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國青少年網癮報告近日發布,青少年網民中網癮群體比例為14.1%,人數約為2404.2萬。
網癮的危害究竟有多大,網癮是否是一種現代疾病呢?
網癮更應稱為社會疾病
網癮是否屬于疾病,醫學界尚存爭議。所謂的網癮更多的應該是一個社會問題,是隨著網絡文化和網絡生活的飛速發展出現的一種社會現象。如果一定要爭論其是否屬于疾病范疇,那一定要明確這種對沉湎網絡的現象是否影響了一個人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是否真的使人達到病態的程度。
網絡是一個很好的學習交流工具,但也同時充斥著大量不良信息。青少年往往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但明辨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常常欠缺,容易出現沉溺于網游和各種網絡不良信息進而影響學習和身心成長的現象。
網癮可危害青少年身體健康
有的孩子長時間上網,顧不上吃飯睡覺,會導致失眠、厭食甚至營養不良、神經衰弱等情況,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體健康。有研究表明,網癮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現自閉癥的傾向。雖然不能簡單地說網癮少年就一定會發展成為自閉癥患者,但是從臨床工作確實發現,網癮可以成為誘發部分青少年精神行為異常的原因。
曾經一位少年患者,經常連續十幾個小時上網打游戲,水米不進也不休息,逐漸出現了手腳僵硬,活動不靈,就診時已經不能獨立行走,生活不能自理。最后診斷是“亞急性聯合變性”,是一種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神經系統損害,這與孩子過度上網影響營養的補充有直接關系。此外,網癮還可能引起部分具有潛在疾病如心臟病、腦血管病、癲癇等患者急性發病,造成嚴重后果。
網癮影響青少年實際生活中的交流能力
網絡語言的發展,豐富了人類語言的內容。但是對于那些長時間局限于網絡進行交流的人來說,一旦離開虛擬空間,這些人在現實生活中的交際能力往往比較差。
網絡是把雙刃劍,如果運用不當,很可能成為教唆犯罪的武器。據查,少年犯的娛樂方式中80%都是有害娛樂,其中網游占了重要部分。顯然,網絡的負面對青少年的影響很大。不過,當“網癮”成為一種病,真正需要治療的時候,我們不難發現,讓其走出網絡恐怕是很難的,真正能夠治療“網癮”的,絕不是醫院所能夠承受得住的。
因此,家庭、學校及社會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夠創造一個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網絡環境。作為家長,應該主動了解網絡,多與孩子交流,要控制孩子的上網時間和內容,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絡。必要的時候,家長或學校可以選擇一些工具來幫助自己實現引導目的。
筆者在這里推薦一款聚生網管上網行為管理系統(www.grablan.com),他可以通過設置網絡黑白名單的方式,來限制孩子上網瀏覽網頁的內容;同時,他還可以封堵各種網絡游戲、屏蔽網絡視頻;最后家長還可以通過聚生網管來設置上網時間,從而來管理孩子每天上網的時間,防止孩子上網成癮。此外,聚生網管還可以記錄孩子每天的上網日志,家長可以隨時了解到孩子每天的上網動態,從而可以針對性的對孩子進行教育引導。
治療網癮問題,國家和社會方面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網監局應加強對網絡的監管;嚴禁未成年人進入網吧,網吧不得通宵營業;社會人也應起到監督作用,共同為青少年建立一個綠色上網環境而努力。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青少年一定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