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協會 > 正文

中關村產業聯盟助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向縱深發展

日期:2013-12-25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體: ]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進一步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通過科技創新推動體制改革和促進經濟轉型發展。作為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新興力量,產業技術聯盟已經成為中關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近年來,中關村產業聯盟以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為目標,以契約關系為保障,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資源整合、協同創新、成果共享的運行機制,成為企業解決核心技術、標準、產業鏈、資本、市場、品牌等共性問題的有效手段和載體。

  中關村產業聯盟呈現蓬勃發展態勢

  在中關村較為活躍的80家產業聯盟中,共有24家產業聯盟成為科技部試點聯盟,占試點聯盟總數的26%。2012年,科技部首次對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進行評估,中關村有11家產業聯盟被評為A類,占A類總數的42%。其中,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等7家中關村產業聯盟名列A類前10名,輻射力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按照合作目標劃分,中關村產業聯盟主要包括三類:一是以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為代表的“基于研發合作的產業聯盟”,主要通過促進產學研用緊密合作,開展基礎性和應用性研發,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二是以TD產業聯盟為代表的“基于技術標準和產業鏈合作的產業聯盟”,主要通過制定技術標準、延伸產業鏈等方式,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提升產業整體效能。三是以中關村國家環境服務業發展聯盟為代表的“基于市場合作的產業聯盟”,主要通過搭建和運營公共服務平臺,集成成員單位的技術和產品,形成整體解決方案,承接國家、區域和行業重大工程,共同開拓國內外市場。

  按照《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引領工程(2013-2015)》(以下簡稱中關村引領工程)“641”重點產業領域劃分,產業聯盟在六大優勢產業領域有41家,其中,下一代互聯網領域有6家、移動互聯網和新一代移動通信領域有6家、衛星應用領域有6家、生物和健康領域有10家、節能環保領域有11家、軌道交通領域有2家。在四大潛力產業領域有21家,其中,集成電路領域有3家、新材料領域有6家、高端裝備與通用航空領域有7家、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領域有5家。在現代服務業領域有12家。其他領域有2家。

  助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向縱深發展

  中關村產業聯盟在產學研合作、產業鏈互動、公共服務平臺搭建等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突出體現了產業聯盟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促進作用。

  ——組織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協同創新,提升產業整體效能

  產業聯盟以提高產業鏈整體運作效能為目標,組織上下游企業完善和發展產業鏈,促進創新資源多方位合作與銜接,以協同創新帶動產業整體高效、快速發展。

  中關村國家環境服務業發展聯盟成員單位北京潔綠科技公司牽頭組織北京環豐世紀綠色能源公司、北京城建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等上下游企業在豐臺區建造一流滲濾液循環處理示范系統,引領國內滲濾液行業節能技術的發展。中關村電子商務與物流產業聯盟的龍頭企業北京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聯合普天物流技術有限公司、宅急送、北京物資學院等上下游建造國際先進自動物流倉儲配送系統,帶動行業技術升級,促進我國電商物流中心在分揀效率、智能管理、節能減排、人性規劃等方面向國際先進水平靠攏。

  ——實現共性關鍵技術突破和標準創制,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產業聯盟依托中關村得天獨厚的科技智力資源優勢,推動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將各自資源和人才重新配置形成新的創新聯合體,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著力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創制一批重大標準,促進了中關村知識創新優勢向產業核心競爭優勢的轉變。截至2013年4月,產業聯盟及成員單位共實現核心技術突破1185項,取得發明專利16511項、實用新型5443項,促成國際標準23項、國內標準54項。

  中關村數字電視產業技術聯盟組織成員開拓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電視標準(DTMB)海外市場,目前已在8個國家實現應用推廣。長風聯盟的成員清華大學與海鑫科金、航天信息等企業聯合開展大規模視頻監控人臉識別技術的攻關和應用推廣,突破了監控復雜場景下的人臉識別技術,識別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系統已經在公安刑偵系統得到廣泛應用,并應用解決首都機場、世博會、大運會等重要場所和重大活動監控問題。

  ——對接國家和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關切,組織實施一批重大項目

  在政府的關注和協調下,產業聯盟積極組織成員企業圍繞交通擁堵、大氣污染防治、公共安全、城市建設等民生和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實施應用示范項目。近三年來,以產業聯盟成員企業為主實施的重大科技示范項目超過270項。

  寬帶無線專網應用產業聯盟承擔首都機場McWiLL民航信息化專網示范項目,實現了 McWiLL網絡機場所有航站樓站坪區域和國航地服樓的全覆蓋。中關村智能交通產業技術聯盟組織實施交通綜合公共服務平臺項目,采用動態路徑誘導系統(DRGS)和環保駕駛輔助系統(EMS)相關技術,在北京市望京區域1.2萬輛私家車中進行試點,降低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明顯改善公眾出行環境與質量,提高交通疏導效率和道路路網利用率,使道路擁堵狀況得到有效緩解。

  ——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支撐產業開放式、集約式發展

  產業聯盟充分履行服務職能,發揮紐帶作用,廣泛吸納國內外創新資源,通過搭建研發創新、測試驗證、技術標準、資源與信息共享、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人才培養等公共服務平臺,最大程度地發揮科技資源配置效能,降低企業創新成本,實現了產業的高效、開放、集約式發展。截至目前,中關村產業聯盟共搭建各類市場化、社會化、專業化的公共服務平臺430個。

  中關村下一代互聯網產業技術聯盟組織成員單位承建IPv6評測認證中心,為中國電信、中國聯通、華為、中興、思科、諾基亞等170多家國內外企業和3000多家網站提供測試服務。首都新能源產業技術聯盟搭建行業科技條件平臺,開放500臺科研儀器設備,自成立以來,共向30家企業提供了價值2.3億元的技術服務。北京軌道交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推動成立了國內首個軌道交通產業專項投資基金,基金規模15億元,目前已有6個項目獲得支持,金額達2.1億元。

  積極推動產業技術聯盟發展

  為促進中關村產業聯盟的全面發展,更大程度激發聯盟效能,必須全社會共同參與,政府與民間多方努力,真正實現產業聯盟自身發展和服務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齊頭并進和協調統一。

  ——開展政策創新,優化聯盟發展環境

  推進政策創新。充分發揮中關村政策先行先試優勢,加強調研,針對產業聯盟的最新情況和共性需求,積極與國家有關部門對接,力爭在支持產業聯盟發展方面取得新的政策突破。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需求的產業聯盟,探索制定有針對性的分類支持和引導政策。

  ——以產業聯盟為主體,推進產業集群創新發展

  充分依托產業聯盟,深入實施中關村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工程。進一步完善產業聯盟在“641”重點領域的布局,支持行業領軍企業牽頭聯合上下游企業和高校院所成立聯盟。提升聯盟的產業組織能力,集聚資源,支持重點領域聯盟突破一批產業鏈關鍵環節共性技術、實施一批產業鏈帶動效果明顯的重大應用示范工程、建成一批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特色產業基地、構建專利池和技術標準,加快培育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優勢明顯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促進聯盟之間的交流合作。充分發揮產業聯盟聯席會的作用,積極開展聯盟運行經驗交流,推動跨聯盟對接與合作。建立健全資金、項目、知識產權、信息資源共享、成果轉化與擴散等管理和運行機制,促進聯盟成員之間和跨聯盟科技資源的開放共享。

  ——優化運行機制,提高自我發展能力

  建立聯盟評價機制。在產業聯盟評價體系中建立第三方評價機制,做好產業聯盟評價工作,形成競爭激勵機制。發揮政府補貼經費的引導作用,推動聯盟規范化運營,增強對產業聯盟成員的服務能力。引導聯盟內部建立自我監督與評估機制。

  ——創新服務模式,促進金融機構與聯盟合作

  積極發揮聯盟的平臺作用和專業性優勢,加強金融機構與成員單位對接。與金融機構合作,共同開發符合企業需求的金融產品,實現產業聯盟、成員單位、金融機構發展的多方共贏。通過政策引導,吸引銀行、投資機構、天使基金、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為產業聯盟提供個性化、特色增值投融資服務。

  ——加強品牌宣傳,弘揚協同創新文化

  通過媒體報道、創新論壇、展覽展示等手段,及時宣傳和推廣產業聯盟建設和發展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模式,增進社會各界對產業聯盟的了解和認識,擴大產業聯盟的影響力。弘揚“敢為人先、寬容失敗、尊崇契約、協同共贏”的產業聯盟協同創新文化。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