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中關村大學科技園及科技企業孵化器工作會議”召開,《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大學科技園及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支持資金管理辦法》正式發布,一系列涉及大學科技園和孵化器的新政出臺。“政策是希望加速中關村示范區內的大學科技園和孵化器的轉型升級,最終為1.2萬余家園區企業,從注冊到研發、從產學研到投融資,提供全方位、有力的創業支撐保障。”中關村管委會創業服務處處長楊彥茹說。
新政出臺
這份名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大學科技園及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支持資金管理辦法》字數不多,共計五章十五條,但對孵化器的支持卻是實實在在的。其中,對于產業技術研究院運行中的管理費用、運行機制、服務內容等,原則上給予不超過200萬元的一次性資金支持。對于大學科技園和孵化器承接國家、北京市重點項目,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的項目來源、吸引融資等情況,原則上給予不超過100萬元資金支持。對當年建設的技術服務平臺所產生的費用,按不超過50%的原則給予一次性補貼,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對于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的大學科技園和孵化器,原則上給予不超過50萬元的獎勵;根據投資入駐企業數量和規模、創業導師數量等,原則上給予不超過100萬元的資金支持。
記者了解到,目前中關村擁有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孵化器、留學人員創業園等各類創業孵化服務機構100余家,孵化總面積超過320萬平方米,累計入駐企業1.2萬家,在孵企業超過7000家。
可以看到,大學科技園和孵化器內的科技企業占到了中關村2萬家企業的一半還多,對于大學科技園和孵化器的關注,直接影響著這些科技企業的成長。顯然,新政也旨在通過政策手段,引導大學科技園和孵化器構建完善的服務平臺,包括“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搭建“技術服務平臺”、引入“創業導師”等等,為創業企業提供更為務實多樣的服務幫助。
孵化器需管委認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北京市還有一批民營、形式上類似于孵化器的科技園區,如果他們想要享受以上政策,必須被中關村認定為可享受政策的孵化器。
參會當天,記者見到了創新工場聯合創始人王肇輝,創新工場被授予“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創新型孵化器”,成為第一家由中關村示范區認定的創新型孵化器。在會議開始前,記者詢問創新工場能否享受到中關村針對大學科技園和孵化器的新政時,王肇輝表示不清楚,需要看中關村管委會如何認定。會后,記者又向中關村管委會創業服務處處長楊彥茹了解相關情況,她解釋說,對創新工場的授牌正是基于將其納入中關村范疇的初衷,可以讓創新工場享受中關村先行先試政策,這一舉措也是中關村機制體制創新的又一次突破。
就在談話間隙,北醫健康產業園的品牌經理郭音龍湊上前來,急切地向楊彥茹詢問他們產業園是否可以享受以上新政。楊彥茹表示,如果目前還不是中關村認定的孵化器,可以先到中關村管委會創業服務處進行申報,經過審定、批準后,可以享受以上政策。
孵化器稅收政策
依舊空白
在北京市層面,雖然科委、經信委等部門都有針對大學科技園及孵化器的支持資金,但大多是以項目制,且針對已經發展初具規模的孵化器,覆蓋面比較有限。中小孵化器負責人普遍向記者反映,需要具有普世性的支持政策。
記者了解到,最被業界認可的政策莫過于稅收優惠政策。相較于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大學科技園及孵化器幾乎處于空白階段。雖然科技部和北京市曾出臺過相關政策,給孵化器帶來一絲希望,但是實際效果并不理想。
早在2007年,科技部、財政部就出臺了相關稅收政策支持孵化器發展。分別是《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關于國家大學科技園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 關于科技企業孵化器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孵化器通知》)。但是,因為設定標準過于嚴苛,實行效果并不好,而且此政策只開展于2008-2010年3年時間。
僅以《孵化器通知》為例,其中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孵化器自用以及無償或通過出租等方式提供給孵化企業使用的房產、土地,免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對其向孵化企業出租場地、房屋以及提供孵化服務的收入,免征營業稅。
但同時《孵化器通知》要求,符合政策標準的企業必須滿足,“屬新注冊企業或申請進入孵化器前企業成立時間不超過2年;在孵化器內孵化的時間不超過3年;注冊資金不超過200萬元;上年營業收入不超過200萬元”等。
隨后,北京市轉發了該文件,名為《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國家稅務局北京市地方稅務局轉發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科技企業孵化器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京財稅[2007]2330號),但是,北京市并未出臺相應的具體落實細則。“由于沒有具體操作說明,這項政策也沒有廣泛開展起來。”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稅收政策往往牽扯到多個部門,開展起來比較復雜。
孵化器稅收政策猜想
然而,新的希望或許有可能被重新喚起。日前,記者率先報道了科技部正在編制一份詳細的扶持孵化器發展的政策意見,該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上周五,記者見到科技部孵化器管理處處長張峰海,向他進一步求證。他表示,財政部目前正在審定該政策,但具體何時能夠出臺還不得而知。如果順利通過,未來全國900家孵化器將率先享受到稅收優惠等扶持新政。
據了解,去年9月,國務院在一份針對孵化器的調研報告上做出批示,認為科技企業孵化器對戰略性國家建設、對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很有意義,并且請科技部和相關部門要從政策、財稅、計劃上拿出具體意見,支持孵化器的發展。目前,科技部政策司等相關部門,正在起草一份關于中國孵化器的報告,作為參考意見上報國務院。
張峰海雖然不能預測該草案何時頒布,不過他堅信國家一定會從政策上將孵化器作為“立國之策”,確立孵化器的地位。
但是,另有人對大學科技園及孵化器享受大規模稅收減免政策持審慎態度。市科委高新技術產業化處龍華東告訴記者,以后再出臺針對孵化器等園區的大規模的稅收減免政策很難了,一方面是稅收減免開展起來本身比較復雜,另一方面,現在的大趨勢是通過一個個項目給予資金支持。資金的使用上更有針對性和引導性。
中關村力促孵化器
轉型升級
雖然對于宏觀政策走向不好把握,中關村卻在自己的“試驗田”內開始了先行先試。
去年8月,中關村召開了“示范區大學科技園企業孵化器工作會議”,研究了大學科技園和孵化器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進程中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會上還廣泛征求了支持中關村大學科技園及孵化器發展的具體意見和建議。隨后12月,中關村管委會出臺了《支持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大學科技園及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的實施意見》。為了配合實施意見的實施,規范大學科技園和科技企業孵化器支持政策的使用,加強對有關政策的指導,此次又發布了《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大學科技園及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支持資金管理辦法》
該業內人士指出,此次新政的意義在于,通過政策手段加速大學科技園以及孵化器升級轉型,從原來簡單提供辦公場所、政策咨詢的服務者,轉變為深度孵化企業、參與企業建設的利益共同體。
細數規則,獎勵范圍主要圍繞在“產業技術研究院”、“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重大項目”、“關鍵技術平臺建設”、“投融資、輔導培訓等社會化服務”、“運營模式、孵化機制、服務體系” 等方面。目的就是升級為一個全流程、綜合性、專業性的大學科技園和孵化器。
如您對本版文章有任何問題,請聯系本刊電子郵箱:Shangbaowenda@126.com。
對話
商報:針對大學科技園和孵化器發展,下一步中關村將開展哪些具體工作?
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王汝芳:我們將在五個方面重點支持。
首先,支持大學科技園和科技企業孵化器全面提升創業服務能力,尤其要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支持他們聚集社會化專業服務資源,建立新型孵化易行模式,完善創業項目孵化機制,打造從創業項目植入到轉化發展的全過程的服務體系。
其次,要積極探索以大學科技園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為核心載體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結合股權激勵試點工作,探索各種形式的科技成果轉化方式,探索與社會資源緊密結合的運行機制。
第三,支持科技企業孵化器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結合自己優勢和創業企業特點,搭建關鍵共性技術服務平臺,并加強與行業協會、產業聯盟合作,拓展技術服務平臺網絡,形成鮮明的產業特色。
第四,支持他們探索新的運營服務模式,構建靈活有效的服務模式,不斷孵化出明星企業,形成孵化機構、創意企業和資本運行三位一體的機制。
最后是積極探索以大學科技園及科技企業孵化器為核心載體的,吸引、聚集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機制,提高高端創業人才的聚集度和創新效率,促進各類創新創業人才的快速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