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政策 > 正文

北京中關村:文化創新“活水”來

日期:2014-03-25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體: ]

—北京中關村(000931,股吧)文化創意產業發展速寫

2013年9月,中關村論壇年會舉辦文化創意專場企業對接會,為各方搭建創業、創新平臺。馬海濤攝
2013年9月,中關村論壇年會舉辦文化創意專場企業對接會,為各方搭建創業、創新平臺。
圖為北京中關村石景山園區內的高端產業載體。
  圖為北京中關村石景山園區內的高端產業載體。

  

  被譽為中國“硅谷”的中關村,文化創新與科技創新相映生輝。悄然崛起的文化創意產業已成為中關村文化創新的源頭活水,目前已形成以創意設計為主要產業形態的智力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產業集群,并在虛擬現實技術等方面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涌現出一批具有世界知名度的企業。

  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文化創意產業何以能快速發展?關鍵是得益于多方面的積極探索和實踐。

  文化與科技多元融合

  以2012年被評為首批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為契機,中關村在文化和科技融合領域內積極展開更加多元的探索。

   “我們通過搭建平臺,使文化和科技更加融合。比如創意數碼的轉化平臺,可以使企業和個人創業者真正將創意轉化成為可用的商品,并推向市場,從而實現靠創 意賺錢,用智力創造財富,并形成快速高效轉化的新興商業模式。這樣,既可以降低創業成本,也能提高成功率。”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科技發展處處長付曉明說。

  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常常是相互促進、同贏共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在需求張力,不斷為科技創新提出新的研究課題,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加速新科技在全球的流動速度和流量,使科技成果迅速轉化。

  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促進中心主任梅松說,文化創意需要科技手段來表達和展示它的特點,這恰恰是中關村的優勢。例如小米、百度等,就是把設計和文化結合在一起,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及呈現方式,把設計的成果和文化的內涵表達出來。

  特色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集聚

  北京作為首都在文化、信息、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優勢,是中關村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得天獨厚之條件。

   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中關村已形成數字出版、數字媒體廣告、在線音樂、動漫網游等業態組成的數字內容產業群。中關村創意產業先導基地是北京市首個文化創 意產業基地,中關村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中關村軟件園、中關村東升科技園、中關村雍和園等也先后入選市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示范區文化創意產業集聚發展 態勢日趨明顯。

  中關村石景山園以網絡游戲、影視動漫、數字媒體為特色,形成了北京數字娛樂產業示范基地和中國動漫游戲城兩大市級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

  自2007年以來,中關村雍和園引導一批閑置廠房“騰籠換鳥”,在充分尊重歷史遺存的基礎上,植入創意產業元素,打造出獨具雍和園、東城區特色的“胡同里的創意工廠”,吸引了超過500家中小型文化創意企業入駐,建立起集創業服務、娛樂休閑和創意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新型文化企業成長基地。

  政策創新助力產業發展

  為扶持文化產業創新發展,2013年9月末出臺的中關村“新四條”政策,針對文化企業明確了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標準。此舉讓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以享受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等先行先試政策。

  “針對科技和文化融合項目,北京市政府和中關村管委會每年都會有扶持資金,符合條件的項目都可以申報。”光線傳媒(300251,股吧)陳雪飛說,這對企業來講無異于“雪中送炭”。

  為了讓文化創意產業更好地發揮作用,中關村科學城正著手建設國際文化產業創新園、服飾時尚設計產業設計園、影視文化產業創新園。這些特色產業園將吸引文化創意企業的集體進駐,打造文化創意產業的集群區。

   在金融方面,為落實北京市科技創新、文化創新“雙輪驅動”的發展規劃,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在繼續保持以政策性平臺業務為中心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文化創 意企業的服務力度,優化服務方式。截至2013年,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已累計服務文化創意企業182家次,提供了超過11億元的擔保融資服務。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