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人才 > 正文

中關村于濱為樹誠信不惜力(圖)

日期:2014-03-04  來源:北京晨報(北京)
[字體: ]

中關村于濱為樹誠信不惜力

他帶領中關村軟件行業百強企業發起《可信中關村公約》,重塑企業與員工之間、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互信;他發起就業幫扶工作,數百名貧困大學生得以完成學 業并進入高科技企業中成為骨干。他叫于濱(見圖),北京中關村國際孵化軟件協會會長,中關村軟件行業黨委書記,在過去的20年內,于濱一路伴隨著中關村發 展壯大。

編寫“誠信公約”

2011年《可信中關村公約》的出臺,源于一件小事,于濱談起這件事至今還是記憶猶新。

幾年前的一天,一位美國歸來的企業家找到于濱,談到自己剛剛遭遇的“背叛”。原來,不久前這名企業家招來一名研究生,工作能力很強,并表示要 和企業一起奮斗,為了表示決心,這名畢業生還主動交了5萬元“保證金”。企業家十分感動,同其簽訂了三年協議,并幫其在京落戶,還掏出4萬元送其參加技術 培訓,并讓他接手企業最核心的技術。然而就在落戶北京后的第二周,這名學生便辭職跳槽,還將公司起訴至法院,討要自己當初主動交的5萬元保證金。

“中關村還有誠信嗎?”這名老板的感慨觸動了于濱,他由此萌生了創立一個誠信機制的設想。為此,于濱先后走訪了350多家企業,花費一個月的 時間編寫了《可信中關村公約》。公約建立了違約處罰和行業“黑名單”的誠信機制。目前,已有950名職工、106名企業家和上千家企業加盟了該公約,為加 盟企業解決了辦理進京戶口員工流失問題,解決了核心員工離職帶走企業知識產權問題,解決了中小企業信用貸款問題,更重要的是,為消費者購買可信產品或者可 信服務,解決了零風險放心消費問題。

發起幫扶工程

中關村地區有多家重點高校,作為北京中關村國際孵化軟件協會會長的于濱經常應邀前往高校進行講座和交流,在同高校學生的交流過程中,于濱發現 一部分品學兼優的學生因家庭貧困,需自己打工掙學費,無法專注學習,且畢業面臨很大壓力。于濱為此聯系了多家高科技企業,于2009年發起貧困大學生就業 幫扶希望工程,組織一百名黨員每年幫扶一百名貧困大學生就業。

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的宋明(化名),現在已經是一家高科技企業中的技術骨干,而幾年前,宋明還在為如何完成學業以及畢業后的就業出路而焦慮。 就在宋明最困惑的時候,學校推薦他參加了這個幫扶工程,并和一家高科技企業的公司領導結成幫扶對子。由于學業出眾,宋明最終通過應聘。“現在我覺得未來充 滿希望,我一定用認真工作來回報幫助過我的人。”宋明說。記者了解到,幫扶工程開展至今,已幫助近千名大學生。

創新人才培養

 

在同企業負責人的日常交流中,于濱了解到,很多企業都感慨目前的大學教育同軟件產業的實際工作需求存在脫節。為解決這一問題,于 濱倡議在校企聯動工程基礎上,由中關村軟件行業113家創新示范企業共建“中關村軟件學院”,以便企業挑選人才時能夠“達標可信 省錢省時”。學院中,企業自主建系,自主建專業,自主定人才標準,自主定人才培養方案,并聯合軟件協會同步頒發中關村軟件行業職業資格證。

得知這一提議后,多家企業紛紛提交了人才訂單,并組建了JAVA、軟件營銷、軟件實施等專業。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交通大學、東北林業大 學、哈爾濱理工大學等33所大學計算機學院也響應這一倡議,簽署了共建協議。至今已經有數千名大學生報名參加了中關村軟件學院組織的行業技能培訓和專業技 能培訓,并進入學院共建企業進行崗位技能培訓和創價技能培訓。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