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政策 > 正文

將中關村新三板建成中國的NASDAQ

日期:2012-04-15  來源:中國聯合商報
[字體: ]

 2月29日,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和北京市市長郭金龍等領導調研中關村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主要考察了新三板的融資能力。

  中關村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有別于傳統柜臺市場,是通過深交所的技術系統和券商連接起來,是全國性的統一的市場。目前全國100多家券商中,有61家具有代辦轉讓資格,全國4300個營業部可以從事中關村公司的股份交易,占營業部總量的89%。目前共有132家企業申請上新三板,實際有108家企業掛牌。

  據介紹,新三板成立以來,有效地促進了中小、科技、創新型企業按需高效快速融資。去年有29家新三板企業進行了定向融資。在新三板的融資一般3個月就可以完成,速度很快,規模從800萬元到2億元不等,有小額快速的特點。

  事實上,在新三板掛牌也提升企業的綜合融資能力。很多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后,由于之前券商都經過盡職調查,所以他們很容易得到銀行的貸款。銀行一般也會提高對新三板掛牌企業的授信額度。

  郭樹清在“兩會”部署2012年工作時,對場外市場建設的描述出現了微妙變化,不再出現代辦股份轉讓系統(即新三板),而是改成“以柜臺交易為基礎,加快建立統一監管的場外交易市場”。監管層的意圖已經越來越明確,那就是通過建設區域性場外交易市場收編違規交易所,最后建成全國統一的場外交易市場,在此基礎上再推動新三板發展。

  將新三板建成中國的NASDAQ

  西部證券代辦股份業務部總經理程曉明一直忙于新三板的研究。程曉明說,“新三板并沒有推倒重來,以前主要考慮支持高新技術園區的科技企業,所以只有新三板,相當于美國的NASDAQ,而現在還要考慮到大量的非高新園區的中小微型企業,它們也有融資需求,所以還要建設柜臺交易市場,相當于OTCBB,而地方的產交所相當于粉單市場。”

  在程曉明看來,中國版的OTCBB系統將會引入新的交易模式做市商制度,這與地方股權交易所有很大的不同。天津、上海、重慶等地的柜臺市場,券商不作為會員參與交易。而新系統下,各地券商報價,建立柜臺交易市場?此品稚,實則在全國統一的交易規則下運行。監管上由證監會統一監管,實行備案制。

  對于上柜企業,程曉明指出,在柜臺交易系統啟動的初期,柜臺交易主要面對的重點是科技、文化、商業模式創新型企業,長期向所有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開放。

  在場外市場發展初期,對于天津、上海、重慶合規的股權交易所可看做是全國性場外市場的有益補充,即對不同區域內,例如,環渤海等區域的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即所謂的粉單市場,交易所的交易制度靈活制定,并不適用風險較高的做市商制度。

  完善制度 提升新三板的活躍度

  事實上,自中關村代辦股份轉讓系統以來,新三板交易不活躍一直是一大詬病。可以看到,交易制度規定公司股東人數不能超過200人、交易起點高達3萬股,且每手1萬股,不向個人開放,且柜臺交易而非競價,導致低迷,融資功能差。

  如何在新的柜臺交易系統下激發投資者交易的活躍度,程曉明直言:交易制度到位即可。關鍵的幾條:股份拆細、標準化、競價、向個人開放、放開股東人數200人限制。其中,最為核心的是引入做市商制度交易系統。

  “由券商做市"代替"投資者完成對上市公司進行價值分析的工作,通過其雙向報價來引導投資者的估值定價,直接告訴投資者上市公司股票的價值,影響股票價格的形成。”程曉明指出,做市商有活躍市場和定價的雙重功能。

  “監管的關鍵是對做市商的監管,一方面要求做市商具備高水平的研究、估值能力,同時還要在制度的約束下,及時、真實地向投資者披露其估值結果,具體就是持倉量限制、雙向報價等。”程曉明如是說。

  值得注意的是,成立不久的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盡管在新三板制度上改良交易制度,但開業后交易較為慘淡。而對于全國統一的柜臺交易系統,新交易制度的盡快確立必將加速推進場外市場的建設進程。程曉明預計,在相關辦法修改完善后,中國版的OTCBB和新三板有望在下半年破題.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