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速快,辦事干脆利落,這是董朝暉給人的第一印象。帶著“那么點兒本位思想”,董朝暉來到中關村掛職。中關村創新發展的氛圍再次點燃了董朝暉的工作激情,董朝暉也找到了自己腦海中問題的答案。在董朝暉的聯絡下,中關村與曹妃甸建立了良性互動關系,而此時“不甘寂寞”的他又將目標放眼到整個河北省。
“本位思想”
2016年10月,曹妃甸工業區管委會副主任董朝暉掛職北京中關村,擔任中關村管委會創業服務處副處長。
談及當時的想法,董朝暉坦言,“選擇掛職北京,還是有那么點兒本位思想”。董朝暉說:“2007年從河北省環保廳來到曹妃甸工作,將近十年的時間里,曹妃甸建設有高峰、有低谷,我希望通過掛職解決一些問題。”
來到創業服務處,董朝暉主要負責孵化器和加速器的相關工作。掛職第一個月,董朝暉就走訪了五六十家孵化器、加速器。大量的走訪,讓董朝暉發現了一個“怪現象”——很多技術都需要落地和市場化,但有不少項目都是越過河北落到其他地方。
通過觀察,董朝暉發現,原來是有些人認為河北產業基礎薄弱,營商環境保守,但實際上這些在曹妃甸都不成立。這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政府與創業團隊間溝通太少,兩者信息不對稱。
“近水樓臺”
“到了北京以后,感覺天地變大了,資源太豐富了。需要我們對接的點特別多。”直觀感受到中關村如火如荼的科技創新氣氛后,董朝暉找到了破解曹妃甸問題的方法。“原來我們的招商引資是鋪天蓋地、圍獵式的,缺乏目的性,導致項目后期效果不佳。”他說,“現在我們要尋找那些真正適合當地的項目,通過精準對接、定制孵化,變圍獵式招商為圈養式招商。”
2016年底,時任中關村管委會主任郭洪對圖森未來科技(原名圖森互聯)的無人駕駛項目很關注,要求中關村創業服務處做好跟蹤。“接到這個要求后,處里組織了座談會,當時我就感覺,只有曹妃甸適合這個項目!”董朝暉說。
據介紹,圖森未來科技主要研究貨車的無人駕駛技術,曹妃甸港口有物流運輸需求,曹妃甸區能為企業提供路測場地。該區作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還有一些先行先試的政策。董朝暉說:“他們去了都說,之前都不知道這個地方,這里竟然有這么好的實驗條件。”僅僅三次溝通,董朝暉就把這個項目拉到了曹妃甸。
董朝暉笑稱,這次合作是源于自己“近水樓臺先得月”,實際上,正是基于對本地情況的全面掌握和充分了解,董朝暉才促成了項目落戶。他說:“來掛職前,我對分管的工作重新梳理,對現狀有了充分了解。掛職干部的優勢就在于熟悉本地情況、資源,來到北京后,我們能很快把北京資源迅速匹配,完成精準對接。”
“不甘寂寞”
在董朝暉的聯絡下,中關村與曹妃甸建立了良性互動關系,而此時“不甘寂寞”的他又將目標放眼到整個河北省。董朝暉說:“我們在對接過程中,發現了很多項目不適合本地。因此,在項目對接過程中,我們要跳出‘一畝三分地’,放眼全省來看整個大協同。如果局限一處,就會浪費很多資源。”
為此,董朝暉將部分掛職干部聯合起來,組織大家到每位掛職干部的原單位調研學習。作為掛職干部臨時黨委委員兼第11黨支部書記,董朝暉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總是坐下來搞黨員活動,不如走出去,動起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今,走訪調研活動已開展兩個月,每周該黨支部都會組織這樣的活動。
他們到張家口市康保縣調研,發現一家脫水蔬菜生產商,該廠商只需要脫水蔬菜,造成農戶大量優質蔬菜爛在地里,帶來原材料浪費。了解到此情況后,董朝暉整合資源,在康保縣引入京東和新發地兩家企業。廠家生產脫水蔬菜的同時,由新發地出售鮮菜,另有一部分蔬菜做成“凈菜”通過京東銷售。
董朝暉說:“張家口適合種蔬菜,曹妃甸不行,那邊都是鹽堿地。這個月我們會去任丘、廊坊,查找問題,梳理產業。眼界要放寬,我們要跳出本職單位的小圈子,放眼協同發展大平臺。將掛職干部組織起來,互相交流,共享信息。這些項目,只要放到河北,就能幫助地區發展。”
面對面
每月坐地鐵要花近千元
十幾年的軍旅生涯煉就了董朝暉堅決果敢、辦事不拖沓的性格,為了對接項目,董朝暉每天都奔波于各政府部門和企業之間,每月地鐵通勤費用都在1000元左右。記者特意“追”到了河北高碑店,利用董朝暉對接項目的間隙才得以完成采訪。
董朝暉笑稱自己是“臥底”,他說:“這次掛職收獲非常大,掛職干部掌握第一手資料和信息,如果要搞項目,就要去基層掛職,這種對接交流太有意義了。”
還有兩個多月,董朝暉就將結束掛職,這段時間更加“時不我待”。他說:“現在時間越來越不夠用,趁這段時間要加緊聯系,爭取讓更多項目落戶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