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產業化發力,最先收獲的就是IPv6設備廠商,這個邏輯和3G和4G的建設周期一樣,首先引發的是新一輪網絡基礎環境的改造.
為了探究下一代互聯網產業發展未來的發展路徑及影響,近日上證報記者專訪了中關村下一代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張建寧。
IPv6后續扶持政策可期
上海證券報:針對下一代互聯網產業發展,2011年底至今,國家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您認為,這為IPv6產業發展提供了怎樣的機遇?您對未來IPv6設備的產業空間有怎樣的判斷?
張建寧:下一代互聯網示范工程(CNGI)2009年即開始組織試商用,但一直沒有進入大規模商用化運營服務階段。原因是:首先,外部壓力不夠,美國等發達國家并沒有在IPv6建設上給我們太多的超前建設壓力;第二,我們對于自己的IPv6技術能力不夠自信;還有重要的一點是,電信運營商忙于投建3G網絡,沒有資源再同時投入IPv6這個大項目。
這次國務院和發改委等部門將以IPv6協議為基礎的下一代互聯網建設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對于IPv6的產業化肯定是重大利好。但另一方面,還要看國家的決心有多大,以及電信運營商的投資力度和實際情況,這直接決定了產業的空間。
一旦產業化發力,最先收獲的就是IPv6設備廠商,這個邏輯和3G和4G的建設周期一樣,首先引發的是新一輪網絡基礎環境的改造。
上海證券報:接下來政府將可能從哪些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您認為這些措施能夠切實解決目前IPv6產業化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嗎?
張建寧:國家對于IPv6發展的支持將有一系列組合拳,接下來政府有可能在試點城市出臺更細化的支持措施,IPv6應與無線、4G建設提升到同一戰略高度,最好和4G同步建設發展。這些措施值得期待并很有可能高于預期。
說到底,目前IPv6產業化面臨的問題在資金投入方面。其中,政府補貼是一個來源,與此同時,運營商也有實際投入建設的動力。在“2012世界移動通信大會”期間,中國移動總裁李躍表示,中國移動將建設超過2萬個TD-LTE基站,到2013年TD-LTE基站規模超過20萬個。這幾乎等同于5年來3G建設的規模。在這種情況下,電信和聯通依靠已有的固網優勢,可以和移動差異化競爭。
IT業都將分享IPv6“盛宴”
上海證券報:IPv6產業鏈主要包括哪些環節,您認為國內廠商在哪些方面具備優勢,能夠分享到產業發展的“盛宴”?
張建寧:IPv6產業鏈包括整個IT業,對整個產業來說都是機會。首先是設備商,如華為、中興通訊、神州數碼等,但這個機會很短,最后是拼價格、拼規模。后續當IPv6與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相結合時,就會產生更多新的業務機會,特別是與傳統產業結合的新型運營服務業的機會,如移動電子商務、物聯網服務業等。IPv6將為之提供更大的地址空間、高帶寬、更好的網絡質量和安全性。
上海證券報:根據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下一代互聯網的路線圖和主要目標,2013年年底前,開展國際互聯網協議第6版網絡小規模商用試點,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和技術演進路線。據您了解,目前已經進行了哪些準備?接下來的主要工作是?
張建寧:核心的路線圖是電信運營商的主干網改造,其次是網絡CP和內容提供商的升級,接下來是結合云計算與物聯網的商業模式的創新,F在的蘋果和安卓系統、win7等都支持IPv6,為業務創新提供了很好的基礎,而在網絡資源改造方面,很多設備廠商已經具備了技術和產品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