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政策 > 正文

中關村管委會和企業為經濟報道出謀劃策

日期:2013-01-02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體: ]

   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中關村,是我國科教資源最為密集的地區,聚集眾多科研機構和2萬多家科技型企業。2012年12月30日,經濟日報社社長徐如俊帶領采編人員到中關村,就如何進一步做好經濟報道、《經濟日報》如何改進創新,與中關村示范區管委會領導及中關村企業代表面對面地進行了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議。現將有關機構和企業代表在座談會上的發言摘要刊發,與廣大讀者共享。

  中關村示范區管委會主任郭洪——

  創新需要鼓與呼

  中關村的發展和《經濟日報》有不解之緣,《經濟日報》是中關村發展的見證者和支持者。

  改革開放以來,中關村從我國第一個國家級的科技園區,到現在已經成為我國第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近年來,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目前示范區總收入過億元企業總數達到1550家。上市公司總數達到224家,很多都是行業排名前三位。涌現出一批高成長性的“瞪羚企業”,也取得了一大批領先的科技成果,有些領域甚至開始在國際上領先。作為中央媒體,《經濟日報》這些年來高度重視中關村發展,不僅及時報道了中關村新的創新成果、新的發展情況,而且反映了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廣大創新主體的呼聲和需求,對中關村的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

  中關村的發展成為了國家戰略,也寫入了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我們感覺到這是機遇也是挑戰。怎么支持好創新發展,特別是突破一些科技創新的阻礙,還要靠進一步的深化改革。

  中關村的發展靠的是人的解放、體制機制的突破。在關于中關村發展深層次的探索中,如創新發展道路怎么走,特別是一些政策怎么突破,這些方面希望《經濟日報》繼續進行深入調研,給予我們啟發和幫助。

  中關村產業技術聯盟聯席會秘書長杜朋——

  產業聯盟需要更多關注

  中關村產業聯盟發展很快,目前已經增長到了79家,涵蓋方方面面的產業。

  產業聯盟是中關村協同創新、組織創新的典型。和行業協會相比,它是自發形成的以創新為核心,或者是以市場為要素結合起來的經濟利益共同體。通過組織創新來實現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結合,因此和傳統意義上的產業聯盟也不一樣。以前由于政策限制,這種新型的社團組織不能注冊法人。在中關村先行先試的政策下,我們已經開始對產業聯盟進行法人的注冊,這是創新性的突破。對于產業聯盟這種帶動整個產業的創新主體,希望《經濟日報》從有利于國家經濟發展的角度,對這種新的社會組織形式給予更多關注和報道。

  我現在也擔任中關村上市公司協會的秘書長。中關村現在的上市公司總數已經有224家,包括境內和境外的上市公司。應對國外機構做空中國概念股,我們有一個經驗,就是越開放誤會越少。在國外,上市公司和媒體打交道是公司治理必須要掌握的方式,我們在這方面經驗還比較少,希望《經濟日報》給予幫助。

  另外,我們經常會在移動終端上獲取信息,因為它比較方便攜帶。希望《經濟日報》加快推進全媒體建設,盡快推出移動終端版本,這樣我們看起來更方便,可以隨時地零距離地和《經濟日報》接觸。

北京中科納新印刷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宋延林——

  體制機制創新更需鼓與呼

  我們是由中科院化學所、聯想控股等單位發起成立的新技術企業,致力于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印刷相關新技術、新材料及相關設備、軟件的研發和生產。

  企業是經濟活動的主體,也是國家經濟活力和競爭力的具體體現!督洕請蟆肥墙洕鷪蟮李I域最權威的中央媒體。希望能更關注企業和企業家,尤其是創新發展中的中小企業。

  一是希望能夠貼近火熱生活、講述企業技術創新的傳奇故事。中關村是中小型科技創業企業最集中的區域之一,有大批懷揣著夢想的年輕人在這里創造他們的傳奇,這些個性鮮明的企業家的成長故事是中國經濟發展活力的體現,也是最為鮮活的經濟新聞素材。

  二是希望營造輿論環境,推動改革發展。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科技創新引領經濟發展,就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其核心是解放人、解放科技人員的創造力。要提高效率,加快成果轉化,必須有體制和政策方面大的改革和突破。我們希望《經濟日報》通過對中關村先行先試精神的深入挖掘,能夠倡導形成全社會鼓勵創新、支持創新、投身創新的風氣,吸引全世界的優秀人才到中國從事創新、創造、創業活動,真正將中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國家。

  北京中科科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張明——

  更加關注基層關注民生

  我們辦公室訂了《經濟日報》,我經常瀏覽相關內容,感到收獲很大。前一段時間《經濟日報》記者還對我們單位的自主創新進行調研,深入了解重點項目。這種深入基層、細致認真的工作作風讓我們深受感動。

  中科科儀原來是中科院下屬事業單位,是專門給中科院生產制造裝備儀器的,在2000年改制成了企業。今年3月份,我們加入了中關村科學城科學儀器創新園的建設,我們的任務就是吸納科學儀器產業鏈上下游的相關企業,實現產業集聚,爭取能夠得到更大的發展。

  對于經濟報道如何改進創新,一是希望《經濟日報》更加關注基層,關注企業,尤其關注中關村科學城的企業,能把科學城的建設經驗更多反映出來。二是希望《經濟日報》更加關注民生。這次黨的十八大勝利閉幕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常委見面會上的講話分量最重的是民生,說明中央對民生越來越重視。我們經常聽見年輕職工談到住房、教育、醫療、社保問題,還有老同志關心退休待遇等問題。建議《經濟日報》組織專題研討會,或者通過專欄的形式,對關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經濟政策進行答疑解惑。

北京紐曼騰飛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程靜——

  希望提供“量身式”服務

  作為一家科技企業,《經濟日報》是我們獲取經濟政策和信息的主要通道,是我們最關注的報紙。對于改進報道,我提幾點建議:

  一是在內容上,希望進一步加大經濟報道的主體地位,通過專業性加強權威性。另外在貼近群眾方面,關于經濟熱點的選擇,建議結合民生,拉近報紙和大眾的距離,增加老百姓感興趣的閱讀點、關注點。

  二是要應對新媒體時代的來臨。新媒體時代人們接受信息的方式發生了很大改變,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歡在智能終端上閱讀信息,方便快捷。所以希望《經濟日報》加強安卓版服務和微博推廣,開通手機報。結合報紙的優勢和特點,對重點主題進行傳播。

  三是信息的利用是可以多次重復的,信息的N次利用產生的價值大于簡單發布,應深度挖掘信息利用空間,榨取信息利用價值。

  四是希望報社和企業之間增強互動。我們企業尤其關注與企業長期發展息息相關的政策,希望進一步加強政策解讀的針對性和精確性;建立更加暢通的溝通渠道。與企業建立長期的合作機制,將雙方的合作建立在充分明確需求的基礎上,延長和加深合作。

  五是希望能夠提供專業咨詢意見。及時了解企業的發展需求,在對企業進行深度的調研、行業內數據采集的基礎上,提供詳盡的行業研究報告。

  北京信威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溫斌——

  助力自主創新打造品牌

  我們公司從事無線通信領域前沿、核心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是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無線通信產業發展的驅動者。

  憑借強大的研發及產業化實力,擁有一些世界領先的技術優勢,我們以全系列的基站、基站控制器、本地移動控制中心、手機、無線桌面電話、塔放等設備,提供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SCDMA無線通信整體解決方案,可以使運營商以較低成本迅速形成市場規模,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雖然我們的技術很先進,也很成熟,但是我們企業在品牌建設方面還很欠缺!督洕請蟆肥且越洕麄鳛橹鞯木C合性中央級大報,是傳播發布黨和國家關于經濟方面政策信息的重要渠道,國內外了解中國經濟發展動向的重要窗口。我們希望《經濟日報》今后給予我們公司大力支持,為企業的創新與發展鼓與呼,幫助企業打造品牌。

北京憶恒創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殷雪冰——

  盼關注中小科技型企業

  我們公司是一家年輕的公司,主要是提供企業級高性能存儲產品,公司產品可以應用于云計算和大數據的IT存儲系統,我們的硬盤可以達到1.5GB/S,相當于1秒鐘可以傳輸一張DVD光盤數據量。

  可以說,作為一個80后,我很慶幸能夠在中關村發展自己的事業,因為中關村具有產業鏈上下游協同,人才、技術集聚等優勢,能夠快速讓年輕人的夢想變為現實。

  企業初創時,我們就在幾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搞技術創新研發。2011年我們融資2000萬元將企業做起來。目前我們公司的產品已被人人網、豆瓣網、奇虎360、優酷網、樂視網、完美世界、中科院等采購,我們還與戴爾、聯想、曙光、浪潮以及多家世界500強等服務器廠商建立了合作伙伴關系。

  中關村承載著一代代年輕人改變世界的企業夢想。許多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年輕人有創意,有專利,有頭腦,他們在中關村創業,并渴望開創一番事業。

  我們希望《經濟日報》繼續發揚“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作風,多報道像我們這樣的初創型的科技企業,給予創業者以信心和勇氣。這些很小型的企業,很有可能就是下一個蘋果的誕生。我們也希望《經濟日報》今后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

  北京時代凌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王國金——

  加快運用新媒體

  我們公司是專注于提供物聯網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之前,《經濟日報》對時代凌宇已經作過三次報道?梢哉f,《經濟日報》對于中關村的企業已經給予很大支持,已經在幫助中國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打造品牌。

  柳傳志有個“把式論”——“光說不練是假把式、光練不說是傻把式、能說會練才是真把式”。他是針對企業員工說的,其實對企業而言,也同樣適用,企業技術過硬,產品做得很棒,需要講出來,但是企業說出來如何才能讓外界聽見?《經濟日報》就是傳遞企業聲音一個非常好的渠道,可以有效地幫助企業打造品牌。

  如今已進入了“新媒體時代”,新媒體不但改變了傳統的媒介形態、傳播手段及傳播方式,而且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經濟日報》在今后的發展中,我認為有兩個方面可以再加強:

  一是《經濟日報》可以考慮推出手機報。報紙的欄目比較多,但對于我們企業來說,只關注那些與我們相關的欄目,手機報可以分欄目,讓企業家自己來訂閱。

  二是使用郵件進行推送。讀者可以自己選擇訂閱報紙上的欄目,通過郵件及時推送給讀者。

中關村示范區管委會委員、新聞發言人劉航——

  用成功經驗引導企業

  《經濟日報》是以經濟報道為主的綜合性媒體,具有很大影響力、權威性。近年來,《經濟日報》和中國經濟網為宣傳中關村以及推動中關村示范區的建設與發展,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徐社長親自帶隊在年終歲末冒著嚴寒到中關村調研,聽取中關村管委會以及各位企業家的意見,我們十分感動。我們深刻感受到了《經濟日報》的領導在轉作風、改文風方面的精神風貌,值得我們學習。

  今天一些企業和協會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主要有兩部分:一是對下一步《經濟日報》在報道的點和內容方面的建議;二是對辦報的方式和手段方面的建議。希望經濟日報社能為中關村的發展歸納總結出更多好的經驗,以便于引導中關村廣大企業為示范區,以及北京市的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佳訊飛鴻政府事務經理張紅波——

  搭建更多的互動平臺

  我們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通信信息領域新技術、新產品的自主研發、自主生產以及規模銷售的民營企業。

  我們公司長期訂閱《經濟日報》。作為企業職員,我非常關注這張報紙。自2012年起,《經濟日報》作了一些改版創新,呈現出嶄新的面貌,版式更加活潑、美觀,又保持了莊重、大氣的風格;內容更加厚重;對經濟領域熱點問題的追蹤報道更加及時、有深度,文章的可讀性、實用性、吸引力、感染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尤其是《讀者之聲》這個版面,和讀者之間有很好的互動,既有質量又有分量。

  對于如何辦好報紙,我希望《經濟日報》能夠繼續發揚“走轉改”精神,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能夠更加深入地關注中小型民營高科技企業,并以樸實的文風拉近報紙與中小企業之間的距離。

  同時,希望《經濟日報》能夠搭建一個平臺,就像咱們的《讀者之聲》版一樣,能夠與企業進行良好的互動,比如現在企業關注的話題,能夠及時反饋到報紙上,報紙也能夠對于企業的創新給予及時報道。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