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世界知識產權日,上午10時中關村知識產權戰略研究院院長馬一德做客新華網,就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與廣大網友進行交流。 談到中關村的發展,馬一德說,這幾年中關村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確實存在很多問題。中關村最大的問題就是知識產權問題。
[主持人]您作為中關村知識產權戰略研究院院長,您認為中關村企業發展的優勢和面臨的挑戰,中關村企業如何做好知識產權的戰略性布局?
[馬一德]應該說中關村是一個中國的絕好的品牌,也是中國高科技的代名詞,更是中國高科技發展的方向,同時也是國人的寄托,全世界都在看中國,中國應該說都在看中關村,因為中關村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橋頭堡,過去中關村之所以能夠成為橋頭堡,主要還是以高科技和研發立足于世界。在80年代初,鄧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學的春天,召開了第二次科學大會,我們集中了一大批北大的、清華的、人大的、中科院的老先生們創造高科技產品,比如863、聯想、四通等等,所以中關村一下子就聞名了,使中關村變成了與美國最接近的地方,號稱是中國的硅谷。這幾年中關村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確實存在很多的問題。首先,中關村的普遍企業知識產權的戰略意識不強,規劃能力比較弱,這是一個大問題,應該說中關村最大的問題就是知識產權問題,因為中關村是一個高科技集中的地方,是一個研發集中的地方,如果它的知識產權問題解決不好,就影響了其他的一系列問題,所以中關村的問題是知識產權的問題,而知識產權的關鍵問題是中關村的企業在知識產權的布局、運用和預警方面還顯得很薄弱,應該要更大地加強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