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政策 > 正文

中關村六項先行先試政策收獲碩果

日期:2014-12-05  來源:北京日報(北京)
[字體: ]

12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宣布中關村6項先行先試政策向全國推廣。中關村管委會昨日介紹了6項先行先試政策在中關村實施4年以來的成果:1531 項科研成果實現技術轉讓;352家企業通過新三板上市,獲得寶貴的資金活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7700家……

“政策太給力了!”這是三年前,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楊樹興聽到“800萬元以下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處置,部分轉讓收益留給科研單位”新政策后的第一反應。

楊樹興介紹,幾年前,按照現有制度,學校的科研成果屬于國家,如果出售價格過低,涉嫌國有資產流失。同時,科技成果轉化時,即使評估數額低,也需要 上報主管部門,周期長。此外,由于轉讓的收益扣除獎勵后,要全部上繳,導致學校和科技成果的持有人對轉化的積極性都不高。楊樹興說,目前北京理工大學的科 技成果中,有60%至70%的成果估值在800萬元以下。在中關村示范區試點新政后,學校將近7成的科技成果由學校自主處理,這將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的效 率。

中關村管委會負責人介紹,在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管理改革試點政策頒布后的2011到2013年期間,北京地區中央和地方高校、科研機構技術轉讓(科技成果處置)項目累計1531項,收入約107.85億元。

股權激勵試點政策是中關村的又一項先行先試政策。幾年前,市農科院小麥中心培育出兩系雜交小麥技術,由于缺乏資金和經營人才,團隊幾乎就要解散了。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企業股權和分紅激勵實施辦法出臺后,文件里“示范區內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科技成果作價入股的企業,可以無償授予激勵對象一定 份額的股權或一定數量的股份。”這句話讓所有人眼前一亮。

截至目前,中關村示范區共有95項國有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激勵方案獲得批復,其中市屬單位方案63項,中央單位方案32項。目前,股權激勵試點工作流程和審批程序正日臻完善,相關工作已經轉入常態化。

中關村管委會負責人介紹, 2013年,中關村共有1690戶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試點政策,研發費用歸集項目可加計扣除額121.83億元,享受所得稅優惠30.46億元。共 有154戶企業享受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試點政策,超過工資總額2.5%的稅前扣除金額1593.13萬元,享受所得稅優惠399.53萬元。目前僅有2 家企業到稅務部門辦理股權獎勵個人所得稅延期繳納備案手續,涉及股權獎勵額度1800.5萬元。

關于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改革試點政策,打破了我國現行科研項目經費預算體系中沒有專門列支間接費用的制度障礙。2013年,北京市所有科研項目均納入改革試點,列支間接費用9400萬元,科研項目列支間接費用已形成常態化制度。

 

 

此外,建設統一監管下的全國場外交易市場試點政策推出后,中關村為建立全國統一監管下的場外交易市場實現了積極的探索,促進了資本市場 交易產品的風險縱向分層,也為創業企業拓展了更廣闊的資金“蓄水池”。2013年1月,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正式掛牌并落戶北京。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試點政策推出后,2014年中關村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500家,累計認定高新技術企業7700家,其中成立滿半年不足一年的企業12家,以技術秘密申請認定企業5家,以國家新藥等申請認定企業3家。

除了已有的多項政策,國家、北京市相關部門還正在研究推動在中關村開展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拓寬科技企業融資渠道、支持設立適應科技企業特點和需求的保稅倉庫等新的政策試點。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