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關村科技企業的老總們在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傅華的帶領下,來我市考察。與我市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共同推進揚州中關村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建設。兩天的考察行程,讓中關村的企業家們收獲頗豐,揚州深厚的人文底蘊、雄厚的產業基礎、宜居的城市環境,給來賓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中關村帶給揚州的,不僅是先進的技術,更有一套成熟的管理經驗,值得揚州借鑒。
揚州宜居環境留給客人深刻印象
“走一路,看一路,到處都是綠色。”這是中關村考察團的企業家們,在參觀完揚州“智谷”、揚子津生態園、廣陵信息產業基地后,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北京仁創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秦升益說,與北京不同,這里沒有多少高樓大廈,但到處都洋溢著春天的氣息。
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在發言中表示,揚州宜居的城市環境,加上雄厚的產業基礎,是不錯的投資創業之地。“揚州的智能電網產業、LED新光源產業、智能機械裝備制造業,都給我留下了不錯的印象。”他認為,中關村有技術上的優勢,而揚州有產業的基礎,雙方合作的潛力空間巨大。
這一次揚州之行,中關村的企業家也是“有備而來”。北京海林節能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厲海鷹說,來揚州之前,就做過準備工作。“公司是做太陽能熱水器的,這種熱水器實際上是一塊發熱板,可覆蓋在建筑屋頂、墻面上,最大程度利用了建筑空間。”她說,揚州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基礎不錯,這次來一是想尋求與光伏企業的合作,二也是想推廣他們的產品和技術。
揚州12年前開始“聯姻”中關村
“要追溯揚州與中關村的"淵源",還得從12年前說起。”廣陵區區委常委、副區長張貴聯說,12年前北京新東方外國語學校落戶揚州,開啟了揚州與中關村的“聯姻”之路。
12年來,揚州與中關村的合作不斷深化:神州數碼落戶廣陵信息產業園、德可達無人直升機等一批高科技項目落戶,不僅帶動了揚州當地經濟的發展,也使得這座城市富含了科技的元素。
去年,揚州獲得全國智慧城市第九名,離不開神州數碼的功勞在它的推動下,揚州市民用上了市民卡,公交、購物,甚至就醫實現了“一卡通”,而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張貴聯說,引進中關村的企業只是第一步,下一步要逐步引進中關村先進的管理經驗,甚至是人才。在北京中關村,有一個互聯網分析師,創辦了一家“3W咖啡館”,聚集了互聯網行業的頂尖人才,在咖啡館里探討行業發展前景、尋求合作發展的機會。張貴聯認為,揚州需要這樣的“3W咖啡館”聚集高端人才。
與中關村合作,可以“三步走”
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認為,揚州與中關村的合作,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引進中關村的技術資源。“國家1/3的專利、1/3的千人計劃、1/3的863計劃資源都集中在中關村。”對于這么一個“富礦”,這位負責人表示,揚州沒有理由忽視它。
第二步,尋求與中關村在產業方面的合作。“中關村的企業擁有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對外擴張,揚州可以將這些企業承接下來,將他們的科技成果在此轉化。”她認為,揚州的產業基礎雄厚,完全可以成為中關村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
第三步,引進先進的園區管理經驗。“中關村代表的不僅是技術力量,他們的先進的園區管理經驗,同樣也吸引著我們。”她認為,中關村的園區管理經驗也可以“移植”到揚州其他科技產業園,助推科技產業園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