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沒多大歷史,那它為何如此有名,說到底兩個字,創新,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國家也認可。”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中關村數字文化高峰論壇上談創新是中關村發展的原動力時說道。
中關村科技園區是我國科教智力和人才資源最為密集的區域,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第一個“國家級”人才特區,是我國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也被譽為“中國的硅谷”。
中關村之所以成為中關村就是有中科院這些研究所,還因為有清華、北大這些高校。沒有科技,沒有科技人才,哪來創新?中關村的文化發展到現在,這個根基并不是這個土長莊稼好,因為上面有上萬的科技人員,優秀的科技人員,成為科技創新地制高點,在世界上也有一些責任。所以我們今天要弘揚的文化就是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文化。
倪光南稱,“除了文化的發展,我們還要研究歷史,因為我們要傳承。就如科協的一位老科學家,十年時間,跑遍中國31個省市,訪問數百人,寫出了《溯源中國計算機》這樣一本具有代表性的書,其中的歷史資料、文字、視頻、音頻,等等所著稱的是一個榜樣。”
創新意味著改變,意味著付出,就如中關村文化產業聯盟提出的口號,要弘揚文化,要融合科技,要促發展,促進創新,要共同發展,國家才能登上新臺階。
據了解,此次會議由中關村管委會聯合中國僑聯、北京市科委、北京市文資辦、海淀區人民政府等作為指導單位,由文化部藝術發展中心、中關村數字文化產業聯盟、中國僑商聯合會共同主辦,由互聯網實驗室、中國科技網、中歐數字協會、意大利文化協會、中關村云計算產業聯盟、中國VR/AR娛樂產業聯盟、速途網、中鼎恒信科技、全景互動科技、泰伯網多家行業機構聯合協辦。本屆數字文化高峰論壇邀請了鄭必堅、赫葉力、倪光南、金元浦、林楊、曲曉東、王欣等多名文化大家與互聯網界大咖,共同探討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