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 》( 2014年03月05日 21 版)
資料照片
3 分鐘內,小米公司兩款手機成交的訂單總支付金額超過1億元;清華紫光推出的全球首臺云計算機,“像家電一樣即插即用”;京東方研發的110英寸超高清液晶 顯示屏,獲“世界最大液晶電視”的吉尼斯紀錄;神霧集團的新技術,有望使傳統煉鐵工藝能耗下降兩成,污染物減排90%……
這些創新故事、經濟傳奇,都發生在2013年的中關村。
服務創新型國家建設和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關切,加大深化改革力度,推動體制機制創新,深入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引領工程,剛剛過去的一年,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總收入將超過3萬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
改革,釋放創新創業的活力
中關村因改革而來,伴改革而興。
服務科技創新,必須推進改革。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9月30日在中關村舉行集體學習時,中央領導同志強調,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
這一年,中關村改革創新邁出堅實步伐。“新四條”經國務院批復實施,“1+6”政策試點持續深化,推進“京校十條”等市級創新政策出臺,跨部門跨層級的央地、軍地協同創新組織模式和促進科技創新及成果產業化的政策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創業生態系統進一步優化完善。
這一年,“1+6”部分政策在全國擴大試點,中關村在全國政策先行先試領域的輻射帶動作用逐漸凸顯。
改 革孕育出創業的熱潮。中關村2013年新創辦科技型企業6000家。車庫咖啡、創新工場、創客空間等17家新型孵化器,成為一個個“小巨人”的夢工廠。首 屆中關村和硅谷同場競技的跨洋創新創業大賽在這里舉辦。天使投資和創業投資蓬勃發展,投資案例和投資金額均占全國的1/3左右。
中關村管委會負責人介紹,2014年,將深入挖掘“1+6”政策執行潛力,加快落實“新四條”試點政策,探索國家新的創新政策試點,推進科技創新綜合改革,打造中關村制度創新升級版。
人才是創新創業的關鍵。中關村將創新個人所得稅、境外投資和返程投資、進口稅收等系列政策,鼓勵支持高校、院所擁有科技成果的創新人才創辦科技型企業,支持高校、院所創新人才在科技型企業兼職。
金融是經濟的血脈,“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中關村將加快建設中關村國家科技金融創新中心,支持行業領軍企業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中關村銀行,完善包括科技信貸、創業投資、多層次資本市場、科技保險、融資租賃等在內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
發展,引領新興產業的浪潮
中關村,每天都是新的。這里涌動的是與世界同步的產業新浪潮。
2013年,在電子信息、生物和健康、衛星應用、高端裝備[0.18%]和通用航空等技術領域,中關村涌現出小米科技公司的第三代智能手機、樂視TV超級電視、中國衛通公司航空器客艙衛星寬帶通信系統等在內的大批前沿重大技術創新成果。
產品競爭的背后是專利和標準的競爭。這一年,中關村企業新增授權專利有望超過2萬件,同比增長近30%,中關村企業和聯盟共創制標準已有4882項,其中,國際標準達到130項,在某些領域已經掌握了技術主導權,擁有國際話語權。
產品競爭力的增強帶來的是企業騰飛。成立3年的小米科技公司收入突破300億元,聯想公司成為全球第一大PC廠商。
勇敢參與世界競爭的企業匯聚在一起,就成為優化空間規模和產業布局的力量。
這 一年,中關村貫徹落實國務院批復的空間規模和布局調整方案,“一區十六園”體系逐步完善,實施“641”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創新引領工程。經初步統計,移 動互聯網、衛星應用、軌道交通、新材料、高端裝備與通用航空五大產業集群同比增速均超過30%。新興產業交叉融合發展態勢凸顯。
這 里的脈動,正在改變中國、影響世界。中關村主動與天津、河北合作接洽,研究起草京津冀創新合作工作規劃及實施方案。一批企業在境外建立研發機構、合資公司 和孵化器,百度公司設立了“硅谷深度學習研究院”,昭衍公司建設了“美國昭衍創新園”,中關村發展集團在加拿大渥太華設立了國際孵化中心。
中關村管委會負責人介紹,新的一年,中關村將深化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加快培育具有技術主導權產業集群、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關切。
中關村再一次令世人驚喜的新貢獻,將從以下這些關鍵詞中跳躍而出:大數據、3D打印、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個性化醫療、分子育種、北斗導航、大氣環境治理、垃圾污水治理、交通擁堵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