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同時要積極開展國際科技合作,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的特點,找到一個科技的支撐點、著力點。并且,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講的“一張藍圖繪到底”,像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現在正在啟動實施的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要形成梯次接續的布局,與我們其他的一些科研計劃、科研項目、能力建設等方面形成合力,連續做下去,久久為功,才能取得實效。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