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北京市衛生計生委與中關村管委會簽署戰略協議,共同搭建首都轉化醫學研究平臺。2015年8月19日,雙方再次聯合舉辦首都轉化醫學研究專項申報者路演輔導與醫企交流會,以使申報者更加了解市場需求。
正如北京市衛計委委員鄭晉普所言,目前,北京市疾病控制形式十分嚴峻,推動轉化醫學發展迫在眉睫。
2015年3月2日,北京市衛計委發布《關于申報2016年首度轉化醫學研究專項項目的通知》,重點支持能夠有效解決臨床與公共衛生問題且具有產業化前景的健康相關的新產品與新技術的研發。
經過形式審查與同行專家評議,2016年度首都轉化醫學研究專項申請項目共有62項入圍市場評價。會上,行業主管機構、首都醫療衛生機構、中關村企業等就轉化醫學研究與市場對接、生物醫藥新技術新產品研發與轉化推廣等進行探討。
產業化:醫學科技成果更接地氣
北京市衛計委官方消息稱,首都轉化醫學研究專項項目強調產業化,對于已經獲批且有企業出資開展的臨床試驗不予支持。
據鄭晉普介紹,首都轉化醫學研究專項項目設計之初,就將產業元素融入科學研究過程中。在項目評審過程中加入了市場評價環節,引導醫學科研人員與產業和市場深度對接,以找到科技創新與產業結合點,使醫療機構與產業界能夠融合創新,使醫學科技成果更加接地氣。
會上,來自首都醫療衛生機構的專家帶來了一批正在和準備進行研發的轉化醫學項目。解放軍總醫院心血管內科對正在開展的《基于大數據技術的心血管病精準管理系統研發與應用》項目進行了講解。
之后,投資機構、藥企等各方人員對項目進行評價。一位投資者認為,該項目精準性有待考量;另一位藥企負責人認為該項目在復制性上存在問題;還有企業家認為該項目樣本量較小......研究與產業的碰撞,使得相關研究機構對項目改進更具針對性。
各方原因使轉化醫學項目難以產業化
長期以來,醫學科研成果多以論文、專著等形式體現,無法與產業實現對接。很多研究者或許在制定研究項目之際就沒有想過產業化的問題。
造成轉化醫學項目難以產業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的政策環境不夠友好,一些好的研究成果由于政策原因難以轉化為臨床成果。由于缺乏激勵機制,一些科研機構缺乏動力開展轉化醫學項目工作。
另一方面,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在科研中的轉化意識不足。由于傳統原因,科研人員往往將關注點集中于研究項目本身,而沒有關注項目產業化問題。
此外,科技創新全鏈條還沒有實現無縫對接,產、學、研、用在對接上存在一定壁壘。健康需求、臨床問題與生物醫藥企業的生產方向錯失交匯點,協作機制有待探索。除此之外,各方在信息互聯互通上也存在一定問題。
鑒于這樣的現實情況,北京市衛計委設立了首都轉化醫學研究專項。專項突出了臨床需求導向與服務醫改主題,聯合中關村管委會,促進醫學科技成果的轉化落地與衛生適宜技術的下沉推廣。
據悉,2016年首度轉化醫學研究專項項目主要包括老年相關性疾病、心腦血管及相關性疾病、惡性腫瘤、環境相關性呼吸系統疾病、婦兒保健與相關疾病、代謝及內分泌相關疾病、傳染性疾病、消化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運動系統疾病及生殖健康與優生優育等領域。
會上,北京市衛計委針對項目投資意向進行了調查。參會投資方、生物醫藥企業等可以通過詳細了解項目,判斷項目是否具備產業化的潛力,以決定是否有意愿對項目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